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5 June 2012

饒宗頤文化館26日開放

2012/6/23 文滙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現年95歲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學術和藝術成就均卓越非凡,堪稱活國寶。為向這位一代宗師致意,特區政府將前荔枝角醫院建築群活化成饒宗頤文化館,下周二起向公眾開放。館內展出饒老約60件作品,包括饒老名聞遐邇的荷花繪畫和自創的「饒體」書法。在開幕典禮上,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今年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第一期的收成年,饒宗頤文化館更是計劃中最大型的項目,相信展館會為香港文化帶來新氣象。
荔枝角醫院活化改建
由前荔枝角醫院活化而成的饒宗頤文化館昨日舉行開幕典禮,曾蔭權、國學大師饒宗頤、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主禮。曾蔭權致辭時讚揚饒宗頤文化造詣深厚,治學嚴謹,是後輩的學習榜樣,並向饒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有這樣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師,實在是香港的福分、香港的光榮。」他相信文化館定必成為獨特地標,為深水埗區經濟帶來活力,為香港文化帶來新氣象。
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為傳媒導賞時表示,文化館由百年來幾歷變遷的前荔枝角醫院院址保育而成,採用了中國園林式的布局。李教授又推薦大家特別留意饒宗臨大師捐出的荷花繪畫《荷花四屏》,他闡釋說,饒老繪畫荷花喜用潑墨和用金線勾勒,甚有《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麗。另外,李焯芬認為饒老融合北魏魏碑書法特點而創出的「饒體」也值得一看,因饒體古絕而且耐看。
網上可預約導賞服務
文化館本月26日起向公眾開放,每日設有3團導賞服務,巿民可以預早一天網上預約。目前文化館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公眾可以遊覽展出饒老作品的藝術館、介紹文化館現址過去百年變遷的保育館、「天光雲影」荷花池以及舊更亭、古石牆兩個歷史景點。第二期的上區和中區仍在施工當中,館方預計文化館2013年方能全面開放,屆時會增添綜藝小劇場、文化旅舍等設施和九龍關地界碑石、古石牆、古焚化爐、古渡口等歷史景點。

座駕違規霸路塞爆青山道

2012/6/23 太陽報


【本報訊】曾蔭權目無法紀,縱容其特首座駕公然違規霸路,阻礙交通。貪曾昨日出席位於荔枝角的饒宗頤文化館開幕禮時,其座駕接載他抵達後,沒有駛走離開,擺放在馬路中心長達四十五分鐘,待他出席完活動施施然上車後,座駕才慢慢駛走。

貪曾令鄰近道路出現大塞車,在長長車龍後方的車輛司機不停響號以示不滿,但駛近後發現現場有多名警員為貪曾「護駕」,司機立即敢怒不敢言。

饒宗頤館開幕攞威

饒宗頤文化館位於青山道八百號,對開有兩條行車線,本來一直通行無阻,但曾蔭權座駕駛到後,就一直原地擺放,變相封閉了一條行車線,其他車輛只能從另一條線行駛,令青山道一帶出現大塞車,車龍長達近百米。

即將啟用的饒宗頤文化館,前身是荔枝角醫院,是發展局四大活化歷史建築計劃中,政府投入資源最多的一個,共斥資兩億多元。但佔地三十萬呎的文化館,目前開放範圍只有三千呎,其餘展館要到二○一三年才全面開放,令人質疑是故意匆匆開幕供貪曾「攞威」。

館內收藏了國學大師饒宗頤大量書法、繪畫及學術著作,市民可於下周起逢二、四、六免費入場參觀。饒宗頤昨日亦有出席開幕禮。

荔枝角醫院變饒宗頤文化館

2012/6/23 新報


【新報訊】國學大師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昨日開幕,展館讓訪客認識中華文化歷史,發揚饒宗頤在中華文化和藝術領域上培育英才的願景。
饒宗頤文化館是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首批活化項目中第四個啟用的項目,以面積和工程成本來說,更是活化計劃中規模最大的項目。行政長官曾蔭權伉儷和林鄭月娥一同出席開幕典禮並擔任致辭。

會舉辦中華文化課程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2009年由香港文化中心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展開保育、重新規劃及活化的工作。同年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以表示對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尊崇。
文化館除設有展覽,也會舉辦中華文化課程、工作坊、表演、導賞團及交流會,為參與課程和工作坊的海外交流團體及訪客提供住宿,既推廣傳統中華文化,也有助提升世界各地人士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饒宗頤館開幕 去年新荷今夕賞

2012/6/23 明報



【明報專訊】由歷史建築荔枝角醫院改建而成的饒宗頤文化館昨日開幕,下周二起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觀。文化館初期將展出60多幅饒宗頤著名的荷花水墨畫,以及他自創的「饒體」書法作品,部分作品更屬首次曝光,例如他去年於94歲高齡,特意為文化館繪畫的最新巨型畫作《荷花四屏》,估計市值過千萬元。


荔枝角醫院活化復修而成

昨日的開幕典禮,國學大師饒宗頤、特首曾蔭權、發展局長林鄭月娥等都有出席。文化館位於前荔枝角醫院,擁有過百年歷史,由發展局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項目」撥款2.7億元復修,並以饒宗頤的名字命名。整個建築群分3部分,初期先開放其中一部分,預計每年可接待過萬名市民,其餘兩部分將於明年中啟用。

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表示,館內收藏約60件由饒宗頤捐出的展品,包括饒宗頤最著名的荷花水墨畫、繪畫中國西北地區的山水畫、由他混合多種字體而自創的「饒體」書法作品,以及多幅他與趙少昂等香港藝術家共同創作的畫作。館內焦點展品之一,是饒去年所作的巨型畫作《荷花四屏》。


《荷花四屏》 料值千萬

《荷花四屏》由4幅長約2米的畫卷合併而成,特點在於以「敦煌描白」手法繪畫,並大膽以金色、紅色等鮮艷顏色的簡單線條,勾畫出荷花形態,輔以潑墨而成的荷葉,營造出自然飄逸的意境。畫作兩旁的對聯則是饒2008年所寫,上書出自「馬王堆帛書」的「去無作相,住亦隨緣」。

文物館每周免費開放3至4日,並設有導賞團(見表)。首階段開放的設施包括藝術館和保育館,明年中將開放其餘設施,包括設有200宿位的「文化旅舍」,以及開辦文化課程。旅舍設施達三星級酒店標準,房間價格待定,但會為參加文化交流、講座的學者提供優惠。

李焯芬續稱,館內藏品均是「無價寶」,相信《荷花四屏》的拍賣價可達千萬元,該館會聘請保安員和設置防盜系統保護藏品。

由 荔 枝 角 醫 院 改 建 的 饒 宗 頤 文 化 館 一 期 開 幕





2012/6/22 香港電台
短片


前 身 是 荔 枝 角 醫 院 的 饒 宗 頤 文 化 館 , 第 一 期 今 日 開 幕 , 並 於 逢 星 期 二 、 四 、 六 免 費 開 放 予 公 眾 , 亦 會 於 本 月 26 日 至 7 月 31 日 , 特 別 加 開 星 期 五 , 讓 更 多 人 士 可 以 到 場 參 觀 。


文 化 館 保 留 原 有 建 築 特 色 。 展 館 內 , 展 出 饒 宗 頤 教 授 約 60 件 珍 貴 作 品 , 包 括 繪 畫 、 書 法 、 文 玩 及 一 系 列 學 術 著 作 。


開 放 時 間 為 早 上 10 時 至 下 午 6 時 , 亦 設 有 導 賞 服 務 。
第 二 期 工 程 預 計 於 2013 年 完 成 。 

Sunday 24 June 2012

饶宗颐文化馆开幕

2012/6/23 成報


【本报综合报道】将荔枝角医院活化改造而成的饶宗颐文化馆,第一期面积3,000平方呎的艺術馆及保育馆昨日开幕(图),展出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约60件珍贵作品,包括绘画、书法、文玩及一系列学術著作,而佔地约30万平方呎的文化馆,保留原有建築特色,並设有导赏服务,预计第二期工程明年完成,届时共提供90间房间、约180个青年旅舍宿位和餐厅,政府负担2亿元的复修开支,营运文化馆的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日後将要自负盈亏。特首曾荫权昨日与国学大师饶宗颐等人,出席这个以「文化传承、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揭幕仪式,曾荫权致辞表示,饶宗颐文化馆是发展局四个活化历史建築计劃当中,投入资源最多的一个,现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欣赏一代汉学泰斗的作品,可提升市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料明年全面开放
饶宗颐文化馆结合文化与保育内涵,首期即「下区」将於下周二起逢星期二、四、五和六免费开放予公众人士参观,当中包括艺術馆、保育馆、天光雲影景观、古石墻等;其中艺術馆以「学艺双携」为题,展示饶宗颐的作品,介绍其学艺理念,当中包括饶宗颐的绘画、书法、文玩和系列学術著作,而昨日还展出近30件由饶宗颐与本港其他艺術家如丁衍庸、赵少昂、杨善深等合作的作品。 
保育馆则以「百年使命」为题,通过文字、历史图片、人物专访、影片及互动资讯,介绍文化馆馆址的历史演变,让公众认识这个活化保育项目。至於「中区」和「上区」在内的其他区域的设施及景点,预计明年全面开放供市民参观和使用。 

60書畫著作率先展出 饒宗頤文化館周二開放

2012/6/23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由前荔枝角醫院改建的饒宗頤文化館,將於下周二起率先開放下區展區予市民免費參觀,展出約六十件國學大師饒宗頤珍貴書畫作品,包括估算市值幾千萬元的《荷花四屏》,加上「天光雲影」荷花池及多項文藝表演等,讓參觀者盡覽國學大師造詣精髓。文化館上區及中區展區築建中,預計二○一三年全面開放。
  記者:陸泳潼
  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畫」首批活化項目之一的饒宗頤文化館,昨正式開幕,國學大師饒宗頤親臨主持開幕典禮。
  文化館分為上區、中區及下區三部分。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指,為讓市民能先睹為快欣賞饒宗頤作品,決定率先開放已花兩年時間活化的下區。
  將展《荷花四屏》得意作
  下區由藝術館、保育館及其他富有中國味道的景點組成。其中藝術館以「學藝雙携」為題,展出國學大師饒宗頤約六十件作品,包括書畫及一系列學術著作,大多由饒宗頤親自借出。饒宗頤畢生醉心研究文化及藝術,藝術館內的《荷花四屏》就是他得意之作,估計拍賣市值可達幾千萬元。畫中荷花用金綫勾勒,顏色鮮艷,配合撥墨技巧,將荷花的寫意、飄逸形態呈現觀眾眼前,跟《愛蓮說》內所描述的非常相似。
  下區另一景點「天光雲影」荷花池,位於藝術館與保育館之間,水池內荷花含苞待放,蓮葉隨風在水面飄浮,跟四周的綠樹相映成趣。
  文化館亦定期安排文藝表演、舉辦研討會和興趣課程,邀請學者作演講交流。
  市民須預約參觀,於下周二起,逢星期二、四、六開放,每日導賞團名額共六十個,分三個時段進場,導賞員會沿途講解展品內容。李補充,由於文化館上區及中區仍在活化施工期間,有需要限制下區入場人次,以保障市民安全,待二○一三年全面完工後,有關措施將取消。
  饒宗頤文化館由前荔枝角醫院活化而成,耗資約二億七千多萬元,佔地三萬二千平方米。李介紹,由於整個建築群包括十多幢樓房,部分有超過百年歷史,工程進行間亦要顧及附近的樹林,令活化工作增添難度。為保留建築物的原始庭院風味,活化小組人員特別訂造專屬瓦片修復。

香港饒宗頤文化館開幕 歷史建築載藝重生

2012/6/23 香港商報


中新社香港6月22日電(記者 賈思玉)一枝大毛筆由銀髮婆婆遞給年過而立的男士,再遞給青春少女,接著傳到兩個男童手上……香港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22日開幕,寓意“文化薪火相傳”的儀式在此間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國學泰斗饒宗頤教授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等到場主禮。

    當97歲高齡(實爲95歲,添壽兩歲)的饒宗頤坐輪椅由人推著入場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老人一路揮手、抱拳、點頭,向大家致意。

    饒宗頤文化館(簡稱文化館)前身爲荔枝角醫院百年老建築群,占地3.2萬平方米,分爲上、中、下三區。這一工程是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項目之一。已完成的第一期設施包括藝術館、保育館、天光雲影景觀和禮品閣,景點則有舊更亭和古石墻。中、上區工程預計在2013年竣工幷全面開放。

    作爲開幕特展,藝術館以“學藝雙携”爲題,展出了60件饒宗頤的珍貴作品——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另外還有30件他與丁衍庸、趙少昂、楊善深等香港藝壇名人的合作作品。
    單霽翔品評道,因熟識甲骨、簡帛、金文等文字,加上碑帖之學,饒公能融合各體而寫出“饒體”;繪畫方面,他師古、師自然,不拘一法,畫作是從心源中流出。“饒教授繼承了中華文化最精緻、最典雅的部分。”

    饒宗頤是蜚聲國際的漢學家,學術研究範圍極廣,涵蓋古文字學、經學、宗教學、史學、敦煌學、文學及藝術等13個門類。“有饒教授這樣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師,實在是香港的福分、香港的光榮。常言道:地靈人杰。文化大師的風采,可望爲深水埗區注入新動力,也爲香港文化帶來新氣象。”曾蔭權致辭說。

    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認爲,中國正在走向一個文藝復興時代,希望文化館成爲推動中國文藝復興以及中國文化在港傳承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

    文化館整個工程逾2.5億港元的造價由港府負擔,日後將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營運幷自負盈虧。曾蔭權指出,今年可說是第一期活化計劃的收成年。文化館是第4個啓用的項目,以面積和工程成本來說,更是活化計劃中規模最大的項目。

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開幕 曾蔭權饒宗頤等主禮
2012/6/22 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謝巧玲報道:國學大師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昨日開幕,行政長官曾蔭權、饒宗頤、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等擔任主禮嘉賓。文化館結合文化與保育內涵,第一期(下區)活化項目工程已經完成,將於26日起,逢星期二、四、五及六率先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包括藝術館、保育館、天光雲影景觀、禮品閣、舊更亭和古石牆。
    曾蔭權致開幕辭時表示,今年是第一期活化計劃的收成年,不同項目陸續落成,而「饒宗頤文化館」正是第四個啟用的項目。以面積和工程成本來說,是活化計劃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今天率先落成啟用的文化館下區部分,展示饒教授藝術作品及成就的展覽館,免費開放供訪客參觀。這個項目定會成為獨特的地標,為地區經濟帶來活力。

    展示饒老藝術作品及成就

    他說,饒教授致力弘揚傳統中華文化,堪稱一代鴻儒。文化館的設立,既表揚饒教授的非凡成就,也為這個活化項目注入豐富文化內涵。單霽翔致辭時表示,文化館的設立充分表達了特區政府對饒教授的尊崇,這里是饒教授藝術及學術成就的殿堂,定將成為所有熱愛傳統文化人士相互交流學習的平台,同時兼負服務大眾的使命。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致辭時表示,中國正在走向一個文藝復興時代。饒宗頤文化館將會是中國文藝復興、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平台。開幕式以「文化傳承、薪火相傳」為主題,喻意透過文化館的展覽及活動,加強新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興趣,將源遠流長的文化精萃一直傳承下去。由前荔枝角醫院活化改建而成的饒宗頤文化館,今日開放首期藝術館及保育館,展出饒宗頤部分書畫作品。中區和上區的設施及景點,預計將會在2013年全面開放供市民參觀及使用。

饒宗頤文化館開幕

相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2012/6/23 政府新聞網
相關短片

國學大師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今天(6月22日)開幕,行政長官曾蔭權出席開幕典禮,說展館讓訪客認識中華文化歷史,發揚饒宗頤在中華文化和藝術領域培育英才的願景。
 
     饒宗頤文化館前身是荔枝角醫院,是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首批活化項目,2009年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展開保育、重新規劃及活化的工作。同年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以表示對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尊崇。
 
     曾蔭權致開幕辭時表示,文化館的設立既表揚饒教授的非凡成就,也為這個活化項目注入豐富文化內涵。文化館除設有展覽,也會舉辦中華文化課程、工作坊、表演、導賞團及交流會,為參與課程和工作坊的海外交流團體及訪客提供住宿,既推廣傳統中華文化,也有助提升世界各地人士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曾蔭權表示,今年可說是活化計劃的收成年,不同項目陸續落成,饒宗頤文化館正是第四個啟用的項目,以面積和工程成本來說,更是活化計劃中規模最大的項目。




饒宗頤珍品 下周免費睇


2012/6/23 蘋果日報

【本報訊】逾百年歷史的前荔枝角醫院,活化為全港首個饒宗頤文化館,展出國學大師約60件珍貴墨寶畫作、學術著作及詩詞集等,市民可近距離接觸饒公由最早期至今的不同作品,下周二起免費開放。

勿錯過「荷花四屏」

荔枝角醫院活化前曾為華工屯舍、監獄、傳染病醫院及精神病療養院,而現時的文化館,設有藝術館及保育館,同時保留了舊更亭及古石牆。其中藝術館佔地逾3,000呎,介紹饒教授的學藝理念,展出饒公約60件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的學術著作,還有約30件與其他藝術家包括趙少昂、楊善深等合作的卷軸畫。
眾多珍品中,饒宗頤在2011年創作的「荷花四屏」最為矚目,作品同時採用西方油畫、敦煌及雲彩手法,展現出荷花的飄逸及自然。展館內更展出他18歲時的著作「潮州藝文志」。藝術館及保育館的中央露天位置更新增了一個荷花池,名為「天光雲影」,寓意透過水池映照天空的彩雲及周圍的樹林,盼給予參觀者一個寧靜的感覺。

饒宗頤文化館簡介

佔地︰32,000平方米

活化工程分兩期進行﹕
第一期(下周二開放)︰藝術館、保育館、舊更亭及古石牆
第二期(2013年完成)︰旅舍、綜藝小劇場及餐廳等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開放日期︰逢周二、四、六,6月26至7月31日期間會增開周五,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免費粵語導賞︰上午11時、下午2時及4時,限20人一團,必須網上預約 www.jtia.hk 

Wednesday 13 June 2012

廣華重建籌備費5.25億

2012/6/11 星島日報

逾50年樓齡的廣華醫院落實重建計劃,工程的籌備工作價格約5.25億,預計2022年完成整項重建,總額費用80億元。

港府將於今年8月招標有關的籌備工作顧問服務,12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撥款獲批,可於明年展開籌備工作,而醫院的主要重建工程將於2022年完成。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廣華醫院的大樓大多樓齡超過50年,而且地方不敷應用,政府因此建議為廣華醫院進行整體重建工程,以改善醫院現時面對建築設計過時以及環境擠迫的問題,目的是提供以病人為本的環境。

他指出,重建計劃準備的理念是以日間醫療護理作為新的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綜合專業服務,以減少住院的需要。重建計劃完成後,除了會為非患急症的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和持續護理外,醫院其他服務包括主要急症服務等,都會得到改善及擴充。此外,亦會提供更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服務以及中醫住院服務。

而重建計劃拆卸六幢舊大樓,以興建一幢包括有兩層地庫而樓高20層的新大樓。在廣華醫院內屬於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和建於1999年的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將會被保留。

周一嶽表示,在正式進行主要工程前,當局須先進行相關籌備工作,包括聘請顧問設計大綱草圖、進行詳細設計、擬備招標文件和評審標書,以及進行工地勘測、建築測量、調遷工程等工作,為主要工程作好準備。籌備工作工程費用估計為5.25億元。

他又說,若得委員支持,當局會先為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進行招標,然後在下一個立法會年度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在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他們會根據工作進度,適時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主要工程,以期早日完成整項重建計劃。

林鄭冀推動綠色建築

2012/6/11 星島日報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本港過去10年的碳排放量上升,要多方面合作推動綠色建築。

林鄭月娥出席一個環保建築研討會時指出,本港工業發展逐漸式微,隨著愈來愈多住宅項目落成,凸顯環保建築的重要,期望日後本港的大型項目,例如規劃啟德及西九龍發展區,都可以加入環保建築的元素。

另外,林鄭月娥表示,港鐵在沒有政府施壓下,採用綠色建築方法,但傳媒沒有報道,希望藉機會告訴公眾。

恒地近年著重收購舊樓

2012/6/11 星島日報

恒基地產(00012)主席李兆基表示,自從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後,認為重建需求增加,故近年業務較著重收購舊樓重建。

李兆基指出,集團近年著重收購舊樓,認為對集團和市民都有利。他說,市民方面,集團給予的收購價錢,足夠舊樓業主買新樓,毋須虧蝕,業主亦毋須再住危樓,重建又可以改善市容。

他又笑言,集團現時持有的舊樓項目,市建局都不及他們;港島區擁有八成以上舊樓業權,共有22個項目;九龍區共有46個,合共68個地盤、總面積 600萬平方呎,可興建1萬個單位,有些仍在強拍中,部分進行初步建築,預料最快明後年可以推售。

至於新界農地方面,李兆基指出,共有1,000萬平方呎面積就快發展,等待政府批準和條件成熟。

譚惠珠獻出私伙 鄧小平物品展

自從睇完六四紀念館,不停諗:「點解要決定血洗天安門」...我都好想知點解會有一個咁的決定。呢個展覽對了解鄧小平的想法,會有幫助嗎?

2012/6/12 明報


明報專訊】各界文化促進會為慶祝回歸15周年,將舉辦「世紀偉人鄧小平」展覽,除咗展出鄧小平寫嘅嘢、用過嘅地圖等,有份參與《基本法》起草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惠珠,更會拎出佢當年開會嘅筆記本供展覽。
89年開會舊相曝光
不過,最多人關心都係展覽會唔會有關於六四嘅文本、錄音等,籌委會主席楊釗就話六四仲有唔少爭論,雙方面嘅意見都好尖銳,目前唔適宜發表未必客觀嘅事喎。不過,籌委會秘書長李國強就爆料,展品中包括一幅來自1989年嘅相片,係影鄧小平喺屋企同楊尚昆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場面。睇番資料,呢張相應該係當年5月19日,已故總書記趙紫陽去廣場探完學生後開嘅會議,最終趙紫陽就被拉落台,並決定由江澤民出任總書記。
展覽喺今個月14至19日喺大會堂低座舉行,其中14號係預展,前特首董建華、特首曾蔭權等將主持開幕,展品仲多達18個展櫃。

中環軍營下月整修官兵遷昂船洲基地

2012/6/12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建於六十年代的中環軍營將於下月開展為期大約二十個月的優化工程,為配合需要,本來在中環軍營工作及生活的大多數官兵已遷往九龍昂船洲海軍基地。解放軍駐港部隊表示,今次優化將保持中環軍營原有的建築風格,並強化軟件硬件建設。
  優化工程為期20月
  駐港部隊昨發出公告,表示為了更好地配合中區市容,中環軍營將於下月開始進行為期約二十個月的整修,整修將保持軍營原有建築風格,延續豎向立柱特色,並且通過改善建築營造威嚴及莊重形象,期望工程可以進一步加強軍營的軟件硬件設施,有利於提升駐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展示威武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位於金鐘海旁,在一九九七年回歸之前稱為「威爾斯親王軍營」,旁邊為駐港英軍海軍基地添馬艦,大部分營房都是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回歸後改成解放軍軍營。本報記者

林鄭月娥﹕當局研究不賣斷政府山業權可行性

2012/6/12 香港電台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中區政府合署西座已被專家確認為歷史價值偏低,認為要保留歷史氛圍,毋須保留政府山上所有建築物,但當局會因應社會提出的建議,研究不賣斷政府山業權的可行性。
對於有關注組織向國際古蹟遺趾理事會求助,林鄭月娥接受報章訪問時說, 不擔心國際勢力介入,批評部份社會人士甚麼也要保育,漠視中環商業區寫字樓的供求問題,又說不想再就西座問題「拖拖拉拉」。
林鄭月娥說,有把握在任期內解決政府山問題,認為修訂後的計劃,包括取消興建地下購物中心和增加休憩空間,獲公眾普遍認同。

Monday 11 June 2012

祠堂貼錯門神 「刀劈自己」壞風水

相片來源: 東方日報
2012/6/11 東方日報

古物古蹟辦事處(下稱古蹟辦)「貼錯門神」?本港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古蹟經古蹟辦修葺後,大門彩繪門神手持的法器刀鋒方向均欠缺統一,有刀刃更向內「劈向自己」,被質疑失去鎮家宅的寓意,其中元朗黎屋村的植桂書室,門神刀鋒向大門內,被指疑令村民陸續生病要求重修。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對於有門神刀鋒向內,直指「大吉利是」;而玄學家更稱,門神刀鋒理應向外,才具斬妖鎮邪及守護家宅之用。

「呢排連續有幾個村民同我講身體唔妥,我起先冇為意,直至有個遊客同我講,話我哋祠堂門神揸刀嘅方向向內,係錯嘅,我至醒起兩者有關連,古蹟辦做嘢咁馬虎o架!」元朗錦上路黎屋村司理兼植桂書室管理員黎桂棠表示,該書室放置不少祖先靈位,○七年被列為古蹟,翌年由古蹟辦復修,一○年底交還並對外開放。但黎指,自此該村陸續有村民報稱生病,他認為該書室右門神秦叔寶手持皂月刀的刀鋒向內,破壞村內風水,影響村民健康,要求古蹟辦重修門神。

外形神態欠統一


為了解門神刀鋒方向,記者巡查本港十個古蹟,其中八間由古蹟辦管理,兩間屬私人及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記者發現經古蹟辦修葺的祠堂、書室及廟宇,大部分門神持刀方向欠缺統一,八間古蹟中,四間持皂月刀的秦叔寶像,刀鋒均向內,兩間則向外,其他兩間的門神則持其他法器(詳細見表)。另外,門神多採用民間最常見右門神秦叔寶及左門神尉(音屈)遲敬德,兩門神多持皂月刀,部分神態各有不同,亦有手持鐧、劍或鋼鞭等其他法器。

就有古蹟門神刀鋒向內,研究本地建築物「土地神」的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博士以「大吉利是」回敬。李指,兩位手執皂月刀的門神,刀鋒應向外,相互要有眼神交流,若刀鋒向內,則明顯劈向自己或另一門神,犯上大忌。李稱,現時普遍流傳的秦叔寶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因保護皇帝有功,屬較高層次神,一般家宅或商舖不應使用,古代也多用於公用建築物,如祠堂或廟宇。

古蹟辦應該重繪


此外,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亦指,一般來說,門神刀鋒是向外,但可能基於家族風水原因,才將門神刀鋒向內,但情況並不普遍。另對中式裝飾素有研究的香港考古學會永久會員蘇萬興表示,追溯歷史,兩個門神應手持鐧或劍,若持刀均是錯誤,惟隨時代轉變,才出現持刀門神,蘇認為刀鋒向外或內問題不大,若村民認為有問題,古蹟辦應助重繪。


古蹟辦發言人承認,本年初接獲植桂書室司理反映門神彩繪的刀鋒應向外,要求更改,該處會與村民保持聯繫,跟進事件。發言人指,上址門神造型為參照大門原先門神彩繪痕迹,村民在修復過程中,沒有對刀鋒方向提出反對意見。

就本報巡查的古蹟門神形態各異,發言人表示,門神為盡量參照歷史建築原門神造型及同區同類型歷史建築物,並且與建築物業主或宗族代表協商後才最終定稿。發言人稱,常見門神有神荼、鬱壘和秦叔寶、尉遲敬德,造型、服飾、所持兵器及兵刃方向,並沒有固定形相,出現差異是反映地方特點和時代演變。

圖:甘偉倫

文:黃家豪

激光去熏黑 氮氣滅蟲蟻

2009/7/15 明報

【明報專訊】在清末建成的植桂書室內外,雀、蝙蝠、獅、花等躍現於木刻簷板上,惟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白蟻及污漬,令彩色及富金箔圖案被熏黑,需用激光以1厘米乘1厘米範圍逐點清潔……要將這些特色建築重回逾百年前的模樣,需花上無數工夫和時間。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植桂書室,除更換瓦頂、桁樑等,還將逐一修復木刻及壁畫,最快今年底才竣工。

位於八鄉上村的植桂書室,由聚居於八鄉的黎氏族人黎金泰於1899年之前所建成,以教育村中子弟。自1930年起,書室用作祭祖,二次大戰期間停辦,戰後易名為「永興學校」,提供現代教育,後來改作幼稚園,於數十年前停辦。

經歷多年日曬雨淋,植桂書室內外的木簷板及駝峰佈滿白蟻侵蝕的痕,但因簷板太長,無法逐一放入氮氣滅蟲室,康文署文物修復組遂把它們逐一密封,再計算其容積,加入排氧物料,經歷多天時間,才令白蟻缺氧而死。

紅外線追蹤被蟻蛀部位


「因這些結構物全部會回去書室,所以結構上一定要穩固。」一級助理館長梁崇天指出,駝峰被白蟻蛀的部分,要先以儀器辨識木料,再以同類木料按損部分的大小及形狀「度身訂做」;簷板缺失的框架,則要重新用相同的柏木托上,至於其他空心部位,則透過X光或紅外線追蹤空心位置,補上木質後,再塗上相同色調,「看不出呢?用了很多工夫才做到!」

書室的簷板刻有五花八門的傳統圖案︰雀、花、蝴蝶、蝙蝠、獅等,全部「躍現木上」,雀上的羽翼呈現不同層次的雕工,手工非常精細,是全港數一數二的精美木刻,同一圖案配合紅金箔及青金箔,逾百年的彩繪保存至今,遠看色彩艷麗。

罕有兩層高廂房


「剛收回時,這些公仔全都黑黑的,看不到顏色。」梁崇天指要使用激光以1厘米乘1厘米逐點反覆清潔,金箔才能重現光澤,至於彩色圖案,則要配合清潔劑逐一清洗。

康文署文物復修組總館長陳承緯指出,書室的復修工作如更換瓦頂、桁樑、修復兩個鋼筋混凝土廂房等,皆由建築署負責,文物復修組則為復原木雕及壁畫原貌。撰寫植桂書室文物保護顧問研究的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項目經理羅嘉裕指,這是首個復修項目先進行詳細的文物保護研究,再透過承建商和文物復修組分工進行,「其中兩層高的廂房屬本港罕有,但建築痕早年已消失,需透過詳細訪問村民、觀察附近青磚屋等才能復原」。

明報記者 何嘉敏

Sunday 3 June 2012

復修軍火庫

由下而上,彎彎曲曲的,正是以前的路軌;右方的建築物為軍火庫A;左方的為護堤
相片來源: Michelle the Heriporter
隱於金鐘鬧市叢林內的軍火庫,自上世紀80年代被荒癈後,2012年的2月終重見天日。為公為私,今天展開朝聖之旅,一探復修後的“退伍軍人”,細聽其歴史及活化過程。


導賞團由義工Oliver帶領,只得小貓三隻也沒關係,亦側聞walk-in的也可碰碰運氣,若當天有導賞員當值,亦可臨時安排導賞團。畢竟,要了解一個歴史地方,少了導賞跟白走一趟沒分別。


軍火庫復修後,為Asia Society Hong Kong的會址。整個項目除了復修4座歴史建築外,亦加建了一幢新大樓及將兩者相連的天橋。


活化過程中,除了尊重歴史建築的本身,亦要將對周遭自然環境的破壞降至最少。所以天橋的設計,刻意造成ZigZag形,以避開對山坡叢木的影響。以前在工程期間受影響的果蝠,也開始返回山坡。


進入古蹟區,除了被建於1860時代、將火藥裝入彈殼的軍火工場舊址(Former Laboratory)所吸引,另一個就是地上的金屬路軌。以前的軍火,就是從灣仔的軍器廠街,以鋼纜(cable)吊到山坡上,再放到路軌上運至庫內各處。連接整個古蹟區的銀色地軌,就是軍火區的最好見證。


興建軍火庫,相信最大的危機,就是被炸/爆炸,因為引發火燒連環船效應,一發不可收拾。於1860年代建造軍火庫A(Former Explosive Magazine A),就以上考盧,就特於加旁邊加建以亂石(花崗岩)砌成的護堤以作屏障;而磚砌的拱形屋頂的石亦比花崗岩石牆要薄,一旦爆炸,爆炸力會只會被迫向上,而不會波及旁邊的建築。由物料選材道出建軍火庫的種種顧慮及特色,實是有趣。


而建於1900年代的軍火庫B(Former Explosive Magazine B)的建築風格則大相逕庭。它是由4個拱頂室及一條拱頂照明廊而組成。而有趣的是,軍火庫是紅磚建築物,跟旁邊以堅硬花崗岩建成的軍火庫A相比,保護性似乎低得多。照明廊裡,保留著以前的燈槽,並放上一盞盞別緻的油燈點綴,若廊內的燈光再調暗一點,真的很能感受以前在軍火庫工作的氛圍。


繞過古蹟區一圈後,導賞於軍火庫A活化而成的藝術館門口完結。因利成便參觀現正進行的「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覽,展覽的裝置、燈光與軍火庫A的內部配合得很好。沒有蓋過了軍火庫內部原有物料的紋理,亦能實而不華的彰顯藝術品的韻味。另亦因得到場內一位Art Gallery Docent的詳細解說,對整個展覽及佛教有更新的認識。這就是,歴史建築與藝術結合的魅力吧!







Saturday 2 June 2012

鰂魚涌紅屋活化為自然教育中心


相片來源:長春社





2012/6/1 香港電台

政府將鰂魚涌柏架山,俗稱「紅屋」的林邊屋,活化成自然教育中心,展示本港生物的多樣性。
「紅屋」於上世紀20年代興建,原本是太古糖廠的職員宿舍,被政府接管後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活化後中心會有3個展館,展出包括「盧氏小樹蛀」等較罕有生物,另外亦有設施講述環保工作。
建築署物業事務經理鍾振強表示,由於「紅屋」設施古舊,亦欠缺消防設施及無障礙通道,很多內部結構都不符合現行規定,署方要進行多項加固和改裝工程,亦要在很多地方搜尋適合復修的材料,整項復修動用約1700多萬元,「紅屋」將來會免費開放讓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