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9 October 2014

免費保育/歷史講座: 香港文物探知館

香港文物探知館,是古物古蹟辦事處所管理的一個活化建築。前身為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 約建於1910年,屹立於尖沙咀超過一個世紀。

為提高公眾對歷史及保育的認識,文物探知館提供展覽、導賞服務、工作坊及講座。每次講座的講題不同,講者都是社會上的保育/歷史學者或從業員,知識性甚高。

於11月至12月期間,將舉辦6場講座,每個講題都十分吸引,不單涉獵香港的課題,連台北的活化故事亦觸及。

有興趣的,請於當天講座開始前到達文物探知館。每場設有110個座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8.11.2014^ 
(下午3時至4時30分)
台灣古蹟認養:台北故事館的故事陳國慈女士 
台北故事館創辦人
15.11.2014^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台灣老行業:Formosa Oolong Tea的美好年代 (普通話主講)池宗憲先生 
《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
22.11.2014#
(下午3時至5時)
「追尋香港現代運動的建築」 講座系列:主題1-流動與效率主持:衛翠芷博士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
23.11.2014^
(下午3時至4時30分)
凝視舊城區:台北歷史街區與文化與創業 (普通話主講)周奕成先生 
小藝埕創辦人
6.12.2014# 
(下午3時至5時)
「追尋香港現代運動的建築」 講座系列:主題2-居住之舒適主持:梁以華先生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20.12.2014#
(下午3時至5時)
「追尋香港現代運動的建築」 講座系列:主題3-理性與科技 (英語主講)主持:黃向軍先生 
香港大學建築學系

^ 配合<<台北故事館說「台灣老行業的故事」>>專題展覽 
# 與現代建築遺產學會香港分會合辦

Saturday 18 October 2014

口述歷史: 戲劇 / 研集課堂

隨著香港的保育概念漸長,相關的歷史研究亦做得越仔細。其中一種歷史研究方法,是口述歷史。

口述歷史,即訪問曾親身經歷歷史事件,或活於歷史現場的見證人,將整合訪問內容而重塑更具體歷史史實。

香港現時有不少機構或活化項目進行口述歷史計劃。其中康文署將於11月15日下午3:00,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辦戲劇"光影留城:社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聯區滙演——深水埗、觀塘及離島(大澳)"。戲劇由本地70位長者演繹,"由回憶出發,見證大澳水鄉及獅子山下奮鬥史,細味個人絚歷與社區歷史的點點滴滴。"門票將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而長春社將於11月舉行共4課的"古蹟私塾——口述歷史研集課堂",課堂由周家建博士主講。課堂內容為:第一課 何謂口述歷史?;第二課 訪問技巧;第三課 口述歷史檔案;第四課 如何籌備“口述歷史研究計劃”與成果驗證。有興趣人士可於長春社網站報名,名額20人,費用$500。

"光影留城":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ab/tc/OH_taio_joint.php
"古蹟私塾——口述歷史研集課堂": http://cache.org.hk/blog/oral_history_ws2014/



Thursday 9 October 2014

富戶亦是「開刀」對象 資產超限額須遷出

或許有人迷思公屋政策與Heriporter的保育理念有何關係。其實若公屋政策有效, 能為真正低收入人士提供暫時居所, 待他們收入提升時, 在外租用或購置私人物業, 騰出廉價房屋予其他輪候人士, 那麼, 社會對公屋的需求, 可以回復正常水平, 香港的重建便可放緩, 歷史建築能有更多時間尋求更好的保育方案, 而不是見一幢拆一幢的瘋狂拉倒。

2014/10/9 太陽報

【太陽報專訊】【本報訊】除了檢討配額及計分制,房屋署亦提出收緊富戶政策,以及為寛敞戶調遷增加額外誘因,當中包括提高富戶應繳租金水平,並收緊富戶的入息限額,令更多住戶納入富戶網,例如收入介乎公屋入息限額一點五至兩倍,現行毋須繳交額外租金,現擬修訂為繳交倍半租;以及收入首次超逾公屋入息限額三倍,便要立即申報資產,若資產同時超逾限額,便要遷出公屋單位。
截至今年六月底,現有七十二萬八千個公屋住戶中,約有二萬一千五百戶需繳交倍半租金;約三千一百戶需交兩倍租;六十二戶交市值租金,共佔全部公屋戶百分之三。
收入逾限額三倍 要交三倍租金
房署表示,為迫使富戶遷離公屋,其中一個方案是提高應繳額外租金水平,因富戶的租金水平佔其家庭入息比率,低於繳交一般租金的租戶。房署提出,收入介乎公屋入息限額一點五至兩倍的住戶,應繳交倍半租金;收入介乎公屋入息限額兩倍至二點五倍,繳交兩倍租金;收入介乎公屋入息限額二點五至三倍,繳交二點五倍租金;收入超逾公屋入息限額三倍,繳交三倍租金。
房署亦擬修訂兩大支柱原則,即凡在連續兩個申報周期中,入息水平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三倍的住戶,即使其資產水平低於限額,亦須遷離公屋。同樣地,凡資產水平超逾資產限額,不論入息水平如何,亦須遷離公屋。有罰也有賞,房署建議讓富戶優先購買居屋,作為遷出公屋的誘因。
寛敞戶政策方面,房署建議提供三個月免租期,給予接受第一次編配的寛敞戶,鼓勵他們提早接受調遷;而若接受第二次編配,則有兩個月免租期;接受第三次編配,則只有一個月免租期。

Tuesday 4 March 2014

粉嶺特首別墅列一級歷史建築

2014/3/4 now.com 新聞

【now新聞台】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將位於粉嶺的行政長官别墅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行政長官別墅建於1934年,是一幢兩層高的平房,設有泳池、網球場、燒烤場等,用作招呼外賓及舉行宴會。
而有100年歷史的粉嶺高爾夫球會會所,則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古諮會是參考九龍木球會及印度會等其他同類會所的評級後,作出決定。
兩項評級稍後會諮詢兩個月。

Thursday 20 February 2014

香港設立法定文物信託基金的可行性、架構和推展計劃研究

發展局有關香港設立法定文物信託基金的可行性、架構和推展計劃研究的報告與摘要

http://www.heritage.gov.hk/tc/online/statutoryheritagetrust.htm


活化工廈共批出九十宗申請

2014/2/19 商業電台

發展局長陳茂波指,政府在09年推出的活化工廈措施,至今年一月底,共收到119宗申請,當中90宗獲批,涉及樓面面積逾97萬平方米。規劃署正就全港工廈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研究,有結果後會就工廈的運作推出全面政策。
陳茂波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活化工廈對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影響時表示,過去幾年工廈租金的升幅,與一般商廈和住宅相約,政府有其他政策支援文化藝術產業,包括藝發局在今年中完成黃竹坑一幢大廈的改裝工程後,會以低於市值的價格租出,當局亦正與大埔區議會商討,將區內一間空置校舍改為出租予藝術工作者。

Tuesday 18 February 2014

【文化多面睇】民歌情懷25載-趣屋餐廳

2014/2/17 now.com

【now新聞台】80年代盛行民歌餐廳,客人喜歡在悅耳的結他聲及歌聲中用餐。屹立於窩打老道山25年的趣屋民歌餐廳,最終避不過時代巨輪的吞噬。今集文化多面睇見證一班老主顧在曲終人散的一夜,告別屬於80年代的舊時光。

Monday 10 February 2014

大型元宵綵燈會及綵燈展覽賀元宵

2014/2/10 星島日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2月14至16日期間舉行3場大型綵燈會,連同現正舉行的春節專題綵燈展《情意漫遊》,以及於2月13日起舉行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花燈紮作工藝》綵燈展,所有活動均免費入場。

今年的2月14日既是西方情人節,也是元宵佳節,當日於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將舉行首場元宵綵燈會;另外2場綵燈會則分別於2月15日在將軍澳寶翠公園,及2月16日在天水圍公園及銀座廣場舉行。

康文署表示,今年邀請安徽省藝術團專程來港,在3個綵燈會演出充滿民族色彩的花鼓燈舞蹈、器樂演奏,以及戲曲表演等。此外,來自潮陽、瑤族及本地的師傅將示範剪紙、刺繡、銀飾和花燈紮作等傳統手工藝,預料將會吸引超過20萬市民及遊客參觀。

Saturday 8 February 2014

港鐵35周年車站廣告展舊情

2014/2/7 太陽報

【太陽報專訊】【本報訊】港鐵為慶祝服務市民三十五周年,在各車站內展出一系列廣告,講述與港鐵之間有密切關係的真人故事。地鐵開通首批搭客之一的張均堂,當年攜同兒子由石硤尾站乘列車到觀塘站,當日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張說最難忘是兩父子從未見過入閘機,差點被拒諸閘外:「都未見過入閘機係咩嚟!」張均堂至今外出仍以地鐵為交通工具,回望三十五年前的地鐵,他形容無論車廂內或車站均改變不少,唯一沒變的是「地鐵永遠無塞車」。
相中童參與製作
年近八十的張均堂當年從報章得知本港有一種新的交通工具面世,好奇心驅使下帶同兒子「膽粗粗」搭地鐵。張憶述,居於大圍的他,每日只與耕牛及柴油火車朝夕相對,地鐵對他是非常陌生:「當時地鐵站與柴油火車站完全是兩個世界,無柴油味,即使唔開窗車廂亦有陣涼風,加上一份車門是全自動化的科幻感!」當年同行的九歲兒子今天已長大成材,現職廣告公司藝術總監,更有份參與這次港鐵廣告創作。
二十八歲港鐵站長曹俊威,小學四年級一次乘地鐵回家途中,突然流鼻血不止,幸得車站助理安慰才安定下來,這次雪中送炭,令他立志要幫助其他有需要乘客。大學畢業後,曹俊威成功投考港鐵見習管理人員計劃,一做便四年,年紀輕輕的他已成為荔枝角及長沙灣兩站的站長。

Friday 7 February 2014

戰時炸彈彈殼研放博物館

2014/2/7 星島日報

跑馬地建築地盤發現二戰時期巨型炸彈,警方通宵清除。警方表示,會先清洗彈殼,再研究是否放在博物館。

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凌晨3時將炸彈切割,4時許陸續將炸藥燃燒。重1000磅的炸彈彈殼,彈身被鑽開兩個孔,以燃燒內藏約1000磅黃色炸藥,起爆裝置的引信被移除。警方指出,使用了特別低溫方法,維持以攝氏400度燃燒炸藥,期間兩次出現輕微爆炸。

另外,警方表示,彈殼會先運到警署清洗,再決定如何存放。他們會考慮放在博物館,但要視乎有否博物館接收。

有關炸彈於昨日下午在厚德里地盤發現,是香港第三次發現同型號美國製造的炸彈。

遺落在香港的“隱形”炸彈

2014/2/7 亞太日報

 201426日下午,一枚內含450公斤TNT炸藥的二戰美軍遺留炸彈,在香港鬧市區跑馬地一處工地被發現,這是香港歷來發現的最大型二戰遺留炸彈。一直以來,香港都被認為是一座現代化、高安全指數的城市,卻不知在香港地下仍埋藏著許多二戰時期遺留的炸彈,記錄著香港一道道歷史創痕。《亞太日報》為讀者獨家揭秘遺落在香港的“隱形”炸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被日軍佔領3年8個月,期間一直是太平洋戰區的重要戰場,英軍、美軍紛紛涉獵。香港大部分城區、山邊,尤其是港島區均為侵華日軍與盟軍交火地點。雖然事隔60多年,一些軍事裝備仍殘留散落在香港各地。



2014年2月6日下午,在香港鬧市區跑馬地厚德街發現一枚最大型二戰遺留炸彈,重達900公斤。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900公斤——最大一枚未爆炸弹
 2014年2月6日下午,在香港鬧市區跑馬地厚德街發現一枚最大型二戰遺留炸彈,重達900公斤。
 在位於跑馬地新華社旁的建築工地內,工人發現一枚二戰時期美軍在港轟炸日軍設施時從飛機空投的殘留炸彈。炸彈長1.7米,直徑0.7米,重900多公斤,內藏450多公斤TNT高爆炸藥。警方稱,這是自二戰結束後香港發現的最大一枚未爆炸彈。
 此次炸彈不僅威力巨大,且在市中心人口稠密、交通要道之處,警方封鎖周圍酒店、大廈,疏散2000餘人,并耗時17個小時,採取不用於以往的整體引爆或搬運的方式,以水磨低溫切割,在彈殼挖出兩個直徑約20釐米的圓孔將火藥取出,用可控燃燒的方式,分兩次將全部450公斤TNT火藥耗盡。

 588枚——掘地驚現二戰彈藥庫
 2006年4月8日,在香港長沙灣東京街渠務地盤工人掘出歷來數量最多的戰時軍火,共計588枚炸彈。
 588枚炸彈中包括手榴彈、迫擊炮彈、榴彈炮及地對空炮彈,當中有400枚屬空彈、有188枚有火藥,經過整日處理,其中172枚被移走,剩下16枚就地處理,以引爆和火燒方式銷毀。

資料圖片

 據悉東京街近福榮街南行快線數十年前是一幅臨近海邊的空地,在二次大戰日本侵略香港時期,此處的麗閣邨為深水埗兵房,日軍與英軍曾發生攻防戰。經軍火專家初步鑑定,此次發現的炸彈俱為二戰時期日軍留下,數量相信是歷年發現最多一次。

 爬山途中遇“銹彈” 摩星嶺上引爆 
 香港大部份地區均為侵華日軍與盟軍的交火點,遺留炸彈散佈在香港各地,銅鑼灣、深水埗、赤柱、北角等地住宅、商場附近均曾挖掘出二戰遺留炸彈。也有不少行山愛好者在香港行山路徑途中發現炸彈。
 2013年1月18日,一名外籍男子在港島西環摩星嶺徑山坡行山時,發現泥土中露出1枚表面已生鏽的炮彈。炸彈處理組處理主任李展超介紹,該枚炮彈是二戰時侵華日軍在九龍半島由150毫米口徑的大炮發射落到上址,由於該枚炮彈已經發射並開啟撞針,內有估計重達數十公斤高性能炸藥,殺傷力可達直徑300米至400米範圍,移動時相當危險,故此決定現場引爆。

 維港有戰時炮彈不出奇 中環五日引爆兩枚
 中環是香港的政治、商業中心,而位於中環旁的維多利亞港、天星碼頭亦是遊人的最愛。在此香港的心臟地帶,亦曾挖掘出兩枚戰時炸彈,警察亦稱“維港有戰時炮彈并不出奇”。
 2008年11月17日和22日,工人分別在位於中環的添馬鑑新政府總部地盤和距離舊天星碼頭700米的填海工地發現兩枚二戰時期日軍和英軍遺留炸彈。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與英軍爆發激烈戰事,在維多利亞港沿海巨轟無數炮彈,部分炮彈一直未有爆開, 負責案件的警官稱:“維港海牀有戰時炮彈不出奇,最重要是盡快報警。”

 自備探測器 銀行職員“尋寶”日軍炮彈
 時隔超過半世紀,這批戰時遺留香港的“隱形炸彈”,近年來被發現的途徑也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地盤施工、行山途中偶遇,更有業餘考古愛好者自備儀器專程“尋寶”。
 香港媒體報導,一位在香港銀行任職的外籍人士Brown,熱衷于考古和挖掘文物,特別花費數千美元從美國訂購金屬探測器,以方便尋找被深埋地下的文物。2006年4月17日,Brown與一名香港女同好,帶着金屬探測器來到港島南區大潭水塘道一帶考古,在挖出一個軍用水壺和急救箱后,發現一枚大約兩吋乘十吋的日軍迫擊炮彈。隨後警方藉助探測儀又找到三枚同類炮彈和兩枚手榴彈,及一批金屬碎片和20發機關槍子彈。

歷史博物館: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

2014/2/7 am730


37套由不同年代香港女士穿着的精美長衫和相關的珍貴文物,包括粵劇名伶白雪仙和任劍輝、影星林黛等穿着過的長衫,由即日起至3月3日在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中展出。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http://hk.history.museum/zh_TW/web/mh/exhibition/current.html

Thursday 16 January 2014

施政報告:加強保育歷史建築

2014/1/15 星島日報

行政長官梁振英早上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

梁振英表示,「推動綠色建築督導委員會」去年成立後,現正檢視政府各部門的相關工作,收集業界意見,以及參考外地經驗。委員會將就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築制定實施策略,以及提出相關措施的建議。

他說,過去一年,政府在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的協助下,檢討保育歷史建築的政策,包括就動用公共資源的程度和方式,制訂更具體的機制和準則;以及研究是否需要透過城市規劃,加強對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古諮會將向政府提交報告。

政府亦正推行多項措施,包括通過管理協議計劃及公私營合作試驗計劃,加強保育具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並會透過法定程序,保護有高生態價值的地點。

皇后山20公頃地皮其中13公頃將發展公屋

2014/1/15 香港電台

施政報告提出額外物色80幅土地改作住宅用途。
消息人士指出,當中包括原本作為發展高等教育的皇后山地皮有20公頃,其中13公頃會發展公營房屋,其餘7公頃會作私營房屋及國際學校用途。
有關土地有部分是山坡,消息人士說,當局考慮到適齡大專生下降,會由本學年每年約7萬人入讀專上教育,8年後下降至約4萬5000人。
考慮到地皮地勢崎嶇,面積大,預計建校費用昂貴,未必適合作自資專上教育用途。
消息人士又表示,基於地盡其用,當局決定將該幅地改作將更適合用途。
另外,當局在大圍預留一幅可容納1500名學生的專上教育用地,今年稍後或會推出。

Monday 13 January 2014

檔案工作者肩負使命 守護香港歷史

情迷歷史,尋得對味的歷史檔案,如獲至寶。在字裡行間中細味史實情節,如煲劇般過癮。歷史得以被發掘,多得一群守護歷史檔案之士。坊間有關歷史檔案管理的學會及課程寥寥可數,當社會意識到歷史的重要時,這門學問可吃香了:

HKU SPACE 行政人員課程(歷史檔案管理):
http://hkuspace.hku.hk/cht/prog/exe-cert-archives-management

香港檔案學會:
http://www.archives.org.hk/tc/index.php

歷史檔案館:
http://www.grs.gov.hk/ws/tc/org_pro.htm


2014/1/13 am730


[AM人物]一頁頁發黃的檔案,盛載著歷史的重量。檔案工作毫不沉悶,從事檔案工作逾20年的蔡長貞及溫偉國,娓娓道出箇中樂趣,兩人歷年接觸的檔案五花八門,知道很多不足外人道的事件背景,更目睹不少尋根故事,從中為萬千檔案鑑定保留,但他們不是書寫歷史,而是有更大的使命感,一同守護香港歷史,竭力保存珍貴史料供後世流傳。
記者:鄭秀韻 攝影:林振東


香港現時只有3位認證檔案工作者,即考獲專業資歷認可,其中2人被立法會招攬。蔡長貞與溫偉國分別是立法會總檔案主任及檔案主任,兩人背景相似,都在政府檔案處工作逾20年,2011年轉投立法會,為立法會檔案館設館。

從事檔案工作看似容易,實際殊不簡單,檔案工作主要分為

禍不單行 家庭小舖面臨結業

2013/2/22 蘋果日報

屋漏兼逢夜雨,劉太一家去年在海難中痛失女兒文麗、女婿嘉敏,而且一家人在觀塘裕民坊開設逾30年的豆漿舖,現要面臨重建,隨時生計不保。文麗的姨甥彥豪,更因有亞氏保加症,專注力不集中,被所讀的小學歧視,校方一度要求智力正常的彥豪,轉讀輕度弱智學校,重重困擾,令劉家心力交瘁。

劉家在觀塘裕民坊的永興豆漿王,是區內有名的小店,一家人晚晚開舖至深夜,30多年來,辛苦捱大了兩名女兒,讓文鳳到英國升學,誰料去年卻遭逢不幸。劉太說,豆漿店受觀塘重建影響,惟有「做得幾耐得幾耐」。前景未明,孫兒彥豪去年升讀小學後,被診斷患上亞氏保加症,學校一度不准他參加旅行、不讓他參與要踏出課室的體育課、音樂課,又曾無理要求他轉讀智障童學校,他的母親文鳳只希望,學校能對亞氏保加症患者多加關懷接納,不要歧視。

楊潤雄未有回應皇后山建住宅傳聞

2014/1/13 商業電台

行政長官梁振英將會於後日,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消息指,政府會將粉嶺皇后山原先計劃用作教育的土地,改為興建住宅。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批評改變用途,與政府希望發展本港為教育樞紐的政策背道而馳,他指皇后山交通方便,是設立大學的理想地方,亦有不少國際教育團體提出有興趣,期望政府提出替代方案。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回應皇后山地皮用途時指,皇后山的土地是珍貴資源,政府仍需規劃長遠發展,目前並無補充。

一樓一古:深水埗街坊 留住40年代戰前唐樓

2014/1/13 蘋果日報

重拾人與人、人與社區的連繫,是當代人最想做的事。近年不少設計單位進駐舊區,分享創意,也留住街角人情,上環太平山街如是,銅鑼灣嘉路連希雲小社區如是。三個80後設計師Steven、Joey及Rex,希望留住他們熟悉的深水埗,把南昌街一幢四層高的戰前騎樓建築,活化成22°N皮革概念店。店子首個展覽,插畫師Angryangry用紙包飲品盒子重塑消失中的香港建築與街道,同時把三子心願畫公仔畫出腸,四人但願賞味期限,一拖再拖……

Monday 6 January 2014

重建=推土=無情冷酷 [嫻情說理 - 陳婉嫻]

節錄自2014/1/3 am730

由於觀塘市中心的重建,很多位於舊大廈的商舖都被迫結業,當中包括位於觀塘輔仁大廈的凌記書店。1966年由父輩開業,整整近50年,以出租小說為主,最初只是一毫子一本,如果是為賺錢,根本不會經營至今。讓老闆堅持下去的,就是對社區、對街坊的感情!

正如老闆所言:「3萬本書在書店內就是珍貴的無價寶;店舖結業後,3萬本書就只會成為堆填區內的垃圾。」的確,在低層次的推土式重建概念之下,最有價值的往往會被犧牲!

[am回味]贏盡口碑最滿足 堅持自家製臘味

2014/1/6 am730

天寒地凍,老饕們都想來一個香味四溢的臘味飯暖暖肚。可惜,香港地貴租貴,一年只做秋冬兩季的臘味生意並不划算,加上製造臘味考功夫又花時間,要嘗一口自家製兼肉香與酒香俱備的臘味,確實有難度。位處上環黃金地段的和興臘味家,早年同樣遇上舊店遷拆,最後決定自置物業,逃過再遷再拆的命運,更堅持以上乘靚肉與玫瑰露酒自製臘味,除獲本地客捧場,也贏盡海外顧客青睞。 

Sunday 5 January 2014

打造世界級海濱 大膽放手才成事

節錄自 2014/1/5 星島日報

  《施政報告》對未來海濱發展的遠景,正好反映現行的海濱建設不理想。維港是香港的標誌,幾乎無人異議,但圍繞的海濱土地,未被善用,甚至長期糟蹋。好像多年前港島東為解決交通擠塞的問題,建造繞岸而行的東區走廊,令港島沿海一帶的海濱地段,變成了天橋底,失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