Wednesday 28 March 2012

九龍灣植原生林引雀 全港首個 盼鬧市有生氣

做保育時, 不單要考盧建築本身的真確性(authenticity), 原來植物亦有分原生及外來。若活化項目中有需要栽種新的植物, 採用原生植物是否會更authentic呢?

節錄自2012/3/28 明報

建造業議會計劃於今年中啟用的九龍灣零碳建築項目中,建成面積達3000平方米、全港首個城市「原生林」。 ...當局計劃栽種135棵、逾20至30種本港原生樹種,仿效自然森林環境,打造一個立體的原生林。

「這將會是全港首個原生林。」策劃今次計劃的港大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說,1000年前開始大量外來移民移居香港,加上港英時期植林引入大量外來樹種,故本地的原生林只得很少,不利整體生態發展。

根據計劃,在原生林種植的植物大致分為3類,其中雀榕、青果榕、對葉榕的果實能吸引雀鳥;紅花荷、假蘋婆的觀賞價值高,令樹林更美觀;高大的細葉榕、樟樹、朴樹等則可作遮蔭用。

以往本港植樹多採用外來品種,忽略本地樹種,苗圃因應市場需求亦很少提供本土樹苗。詹說,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找合適的樹苗,但珠江三角洲、廣東及福建等亦有同類樹種,他們會在當地苗圃蒐羅,希望可引入30多種本地樹種,但目前只找到10多種。他預計項目6月啟用後,仍需待兩三年,才堪觀賞。

現時,本地品種已由1995年佔全部植林樹種的38%增至70%,主要包括楓香、朴樹、黧蒴錐、大頭茶及木荷等樹種,種植策略亦由單一樹種改為混合樹種,以便提供果實和花蜜予本土野生動物。


2012/3/28 明報

【明報專訊】二次大戰以來,香港一直致力綠化,但原來多年來種植的樹木,絕大部分都不是「原住民」而是海外來客,難以為本地生物創造適當生境。建造業議會計劃於今年中啟用的九龍灣零碳建築項目中,建成面積達3000平方米、全港首個城市「原生林」。顧名思義,原生林內栽種的植物都會是本地品種,期望吸引更多本地動物雀鳥落戶鬧市,為社區帶來生氣。

建造業議會與發展局合作發展,造價2.4億元的全港首座零碳建築,坐落於九龍灣常悅道(Mega Box商場對面),佔地14.7萬平方米,今年6月開幕。零碳建築的綠化區佔總面積逾50%,3000平方米的原生林佔總面積20%,當局計劃栽種135棵、逾20至30種本港原生樹種,仿效自然森林環境,打造一個立體的原生林。

詹志勇﹕原生林少不利生態

「這將會是全港首個原生林。」策劃今次計劃的港大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說,1000年前開始大量外來移民移居香港,加上港英時期植林引入大量外來樹種,故本地的原生林只得很少,不利整體生態發展。

他解釋,由於本土的野生動物和雀鳥,需要本土林木提供花果作食糧,牠們亦較愛在本土樹木棲身,故外來樹種不能為本土動物提供有利生境。他希望鬧市原生林吸引雀鳥和本地動物「移民入城」,為社區帶來生氣,亦可製造「涼島效應」,對抗「熱島效應」。

根據計劃,在原生林種植的植物大致分為3類,其中雀榕、青果榕、對葉榕的果實能吸引雀鳥;紅花荷、假蘋婆的觀賞價值高,令樹林更美觀;高大的細葉榕、樟樹、朴樹等則可作遮蔭用。詹志勇說,整個原生林的植物會如自然森林,有高中低不同層次的植物,希望做到立體效果,至於成本方面,原生林雖然要花多點心思,但價錢和一般建造公園相若。

價錢如一般公園 最難找樹苗

以往本港植樹多採用外來品種,忽略本地樹種,苗圃因應市場需求亦很少提供本土樹苗。詹說,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找合適的樹苗,但珠江三角洲、廣東及福建等亦有同類樹種,他們會在當地苗圃蒐羅,希望可引入30多種本地樹種,但目前只找到10多種。他預計項目6月啟用後,仍需待兩三年,才堪觀賞。

由於原生樹種對於土壤質素要求甚高,當局需要在計劃栽種原生林木的地上挖出1米深的泥土,再模仿自然土壤結構重造土壤。零碳建築項目建築師黃錦星稱,將利用挖出來的廢料鋪成自然坡度,為綠化區增添高低不同的層次。
明報記者

戰後急固水土 大輸外來品種

【明報專訊】香港有四成土地已指定為郊野公園及特別區,雖然綠色處處,卻少見動物或雀鳥蹤影,何解?原來現時大部分山頭的植物均是外來品種,未能為本土生物提供適合食物,亦不能吸引牠們棲身其中。

沒提供食物予本土生物

漁護署發言人解釋,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地山林受到嚴重破壞,大部分變成光禿禿的山坡。為免水土流失,戰後急需植林,當時並沒有考慮到本土植物或生物多樣的問題,而且土地貧瘠,一般植物難以生長,故港英政府決定由外地引入生命力強和生長迅速的先鋒樹種,例如馬尾松、台灣相思和紅膠木等。

這些外來先鋒植物雖生長迅速,卻不能吸引動物。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指出,栽種了紅膠木、台灣相思和白千層的植林區雖然很美,但觀鳥愛好者一見到這些樹就知道要放棄,因為永遠找不到鳥兒蹤影。

植林本地品種增至70%

漁護署稱,他們亦了解這個情况,故到1980年代森林覆蓋率由1940年代的3%升至9%、土壤情况改善後,當局植樹時已逐漸引入更多本地樹種。現時,本地品種已由1995年佔全部植林樹種的38%增至70%,主要包括楓香、朴樹、黧蒴錐、大頭茶及木荷等樹種,種植策略亦由單一樹種改為混合樹種,以便提供果實和花蜜予本土野生動物。當局自2009年起推出植林優化計劃,移去壽命較短的外來先鋒樹種,以騰出空間來混合栽種本土樹木,將現有人工植林地,轉化成更多元化的森林生境。

本地自然生才算原生

【明報專訊】何謂「原生」?港大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解釋,只有在本土自然演變出來,或透過自然方法傳播而生長出來的物種,才算原生品種,動植物都如是。例如,植物種子通過自然風,由某地飄到異地生長,也算是原生植物,但若經過人類行為干擾,如移植或旅行時衣物沾染種子帶入,均非原生。

他說,非原生物種可以為生態帶來災害,例如澳洲引入南美洲的仙人掌Prickly Pear Cactus,因為沒有同時引入其天敵毛蟲,令到該植物失控生長,破壞了澳洲原有的草原,牛和羊都沒有草吃。

冬天不冷 木棉反常開花不落葉

【明報專訊】昔日一葉知秋,如今冬天不覺冷,樹葉不見枯,更不見落葉,本應盛夏開的花,冬天仍然盛放。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近日發現本應樹葉落盡才開花的木棉樹,異常地花葉齊全,慨嘆「樹木不會說謊」,對背後的氣候變化問題感憂慮。

前天文台長﹕料受高樓影響

林超英近日在網誌「草雲居」轉載兩張嶺南大學附近的木棉樹照片,顯示木棉樹開花時仍長有不少葉,他近日亦發現亞皆老街眼科醫院附近的幾棵木棉樹,紅花盛放,同時帶有不少綠葉,相信與鄰近高樓造成的微氣候有關。

反映氣候變化 憂慮地球前景

林超英指出,現時春天的木棉樹與他年輕時所見的樣子大大不同,以前木棉開花是光禿禿完全沒有樹葉的,現在冬天不冷,很多葉在整個冬天仍留在樹上,不會枯萎掉下。他慨嘆﹕「樹木不會說謊,氣候變化確實存在我們的城市中,看在眼裏,我對地球的前景有不少的憂慮。」

不過,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近日留意各處的木棉樹,發現大都已落葉,只有少於5%仍留有樹葉。現不太清楚木棉不落葉的原理,除了氣溫導致落葉,木棉的基因有可能要調配資源,要在開花前把資源收回樹中,以作開花之用。

鳳凰木非正常季節開花

此外,蘇國賢稱,在木棉樹以外,鳳凰木都有不正常情况,應落葉之時不落葉,不應開花時卻開花,鳳凰木本應在6、7月開完花,但去年12月仍見鳳凰木開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