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4 December 2012

周日休遊:腳尖上的聖誕幸福築迹

2012/12/23 蘋果日報


非教徒看教堂,可能只是街道上的一道風景,不敢踏足?非誠勿擾?錯過了沿途多少好風光。最古老的教堂,在港屹立了超過一百七十年,建築物老了,建築的美年年月月擦亮城市。明天就是平安夜,教堂和修院的大門永遠打開,有興趣來趟歷史考察,還不遲!
作者:邵超
攝影:陳永威、周旭文、黃子偉

復刻美好時光

香港教堂建築史上溯自一八四一年開埠,歷史研究者陳天權就特別為戰前教堂建築着迷,早前替香港設計中心帶領宗教建築導賞團:「教堂代表了西方文化遺產,我不是教徒,純粹用欣賞、研究歷史的角度出發,歷史越久,趣味性越大。在港的戰前宗教建築,概括地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哥德復興、古典復興和中國文藝復興。」潮流幾番新,還是舊時代好,大家都能讀懂《情迷午夜巴黎》的主角心境,美好的東西,需要復刻回憶。

Sunday 9 December 2012

美華時裝 - 我的旗袍

今天從上環走路到香港大學,途經我的旗袍誕生地﹣美華時裝。

美華的生意似乎比我上幾次去要好,因為掛著半製成旗袍的架子,比上兩次造訪時多了兩個。

跟老闆簡先生打個招呼,像很久不見的老街坊又快樂的談起來。簡先生一如往常的健談和熱情...他說要謝謝我之前在網上寫了一篇blog, 有人看見了就找上門請他造旗袍。其實我都沒印象寫過這樣的一篇文章,回家看看兩年前寫的yahoo blog, 才發現這篇...

http://blog.yahoo.com/_E2F5ZGFE3JRIUGFOLYCPBS3H5I/articles/292339/index

原來有網友曾留言,想看看製成品。其實,製作的過程也是很有趣。雖然我未能目睹師傅一針一線的為我縫旗袍,但作為顧客,從挑選布料,第一次試身與第二次試身的過程,也很值得回味;碰巧當年讀CHM時,我的瘋狂同學願以陪我以旗袍作功課題目,我有機會深入了解旗袍在香港的發展興衰;期後,到工聯會上有關旗袍的工作坊(可惜沒學好),有幸目睹製作細節。

像剝洋蔥的由不同層面認識旗袍,旗袍的特色,不單在於布料、顏色、花鈕與滾條的美妙配搭;還有製作旗袍時,以幾何定理將剪裁與不同身型配合的科學智慧;從旗袍由闊袍大袖演變到展現女性體態美,看到中國女性改革開放的歴史演進及社會意味。

我對旗袍的著迷,從小就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情意結,到長大了擁有自己的一件旗袍,就更是瘋狂愛上。準備碩士論文時,確切想過以旗袍為題,因為旗袍製作隨著老師傅年歲日長而開始式微,認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被仔細紀錄及傳承。可惜不是裁縫專業,就很難寫得精細獨到有說服力。最後選了別個題目,但對旗袍熱情未減:有旗袍展覽必去參觀,遇到穿著旗袍的路人會格外留神,電影/電視上有旗袍出現會在心裡尖叫...

剛轉字頭的我,卻怎麼沒想起要給自己造第二件旗袍作生日禮物呢...


補充一下:

美華時裝
地址:上環皇后大道西76號
電話: 2543 6889
備註:逢星期日休息;美華時裝內有很多布料以供挑選,同時亦可自攜布料。

以下為我第一件旗袍的製作過程及製成品:

到西港城選布料
帶布料回美華時裝下單,簡先生按我的要求畫草圖
量尺寸,這是很重要而且很靠技巧的步驟
第一次試身,這只是用布料依紙樣簡單裁出並釘好的半製成品,穿上這個後要再度身,直接在半製成品上以針記好位置,之後把布料拆開再仔細縫好。所以這半製成品沒有領子,沒有花鈕,沒有滾條。

第二次試身,這己經是製成品。只要略為修改一下長度就可以
製成品:花鈕與領子

製成品:正面

製成品:背面

補充: 2010年Yahoo Blog"我的旗袍"網誌
2010年7月1日 Yahoo Blog

圓夢了! 終於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旗袍了!
自籌備婚禮激發的旗袍情意結, 經旗袍展覽再醞釀, 然後在網上大量搜羅各式旗袍的過程中, 令訂度旗袍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在明查暗訪了幾家旗袍店後, 選定了於皇后大道西, 有80年歷史的美華時裝, 一是因為它的經驗; 二是因為它的掌舵人--簡先生。
簡先生是個很親切的人, 待客人如待朋友, 跟你聊天, 讓你看布料看個夠, 找不到合心意的布料就讓你出去其他疋頭公司找, 明明是假期也特意給你開門, 儘管這樣在你出門口時也不會迫你落訂。 他做的, 不是生意, 是幫朋友解決問題...少了那點商業味, 滿瀉的人情味, 就是老店令人神往之處。
結合了小亮與我在這幾天於網上看過的旗袍款式, 再與簡先生商討過後, 決定做一件樸實的白色旗袍, 唯一的特色是左衿是雪紡, 為素色的旗袍點綴一下。
款式決定了, 之後的難題是白色布料。原本想找印有花卉圖案的布料, 但看過一兩家疋頭店後, 在時新疋頭店發現了一種沒有想像過的純白色壓花布料, 樸實而優雅, 所散發的氣質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轉了幾家店, 都找不回同一種布料, 這塊讓我愛不釋手的意大利絲布, 時新也只剩下很少量, 致電簡先生問過了需要多少碼後, 我即時就要買下它, 心急的性格給朋友們都說中了。
小亮總是理性的, 著我先坐布辦給簡生看, 才買。我怎麼心急得連10分鐘的路程也等不了?! 於是就乖乖的先帶著布辦回美華跟簡生商量。
簡生說這布料很好, 我就急不及待回西港城買了, 付款時向店裡的叔叔交待了"簡生說請你便宜點", 就省回30元, 老師傅還是得人尊敬的!
騰折了一整天, 總算把造旗袍的事定了, 簡生為我度了身, 就約定我4星期後試身。很期待我的旗袍的誕生...穿上它的一刻, 該會是很感動的...我想, 這比造一件婚紗, 更有意義。
而且, 這是小亮與我一起塑造的旗袍...並會在我們的故事開始之地, 為我們留下永久的回憶...這一切, 美滿得詞窮了。

Thursday 6 December 2012

老食店獲米芝蓮星 孰好孰壞?

新版米芝蓮港澳飲食指南推出,又成飲食界熱話。當大家關注是否有庶民料理上榜時,大家又會想到,上榜未必是美夢。

成名後的代價,包括業主瘋狂加租,食客人數幾級跳,小規模經營的老店於資金及人手方面難以配合。

但當然,能蜚聲國際,也能助瀕危的老店重現生機。如因老彭一撻成名的泰昌,結業後不是重新了嗎?分店現時還遍佈港九。

但再細心一想,連鎖店式經營的老店,儘管味道依舊,少了古早味人情味,還是不復當年情懷。香港連鎖店太多,老店未來要走的路,希望不只一味向連鎖經營看。量少卻重質,珍惜與每個客人交流的機會,相信是香港甚或海外朋友情尋的魅力。

節錄自2012/12/5 經濟日報

本港有美食天堂美譽,可是近年經營成本加重,有特色的地道食店經營愈來愈困難,商舖租金急升,縱使食物水準贏得口碑,但也要結業收場(見表),又或者以餐蛋包馳名的禮頓麵包,乾脆將舖出售便賺了1.32億元,等如要賣30年、逾千萬個餐蛋包。


末代港督彭定康曾稱泰昌蛋撻為「世界上最好味的蛋撻」,他吃蛋撻的一幕成為經典,令泰昌受傳媒追訪,旅遊書爭相介紹。政府要帶頭推動本港地道美食文化,不只是製造「名氣」,更加要從政策上協助小店紓解經營困艱着手,令其可以保留下來。


若仍然只靠旅發局向遊客派發單張、網站推介,相對於其他地方着意經營,香港美食天堂會否只是食老本,遲早在國際間失去光環?,加上老字號食店逐一消失,若有日街上只見連鎖快餐店,動畫中才能看得見「菠蘿油」,則還有何「味」力可言?

Tuesday 27 November 2012

秦始皇展覽吸引逾42萬人

2012/11/27 明報

本港歷來最大型的秦朝文物展──「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國度」於26日晚結束。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該展覽備受市民大眾及旅客歡迎,參觀人次打破香港歷史博物館歷來專題展覽的總入場人次紀錄,以及單日參觀人次紀錄。

為期4個月的展覽,由7月25日至11月26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是慶祝香港特區成立15周年的亮點節目之一。

康文署指,展覽錄得參觀人數約42.4萬,平均每日的參觀人次為3855人,而11月25日錄得單日最高入場人次6259人的紀錄。無論是總入場人數或單日參觀人數,均打破香港歷史博物館歷來專題展覽的紀錄。

是次不少展品是近年出土及未在港展出過的文物。其中20個秦俑,除數量上突破國家文物及兵馬俑出境的限制外,類型之多亦是本地展覽歷來之最,當中部分兵俑還帶有彩繪,異常珍貴。

水墨會承諾景賢里90%開放

2012/11/27 明報

【明報專訊】發展局將於明年初公布法定古蹟景賢里的活化用途,現時已成為婚禮場地與水墨館兩者之爭。提出將景賢里活化作水墨館的「水墨會」昨承諾,未來景賢里將有超過90%開放予市民參觀,並強調不會大規模改動景賢里。
 
昨發聲明 不大規模改動
 
水墨會昨發表聲明,表示為保留景賢里特色建築、重塑園林景色,未來會將景賢里活化成文化地標。為免破壞景賢里原有面貌及格局,不會大規模改動,只會於主樓部分按《建築物條例》要求,將廚房改建升降機。
 
聲明又稱,從沒建議在景賢里內開設私房菜,但會於現有泳池位置,興建隱藏的地下新翼,以增加三層空間,用作舉辦展覽、演講、會議及宴會等。為能以自負盈虧持續營運,水墨會稱在不影響訪客參觀的閉館時段內,會按需求將景賢里作為宴會及慈善活動場所。

Saturday 24 November 2012

龍應台上任首訪港 晤西九總裁文化界

2012/11/23 明報


【明報專訊】台灣首任文化部長龍應台將於下周三(28日)起訪港6日,是她出掌台灣文化部後首度訪港。行程包括與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連納智會面、走訪伙炭藝術村、音樂製作公司「人山人海」錄音室等,與本港不同文化界別人士交流。龍應台會於行程第四日(12月1日)重返港大,以「我的香港,我的台灣」為題公開演講。
台文化局長未安排見港官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昨發出新聞稿,預告龍應台上任文化部長後首次訪港行程(見表),希望透過實地探訪本港大型文化建設和文化藝術創意產業,探討建立台、港文化交流機制的可能性。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得悉龍應台下周訪港,但沒有她訪港的行程資料;據悉,龍應台此行暫未安排與任何特區政府官員會面。
下周六港大演講
龍應台是台灣作家,1999年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至2003年辭官,同年來港在城大寫作,翌年獲港大邀請擔任客座教授,長駐港大從事寫作,出版多本著作,包括2009年《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至今年初她返回台灣出任台灣首任文化部長,當時曾因她同時擁有中華民國護照和香港身分證,有違規定引起台灣社會爭議,最後龍宣布向港府申請放棄香港身分證而順利上任,但港府至今仍在探討如何處理這種情况。
港大昨宣布,龍應台將於下周六(12月1日)晚上,於港大陸佑堂舉行「我的香港,我的台灣」講座,歡迎公眾人士報名,詳情可瀏覽港大網頁(http://100.hku.hk/yingtai)。

啟德郵輪碼頭公園 採「山、城、水」設計

2012/11/23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維港中心明年再增一片綠野!啟德郵輪碼頭料明年中落成,頂層將建成園景平台的公園,以「山、城、水」的設計概念,種植滿林木,綠化面積達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公眾可由明年初起參與種植工作;另有兒童綠洲、嬉水廣場和升旗平台等(見上圖),料年中竣工後,朝七晚十一開放。
  啟德郵輪碼頭建造工程現正動工,政府昨向九龍城區議會提交文件,公布大樓頂層園景平台的建議名字和設計圖。康文署初步將此平台命名為「啟德郵輪碼頭公園」,佔地約二萬三千平方米,總綠化面積達一萬六千七百平方米。
  觀景平台賞維港
  公園採用「山、城、水」的設計概念,利用螺旋狀及縱橫交錯的人行通道,創造有趣的行人體驗。較近觀塘的「山段」,設有植物花園展示多季節性植物;中心「城區」則設有露天舞臺的中央草坪,適合不同活動的公園廣場,展示多類型水生植物的水園,又有地形奇趣的兒童綠洲和嬉水廣場,供玩樂之用;而面向維多利亞港一方「水景」,則為觀景平台,讓遊人飽覽維港景致。

中華廚藝學院辦十席滿漢全席籌款

2012/11/23 香港電台


職訓局在中華廚藝學院舉辦十席滿漢全席晚宴籌款,慶祝校慶30年,是繼1977年後,本港再次舉辦滿漢全席宴。
中華廚藝學院參考古籍記載,用新的方法處理滿漢全席的晚宴菜色,派出逾150名身穿清朝的宮庭服飾的學生,招待獲邀出席晚宴本港工商界人士和外國駐港領使,職訓局希望,透過舉辦今次的晚宴,宏揚中華文化。

Tuesday 20 November 2012

復修牛棚內地專家狠批 港式活化古蹟等同破壞

武漢大學教授陳官濤指港式復修令磚風化得更快。
相片來源: 蘋果日報

2012/11/19 蘋果日報

 
【本報訊】有「古蹟醫生」之稱的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一隊專家,應邀來港參與香港歷史建築的復修工作,把復修北京故宮的技術,應用在土瓜灣牛棚藝術村,效果良好。這些專家同時對港式復修感驚訝,認為完全違反保育原意,揭穿所謂活化,「根本是翻新、破壞!」
記者:梁御和
                                                               
「我們的工作是為下一代保留古物原貌,保存當年的歷史文化,不是要把它翻新、美化!」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教授陳官濤,站在牛棚藝術村前,一語道破香港式保育的盲點。                                   

需維持建築物現狀

參觀過香港不少活化後的歷史建築,陳官濤斷言那些根本是一種破壞,例如重修後的尖沙嘴古蹟辦事處(前九龍英童學校),「那根本就是一幢新的建築物,歷史痕迹都沒有了」。陳解釋港式復修以簡單、快捷和便宜為準則,常見是用英泥石屎將破舊位置掩蓋,再用油漆上色;又或索性以現代建築物料取代,令建築物變得「一邊新一邊舊」。去年才完成港式復修的牛棚正門外牆便是一例,短短一年已有不少舊紅磚再次出現破裂,牆中也夾雜不少顏色鮮艷的新磚,令整幅牆變得突兀。

舊磚破裂的元凶是多年來空氣及雨水中的鹽份,滲入磚內引起風化,單以英泥掩蓋破損的磚面,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更會因磚面被密封而加速內裏的風化作用,「舊磚繼續破,破了又換新磚,最後整幢都是新建築了」。

陳官濤指出古物復修首要是讓建築物維持現狀。他強調簡單一幅紅磚外牆,也要分開多個步驟處理:先以噴沙方式刷淨受污染的磚面;再反覆鋪上混合灰漿,像「敷mask」般等八至十日,以吸出磚內鹽份,「本地多用鏹水或鑽槍清潔磚面,全都不可取,未清潔好,磚都被破壞了」。                                   

應用復修故宮技術

其後工人會調配近似物料修補破損磚頭,過份損壞的便要找尋與原磚出窯時期、顏色、尺寸相近的舊紅磚替換,再調合與當年材料類近的砂漿,修補磚線(即磚與磚之間的縫隙位置),最後噴上含有機化學聚合物的防蝕劑及防水劑。

以此方法修復的磚頭,顏色、表面紋理和建築物原貌一致,用料也接近,最重要是磚頭已停止風化,往後只要定期簡單噴上保護藥水,便可長期保存,但修復的價錢貴約50%。

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是國內保護及復修古物的權威之一,曾參與北京故宮等著名古蹟復修工作,研究範圍包括古建築、古墓等,今次應邀來港,把復修北京故宮的技術應用於香港歷史建築物。

藝術村原為戰前牛隻屠宰場

【特稿】
牛棚藝術村前身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建於1908年,是本港現存唯一的戰前牛隻屠宰場,在2009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
位於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的牛棚,屬二十世紀初的英式建築,採用中式瓦片屋頂、紅磚牆身、拱形門窗和荷蘭式山牆等;在戰前開始作為公共屠宰場和牲畜檢疫站,直至1999年正式完成歷史任務;於2001年翻新後,改名牛棚藝術村,租予本地藝術工作者使用。
市民可於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免費進入牛棚藝術村的公眾地方參觀和拍照,村內藝術團體也有定期舉行活動和展覽。
牛棚現屬政府產業,由建築署負責定期招標委託承建商保養復修。在09年及本年中標復修11、12號屋的建築公司,邀請曾參與復修北京故宮的武漢大學專家參與工程,將技術應用在本港的歷史建築上。

Friday 16 November 2012

大磡村倡建文化街

相片來源:頭條日報

2012/11/16 頭條日報

近年興起「社區藝術」為名的活動,旨在將文化氣息帶入社區,拉近市民和藝術的距離。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李德康表示,○八年起舉行社區藝術演出計劃「賞心悅目星期二」,為不少年輕人提供表演平台,冀進一步提升社區藝術質素,並建議在已清拆的大磡村用地,興建「文化一條街」,以推廣社區文化。

「這一帶可接觸三十幾個(藝術團體)。」他建議邀請由非政府組織(NGO)管理,以低廉價格分租給類似團體,作為場地使用,並透過活化措施,減低成本,以及推廣社區文化。

近年興起「社區藝術」為名的活動,旨在將文化氣息帶入社區,拉近市民和藝術的距離。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李德康表示,○八年起舉行社區藝術演出計劃「賞心悅目星期二」,為不少年輕人提供表演平台,冀進一步提升社區藝術質素,並建議在已清拆的大磡村用地,興建「文化一條街」,以推廣社區文化。

「這一帶可接觸三十幾個(藝術團體)。」他建議邀請由非政府組織(NGO)管理,以低廉價格分租給類似團體,作為場地使用,並透過活化措施,減低成本,以及推廣社區文化。

東方紗廠 不具保留價值

相片來源:星島日報
節錄自 2012/11/15 星島日報

傅老榕家族數年前也放售了家族曾有份經營的東方紗廠,對於該座廠房被納為三級歷史建築後,社會即有要求保育的聲音,傅厚澤卻直言:「看不到它有甚麼保育價值。」他指,該廠房的建造材料十分粗疏,記得過去研究如何保養時,也曾花透腦筋,加上廠內有不少柱位,使用效率並不高,「想保養,還貴過你重新建過」。


中環出更:慈善拍賣火速清倉小母牛籌得337萬

出自饒宗頤大師嘅墨寶《上善若水》字畫,為小母牛籌得九十萬元善款。
相片來源:東方日報


2012/11/15 東方日報

今年歐美經濟下滑,加上美國狂印銀紙導致通脹加劇,大家使錢審慎咗,唔少慈善團體都為籌款大傷腦筋。協助內地農民飼養牛羊脫貧嘅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前晚舉行周年慈善籌款晚宴,身為籌委會主席嘅「快勞夾大王」杜振源(Simon)、主席梁錦松同董事葉澍堃(Stephen)落力「吸水」,最終拍賣品喺半小時內火速清倉,籌得三百三十七萬多元善款。


有傳會參選全國港區人大代表嘅南旋集團主席王庭聰,都帶埋太太同大仔王槐裕夫婦捧場,去年佢娶新抱已捐咗一百二十萬元畀小母牛,今年再接再厲,割愛捐出國學大師饒宗頤墨寶《上善若水》拍賣,叫價三十萬元,反應踴躍。王庭聰見大家咁有心,應承若大家再捐三十萬元,佢會請饒老再寫張一模一樣嘅字畫,倘交唔出幅畫,佢就賠番一百二十萬元畀大家。

託賴老友幫手

Simon除咗捐三十萬元競投「上善若水」字畫外,仲一如以往捐出多支名酒拍賣,包括「布根地酒神」Henri Jayer釀製嘅兩支1978年靚紅酒,個個舉手爭住要,結果莎莎國際老闆郭少明以每支九萬九千元投得。而Stephen就捐出非洲黑檀木笑佛,最後被王庭聰以十六萬八千元帶走。對於被傳有意競逐港區人大,王庭聰承認考慮緊,同場嘅立法會議員石禮謙同梁錦松都話支持。
講到籌款,Simon同Stephen都話好擔心今年籌錢唔達標,託賴有一班老友幫手,善款數目得以維持與去年相若。Stephen話,內地貧困戶唔好話飲靚紅酒,就連見都未見過,所以大家要繼續落力支持,一定善有善報。
卓妮

Wednesday 14 November 2012

UNESCO Director-General deplores destruction of ancient Aleppo markets, a World Heritage site

© Richard Paxman - Aleppo market


2012/9/30 UNESCO

UNESCO Director-General Irina Bokova today expressed distress and dismay over the fire that severely damaged the ancient markets in the old city of Aleppo, a World Heritage site, over the weekend. She also reminded all parties of the country’s obligations under the 1954 Hagu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n the Event of Armed Conflict, to which Syria is a signatory.


The Director-General’s comments follow a blaze yesterday that reportedly destroyed hundreds of shops in the Aleppo souk, during fierce fighting for control of the city.
“The reports from Aleppo are deeply distressing,” the Director-General said. “The human suffering caused by this situation is already extreme. That the fighting is now destroying  cultural heritage that bears witness to the country’s millenary history - valued and admired the world over - makes it even more tragic. “The Aleppo souks have been a thriving part of Syri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since the city’s beginnings. They stand as testimony to Aleppo’s importance as a cultural crossroads since the second millennium B.C. 
“Syria is a signatory to the 1954 Hagu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n the Event of Armed Conflict. As such it is bound to do its utmost to safeguard this heritage from the ravages of war.   “ I appeal to all forces to do their utmost to spare these monuments to human history that have contributed so much to Syria’s growth and prosperity - and which will undoubtedly prove vital to the country’s reconstruction.
“UNESCO stands ready to provide all of its expertise and support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Aleppo and all of Syria’s extraordinary cultural heritage and, as soon as security permits, I will send a team there to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provide emergency assist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is heritage, both in terms of mitigation of this tragedy and prevention of further damage.”
The Ancient City of Aleppo was inscribed o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in 1986, in recognition of its “rare and authentic Arab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its testimony to the city's cultural,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Mameluke period. It is one of six Syrian World Heritage sites.  

Saturday 10 November 2012

政府山關注組促請保留西座

2012/11/8 星島日報

古諮會將預計於下月開會,討論舊政府總部的評級,政府山關注組再次要求保留舊政府總部西座。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政府在年底前不會為重建西座進行招標。關注組認為,政府立場有變,所以暫時擱置,有關政府違反既定程序的司法覆核申請。

關注組建議古諮會將政府總部三座大樓,連同禮賓府、終審法院、以及聖約翰座堂等,全部劃為歷史保護區進行大範圍保育。

綠色旅遊增新線 旅發局再辦生態團

2012/11/9 明報

【明報專訊】旅遊發展局連續4年推出免費生態旅行團,伙同漁農自然護理署及本地遠足團體,於11月11日至12月9日期間一連5個星期日為500名旅客提供免費遠足導賞團,每星期均有不同路線,除了過往3年皆有的麥理浩徑、龍脊及大澳線,今年新增山頂至薄扶林水塘及南丫島線,為旅客提供從古蹟到崖邊、由輕鬆到困難等不同選擇,漁護署更會為市民提供其中3條路線的免費導賞團。

3路線設免費導賞團

旅遊發展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監洪忠興昨表示,香港的遠足路徑深受韓國及日本兩地的行山愛好者歡迎。他引述日本旅客稱,在富士山可能要行數天才看到海景,但在香港,只要登上較高的位置便能看到海景。加上香港郊野地帶距離市區僅半小時路程,與外國城市動輒要用數小時方能抵達郊區相比,方便非常。背山面海及交通方便的優勢除吸引日韓旅客,近年更有台灣、華南甚至歐美旅客訪港遠足。

洪忠興續稱,近年很多海外遊客向旅發局查詢遠足及踏單車的資訊,相信與綠色旅遊於世界各地愈趨盛行及地質公園在世界各地媒體的報道有關。他希望香港能善用天然資源,為旅客提供城市以外的旅遊產品。

漁護署導賞團網站:http://www.natureintouch.gov.hk/outdoor

西九公園設草坪可容萬人 7設計團隊入圍 僅1本地薑

圖片來源: 明報


2012/11/9 明報

【明報專訊】2014年落成的西九文化區藝術主題公園,昨日宣布正式進入設計團隊挑選階段,西九管理局公布7隊入圍設計團隊,他們將分別在年底前向管理局提交公園的技術方案。管理局表示,參考早前公眾諮詢後,建議佔地14公頃的公園,日後需加入不同的劇場和音樂演出場地,更會首次增設一個可容納1萬名觀眾的草坪,並隨時變身成戶外舞台座位。

年底提交方案

西九管理局於今年7月公開邀請世界各地的設計團隊,就西九公園提交意向書,最後選出7隊入圍隊伍,當中只有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組成的團隊,由「本地薑」參與牽頭,其餘6隊屬海外大師級建築師,包括負責設計西九概念圖則的英國Foster+Partners及其團隊,亦有負責設計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奧林匹克公園的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等(見圖)。

入圍隊伍年底提交的方案,將由9名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挑選。評審之一的林筱魯說,早前收到不少高質素意向書,雖然確有不少國際知名的設計團隊,但認為若他們要在本港「落到地」,如作估價、建築工程等,均需不少本地建築師和設計人才配合,故不擔心會由「外國市場」壟斷;又指希望看到一個配合西九文化的「多功能」主題公園,同時設計總價不會過高。

明年委聘 料2014竣工

管理局將於明年初委聘獲選的設計團隊,預期2014年完成工程。林筱魯指日後藝術公園將與一般的公園「不一樣」,並會與整個文化區「結合」,如可提供表演設施,包括逾7萬呎的自由空間劇場、音樂演出場地,以及可容納最多6000至1萬人的公園草坪,亦設小型藝術展館。
公園設計融合當代藝術品

其次,公園設計亦需考慮預留特定空間供藝術裝置及雕塑。獲選設計團隊將與藝術家溝通,令公園的設計能與常設的大型當代藝術品融合,公園亦會舉辦短期展覽。

《兒童樂園》創辦人逝世

2012/11/9 明報

【明報專訊】上世紀50年代風靡一時嘅兒童讀物《兒童樂園》創辦人、插畫家羅冠樵(圖),噚日下晝5點幾喺安老院安詳逝世,享年94歲。

1918年出生嘅羅冠樵,中學時學習中國畫,1938年喺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畢業,主修西洋畫。1947年佢移居香港,並喺1953年創辦全港第一本彩色兒童讀物《兒童樂園》。
主張藝術教化社會

羅冠樵喺《兒童樂園》身兼主編及畫家,係香港早期嘅插畫家之一,漫畫作品風格清新,多以日常生活為主題,體現香港當時嘅文化同兒童喜好。佢主張用藝術教化社會,希望用童心改變社會,著名嘅漫畫專欄包括《小圓圓》及《西遊記故事新編》等。

除咗漫畫創作,羅冠樵一生致力推動國畫創作,佢嘅作品題材非常豐富,包括山水、人物、花鳥、動物及書法等,佢喺1999年獲藝術發展局頒發視覺藝術終身成就獎。

許曉暉:文化局計劃擱置

2012/11/9 明報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在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上透露,設立文化局的計劃已暫時擱置,有議員表示遺憾。

民政事務委員會今早聽取政府簡介文化工作,許曉暉說,文化工作目前會繼續由民政事務局負責,這在推動文化藝術工作上,可以促進與民間及社區協作,而政府會繼續聽取市民的意見。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對文化局計劃擱置,感到遺憾。

(即時新聞)

灣仔運動場或改商業用途

2012/11/10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啟德體育城在二○一九年落成後,將成為全港性的體育設施。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日證實,屆時香港大球場或會改變用途,以取代灣仔運動場,主力作為公眾及學界運動會場地。有地產界人士估計,騰出的灣仔運動場用地如獲批建商廈或酒店,土地樓面呎價估計值一萬至一萬五千元。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啟德體育城的發展計畫,談到體育城落成後,現有一些體育場地的角色時,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透露,啟德體育城落成後,將會作為全港性的體育設施,屆時香港大球場的功能可作調整,初步考慮以它取代灣仔運動場,成為港島區的主要體育設施,作為公眾或學界運動會場地。至於灣仔運動場日後的土地用途,他說需要由相關部門作全盤考慮。

  體育城落成不拆紅館

  但他表示,當局沒有打算在啟德場館落成後,拆卸紅磡體育館,因它的使用率一直很高,加上可容納約一萬名觀眾,與未來可容納五萬人的多用途體育館,定位不同,因此沒有打算讓紅館「退役」。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說,騰出的灣仔運動場用地交通配套良好,鄰近紅隧入口,並面向維港,具商業發展潛力,如獲批建商廈或酒店,土地樓面呎價估計值一萬至一萬五千元。

  公民黨議員陳家洛表示,三年前曾向港島區學校展開調查,發現七成受訪學校支持保留灣仔運動場,六成五學校對以政府大球場作為新選址表示反對,主要是覺得交通不便。灣仔區議會副主席吳錦津希望,當局在考慮地區體育設施的未來布局時,應以整體設施數目不會減少的原則之下進行討論。

  另外,曾德成表示,毋須擔心啟德體育城未來成為大白象工程,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完成中期報告,建議啟德體育園區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的財務和融資安排,因擔心沒有政府財務支持,項目難以達到收支平衡,強調顧問所提出方式,並非交由單一私人機構營運,而是交給一個「聯盟」負責,當中包括各種專業的專家,故有一定優勢,不應因擔心被指責官商勾結而否定模式。

  不過,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則擔心,園區的多用途體育館,日後只會變成娛樂中心,而非體育城,認為浪費公帑,選址有誤,揚言將來可能會以拉布阻止撥款。

Friday 2 November 2012

走火難 殘疾校換校舍無期 七成學生不良於行 欠合適逃生設施

2012/11/1 明報


【明報專訊】生活於無斜路的校舍內,慈恩學校的嚴重殘疾學生若遇上火警,隨時逃生無門。位於深水埗、近50年歷史的慈恩校舍,雖有兩條樓梯,但校內七成學生不良於行,更有不少為智障,校長無奈表示「喊火燭都無人識走」,遑論要由教職員把坐輪椅、駁着呼吸機的學生逐一抬到樓下。校方多年申請轉校舍,換來的仍是等待。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草菅人命,促盡快安排更換院舍。
學生上下課需時45分鐘
慈恩校舍建於1962年,於85年轉為專門接收嚴重殘疾兒童的特殊學校。該校目前約70名學生,其中50多名為宿生,七成學生不良於行或要以輪椅代步,更有7名為「臥牀學生」。
校舍高3層,2樓和3樓為宿舍、治療室及活動室。升降機每次只能容納兩張輪椅,每遇上下課或大型活動,要半小時至45分鐘才可完成接載學生。
坐輪椅駁呼吸機 難自行逃生
校長林展光指日常上課時,教師要同時照顧多名倚賴醫療儀器維生的學生已很困難,一旦發生火警,一邊要靠人手把無法自行活動的學生抬到安全地點,另一邊又要照顧智障、使用拐杖的學生離開,更是不可能的任務。林展光早於五、六年前,多次向教育局反映問題,但「無任何承諾,只說會看,研究中」,家長教師則繼續每天擔驚受怕。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月中邀教育局長吳克儉到場視察,教育局發言人稱,慈恩校舍符合消防條例,該局於吳視察後,已即時派員到校考察,制訂加強走火設施的建議,現正尋求相關部門意見。當局稱一直與學校探討可行的改善方法,包括重置該校。
指教局建議未治本
林校長稱,所謂制訂建議,只是研究於1樓及操場間以鐵架搭斜路,但其餘樓層未有方案,目前亦無任何方案落實,認為更換校舍才能解決問題。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何鉅業表示,在火警等非常規情况下,不能完全倚賴硬件,培訓教職員如何協助殘疾人士逃生亦很重要。但他指在目前標準法例之上,應進一步考慮使用者的特殊性質,如有長者院舍會為各樓層設計坡道。
何秀蘭批評,多次向當局反映均未獲回應,「萬一不好彩發生什麼事,有死傷時誰負責?」她慨嘆慈恩已過分擠擁,環境惡劣儼如「地獄」。她指昨日在立法會上向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反映問題,對方竟懵然不知,顯示現時政府的政策支援出問題。
資料顯示,慈恩過去兩年曾兩度爆發傳染病感染個案,去年2月有10名學童感染流感,今年6月有17名學生及15名員工爆發呼吸道感染個案。

舊校設施不足 自製課室廁櫈


【明報專訊】以舊校舍改建而成的慈恩學校,大部分學生均為「多重殘障」,但醫療配套大為不足。慈恩學校地下走廊兩側分設男女廁,但每間課室內都要設「廁櫈」供學生如廁,校長林展光表示,洗手間與課室距離不一,行動不便的學生如廁要由兩名教師領行,目前每班只有兩至三名教師及助理,人手上難以處理,課室內的「廁櫈」可切合輪椅學生的需要,且能訓練學生自行如廁的能力。
林校長又說,為免學生尷尬,他們特別製作一張上半面為輕紗、下半面為布料的「拉簾」作遮掩之用,若遇上男女同學同時間「人有三急」,則會以教學用的白板在中間分隔,成為臨時男、女廁格。他期望可改善設備,「比較理想做法係兩間班房中間有個廁所」。
課室放置醫療設備
學校醫療配套不足,教職員亦在課室內花盡心思,放置多種特殊設備,如附有軟墊的企箱,以及由治療師自製的企架,讓下肢不便的學生在課間訓練肌肉,另設附有魔術貼的木櫈,以防好動的學生「郁手郁腳」。林校長指有學生需插胃喉、氣管穿刺或長期臥牀,治療師會設置一張機動企牀,「咁細間課室可以做好多樣嘢」。

中銀展出珍藏鈔票

2012/11/1 明報

【明報專訊】原來早喺1940年代,香港政府曾臨時用過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嘅5蚊紙幣,可能唔少人見都未見過,不過唔緊要,Emily知道中國銀行最近搞咗個「中國香港珍藏鈔票展覽」,由今日起至12月15日喺花園道嘅中銀大廈舉行,當中會展出清末以來唔同年代嘅鈔票同票據,好似安徽裕皖官錢局喺1907年發行嘅1蚊銀元票,仲有罕見嘅「蘇區鈔票」同「美國軍用票」。而上圖中展示嘅新中國最早期發行一萬蚊紙幣(牧馬圖,圖a),同埋佢嘅同系,5000蚊紙幣(蒙古包圖,圖b)、500元面值(瞻德城圖)嘅鈔票,亦會同時展出。

4萬精神病長者 僅450人住院舍


2012/11/1 明報

【明報專訊】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書面回覆立法會質詢時指出,現時約有18.7萬人正接受醫管局精神科專科服務,當中約兩成共4萬人為65歲或以上長者,僅450人居於精神病康復者院舍。
另外,18.7萬病人中,情感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佔最多,分別佔24%及26%,老年癡呆症則約6%。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出,每5名精神病患者中,便有1名屬長者,數目不少。
目前政府雖設精神病康復者宿舍,亦設長者院舍,但欠缺結合兩者的院舍。張解釋,精神病康復者及長者各有特性,所需資源不同,現時模式會令員工難以全面照顧。
張國柱建議設立合併院舍,或在長者院舍設立專門接收精神病康復者的單位,並加強社區對這群長者的支援。

老街坊冀「復建」龍尾沙灘

2012/11/1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官員今日與大埔區議會討論龍尾人工沙灘新方案。區議會繼前日晤環團後,昨再晤村民鄉事代表共三十人。主席張學明表示與會者大多傾向支持政府方案,「恢復」六十年代的沙灘。有年過八旬老村長稱,早於未有區議會前,城規會已批准了一個圖則,惟圖則不見了才不了了之。
  官員今晤大埔區會
  包括渠務署署長、康文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代表,今日均會出席大埔區議會會議,討論上月提出的「汀角+」海岸保育區方案。主席張學明昨與鄉事代表會面後表示,聽到支持的聲音相當強,有老居民認為龍尾沙灘是復建,並不是新設施,另有泳會、中小學校長會的代表也提出增加區內游泳設施的需要。不過,他強調,區議員「只是聽、無辯論」。有份出席會議、八十多歲的前蘆慈田村村長梁福,憶述抗日時期前的龍尾原是沙灘,「樣樣魚都有……隨時去到都有魚捉,行出去就有」,養活了很多人,他又會拿「撈箕」,撈海星當肥料種番薯,白手亦可撈到魷魚仔。但六十年代制水,政府修葺淡水湖,在吐露港海中央挖沙,挖了兩個大洞,至今死過三個人。
  此後,龍尾成為今日的泥灘,福叔說海洋生物沒法藏身,如沙灘再現,會出現更多生物。他又稱,擔任村長期間,常和其他鄰居提及恢復沙灘,他說政府當時已答應,曾經和城規會開會拿了個恢復沙灘的圖則,可惜後來那張圖則不知所終,事情就不了了之。他否認是「撐」政府方案,只是想「恢復」舊日沙灘。不過,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早前已翻查文件,分析出六十年代的龍尾海岸天然面貌是泥灘,而非沙灘,只是有時泥沙難分。

送走公屋富戶 加快「旋轉門」

2012/1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專訊】本港公屋輪候人數逼近20萬人,要加快上樓,便要增加供應。但增建公屋,遠水難救近火,政府昨表明無意擴大出售公屋計劃,做法合理,否則只會令流轉減慢。
而另一應正視的是糾纏多年的「富戶」問題,遠超出入息限額但又不交回公屋,如何說得過去?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稱,回收單位是公屋供應的重要來源,若把公屋單位售予租戶,無可避免影響公屋單位的流轉及供應。事實上,出售公屋過去被指是「賣大包」,未能幫助上樓,反而令本已緊絀的公屋買少見少,在公屋輪候人數屢創新高之際,沒理由再賣。
有能力卻不搬走 減慢輪候
政府未來3年的公屋建屋量,最多1年只有1.41萬伙,落後每年1.5萬伙的目標,增建公屋,亦難以應付增幅更快的輪候人數。另一增加供應的方法,便是加快公屋「旋轉門」,令有能力購買居屋或私樓的住戶遷出,交還單位予排隊輪候的有需要人士遷入。
公屋富戶問題已為人詬病多年,公屋政策是為了低下層以便宜租金住屋,解決住屋問題,但現存一批富戶,入息超過規限,甚至有能力在私樓市場租置單位,卻以繳交倍半或雙倍租金,繼續住公屋。有住戶甚至已另有居所,沒有住屋需要,但仍以不同原因而不願意交還單位,寧作儲物用途或任由空置。
根據房屋署資料,11/12年度富戶約佔公屋租戶的3.2%(見表)。當中包括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月薪逾8萬元仍依舊住在月租3,000多元的公屋。
公屋福利是由納稅人支付,應集中照顧有需要的人,入住時仍然未富起來,沒問題,但入住後經濟能力開始改善並超過資產限制,政府便應促使他們交還公屋單位。
鐵腕手段︰檢討富戶政策
據現行政策,公屋居民住滿10年後才需申報全家入息,若入息超過上限3倍,須繳交雙倍租金,再每隔2年申報入息及資產,屆時若資產超過上限(即入息限額的84倍,3人家庭上限144萬元),須繳交市值租金及1年內遷出。即公屋住戶從遷入至遷走,起碼13年,無疑令公屋流轉速度緩慢。
2010/11年度,公屋富戶逾2.3萬個,但該年度收回富戶單位數目只有770個。社會上有聲音要求收緊政策,政府內部也有作研究,包括考慮調低釐定富戶的入息限額、要求租戶住滿5年就要申報入息等。
不過,從實際處境考量,可以預見將面對公屋住戶反對,而公屋住戶人數不少,為免流失票源,亦未必可獲政黨支持。對上一次富戶政策檢討已有十多年歷史,期間亦有提出,但一直未見出台,當中的難度不難想像。
利誘政策︰重推按揭還款補助金
社會討論的另一招數,是以金錢利誘富戶、閒置戶遷出,即是重推按揭還款補助金。按1988年推出的計劃,合資格的綠表申請家庭交回單位,可享每月5,100元補助金,毋須償還,為期4年,最多24.48萬元,但02年計劃已完結。
政府坐視不理 分化更嚴重
以金錢利誘,可減公屋居民阻力,但補助金由公帑支付,納稅人恐會反對;亦被質疑享有雙重優惠,既已住在公屋享有房屋福利多年,還要資助他們買樓?對於超出資格未能申請公屋、死慳死抵儲錢買樓的人,又公平嗎?
政府加快公屋流轉,必須處理富戶這燙手山芋,無論鐵腕抑或利誘手段,都有一定難度,但不等如可以坐視不理。資源長期被濫用,排不到隊的人望門興歎,排隊中的又要長等,則只會製造更大的社會分化及怨氣。
---------------------------------
英公屋「終生制」 中彩票可不搬
英國也有協助低收入階層解決住屋問題的公營房屋,住客更可享終生入住權利,即使中巨額彩票,除非自願,否則政府也不能要求他搬走。
400萬人輪候 不乏富翁
上周英國西南部告士打郡一名公營房屋的住戶,被揭發中了彩票,金額足夠買幾間屋,但他堅持不搬,即他仍可享用由納稅人支付的住屋福利,事件引起公眾譁然,認為「終生制」對有需要的輪候者不公平。
英國《每日郵報》2010年報道指英國輪候公屋人士達400萬人,但租戶卻不乏富裕人士,甚至擁有海外物業及遊艇。當地去年建議租戶每5年接受審查,入息高須付較高租金,年收入逾6萬英鎊便失去入住資格,惟只限於新租戶,現有租戶仍可終生住平屋。

Tuesday 30 October 2012

租隨舖價飈 小商戶被淘汰

2012/10/30 明報


【明報專訊】自由行效應加上住宅市場受到額外印花稅限制,令近兩年商舖市場得到投資者聚焦。不過,受舖位價格飈升影響,業主為求取得更高租金回報,亦會向租戶加租,而租金加幅亦因此轉嫁消費者,帶動物價上漲,影響小公司生存空間
1月舖位成交166宗 10月543
商舖市場近月成交頻仍,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1月舖位成交宗數只有166宗,金額約28.33億元。但10月截至29日為止,已錄得543宗,成交金額達90.01億元,顯示商舖市場近月成交暢旺。
舖位價量齊升,亦同時令租金飈升,買家購入物業後,為求取得理想回報率,遂向租戶加租,此舉不但加重租戶負擔,也令承租能力較低的租戶被迫遷出,最終只有貴價品牌及大機構有能力繼續生存。
鄭威濤去年2億買舖 加租1倍
如去年食肆老闆鄭威濤以2.31億元購入的旺角西洋菜南街遠景大廈34至36號舖,面積1360方呎,原由眼鏡店及時裝店TOUGH以近90萬元承租,租金回報只有大約2.3厘。鄭為求獲得較理想租金回報,轉以180萬元租予珠寶店,回報率增至4.7厘。
屯門亦現過億舖位成交
二三線地區舖位近月連續錄得高價成交,屯門柏麗廣場3樓1及2號舖早前獲投資者以1.836億元購入,面積29,974方呎,呎價6125元。物業以45.6萬元由食肆租用,新買家租金回報率近3厘,成為區內近年少有的過億元舖位成交。

文化在線iPad版登場

文化在線:http://www.lcsd.gov.hk/specials/cima/b5/index.php

2012/10/30 星島日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推出「文化在線」的iPad版本,為更多使用流動裝置的人士送上最新文化資訊。

iPad平台更大的屏幕可顯示更豐富的節目內容和更清晰的影像,也同時為使用者帶來不一樣的影像移動方向和版面設計。

「文化在線」應用程式自推出以來,已錄得接近10,000人次下載,並得到不少智能手機用戶好評。

iPad版本提供的資訊,涵蓋康文署主辦或與其他機構合辦的文化節目、場地伙伴計劃的節目,以及電影節目和博物館專題展覽。

應用程式的iPad版本可透過Apple App Store或「文化在線」應用程式網頁免費下載。

Monday 29 October 2012

港鐵隱瞞金鐘地盤掘出古蹟

節錄自 2012/10/29 蘋果日報

港鐵早前施工時破壞了建有威靈頓炮台的百年海堤。


港鐵表示,經獨立考古顧問考察後,認為石塊不完整及零碎,加上位於金鐘站擴建工程施工的主要位置,基於安全及考慮實際情況,不能原址保存,在獲古蹟辦同意下,決定以照片、繪圖及文字方式記錄及保存石塊,繼續在遺址趕工。

南港島線的環評報告曾經提到夏花園地底可能有古蹟,但沒交代詳情。香港大學建築系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兼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浩然博士,翻查政府檔案處地圖發現,早於1842至43年英國佔領香港後,於現時夏花園位置興建海岸炮台,炮台有五支炮,以防禦海盜及法軍入侵,1845年命名為威靈頓炮台。但經多年填海,炮台估計已埋藏地底兩至三米。

李浩然說,威靈頓炮台屬香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建造的三個防禦海岸炮台之一,極具歷史價值,「屬於香港最早嘅炮台之一,係十九世紀軍事設施,可能係香港、甚至華南唯一現有遺址,考古同歷史價值都好重要」。


Friday 26 October 2012

鄧國威探灣仔了解保育活化

2012/10/25 明報


公務員事務局長鄧國威今日探訪灣仔區,實地了解地區的保育及活化工作。
鄧國威在灣仔民政事務專員陸綺華陪同下,首先參觀位於太原街及交加街的露天市集。
鄧國威途經露天市集時,藉機會與固定攤位的小販傾談,聽取他們對活化措施的意見,並得悉安裝電力設施的工作已於今年中完成。
他其後前往參觀藍屋建築群。藍屋建築群主要由3幢建於20至50年代的唐樓——藍屋、黃屋和橙屋——組成,是政府「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的項目,現正進行活化工程,以供居住、文化,教育和餐飲之用,並稱為「We嘩藍屋」。
鄧國威十分欣賞藍屋建築群的活化計劃,一方面保留了建築物的舊有特色,另一方面又讓受保護的建築物,經活化後作不同用途。
鄧國威最後與灣仔區區議員會面,就多項地區事宜交換意見。

港大搞精神病患畫展

2012/10/25 明報


【明報專訊】社會普遍對精神病了解唔深,以為只可以靠藥物同心理輔導治療,但其實藝術治療(art therapy)亦係一種方法。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暑假時,同東華三院樂康軒嘅精神病患者做咗10堂藝術治療,鼓勵佢哋畫出心中所想。港大最近喺多個商場巡迴舉行「畫出心聲」畫展,展出當中20幅作品,希望建立交流平台,等大眾有機會了解精神病患者嘅內心世界。
參與藝術治療嘅陳樂坤話,佢過去幾年因為婚姻同工作問題患上抑鬱症,成日覺得好灰,今次佢畫咗一隻鳳凰,寓意要衝出枷鎖。
畫展今日起至月尾喺紅磡置富都會展出,11月19日至25日就喺香港演藝學院舉行。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第二波會舉辦多場3小時嘅藝術治療工作坊,大家可以試吓喺專業藝術治療師帶領下創作,費用全免,可致電2831 5202查詢。

駿業街遊樂場變身藝術農墟


相片來源:星島日報
節錄自2012/10/25 星島日報
當局計畫在未來數年將工商廈林立的九龍東改頭換臉,被視為觀塘區中央公園的駿業街遊樂場,昨日起率先變身,一連十二個星期四化身為一個有機農墟,配合藝術展覽及表演,為附近的上班一族帶來嶄新的公共空間

駿業街遊樂場可被視為觀塘的中央公園,但主要設施是硬地足球場,與轉型中的觀塘商貿區有點格格不入,希望透過將遊樂場打造為具有地區特色的綠色藝術坊,能吸引附近的上班人士享用,並改變他們使用公共空間的概念和習慣,這也是當局首次以帶動街頭藝術和農墟活動,作為城市設計的目標。
  她又表示,承傳九龍東的工業傳統,駿業街遊樂場稍後將進一步打造為觀塘傳統工業公園,擔當工業博物美術館的角色;當局亦準備展開一項「工業傳統、公共藝術及城市設計潛力」的研究,是本港首次為一個區域的工業傳統,展開系統性的研究,也是首度將工業傳統應用於城市設計和公共藝術方面。

龍尾人工灘去馬 加碼保育


這個社會太變態, 竟然做一個翻版來迫走正版...香港日後如何再高呼“支持正版,打擊翻版”呢?其身不正啊!

說到底,還不是有人想在大埔大搞旅遊...人工沙灘,大型觀音像...還說想將大埔變香港墾丁...這些人真的為大埔好嗎?還是將香港整體生態健康"較飛“...

節錄自2012/10/25 經濟日報
政府昨日未有交代為龍尾生物進行大遷徙,及「汀角+保育計劃」涉及多少額外公帑,但陸恭蕙承認,一定要額外資源,例如漁護署要增聘人手,或要與學界、環團等合作保育,保育方案有待與環保人士共同研究,現不知涉多少資源。
民建聯大埔區議員譚榮勳指,大埔區有強烈民意支持興建沙灘,冀龍尾可發展成台灣墾丁,有旅遊配套,振興當區經濟。他又稱,泳灘能否帶動該區樓價,從來不是他們支持泳灘的因素。
環團提出龍尾對岸的烏溪沙是天然沙灘,一向有人游泳,只要納為刊憲泳灘,有救生員及游泳配套設備,便毋須大費周章在龍尾建人工沙灘。馮程淑儀承認烏溪沙可繼續研究是否列為刊憲泳灘,但目前不能取代龍尾,一方面烏溪沙無地方建停車場,及有古物遺迹。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認為,這不是汀角「PLUS」而是「MINUS」方案,因為過程中可能造成大量生物死亡,新地方原居的生物,亦可能與龍尾的生物不相容,造成兩敗俱傷。

堅尼地城工廈改建住宅提供180個單位


節錄自2012/10/25 now.com

重建的工廈是位於堅尼地城的祥興工業大廈,樓高12層,涉及十四個業權,主要是迷你倉和輕工業。
巿建局會將這幢工廈改建成住宅,約180個單位,大部分是中小型單位,實用面積少於500呎。項目可以在2018至2019年落成。

Thursday 25 October 2012

白沙澳客家村落有人住 評一級歷史建築

相片來源:星島日報


2012/10/24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白沙澳位於西貢海下附近,保留良好的客家村落內,仍有人居住,全賴居於上址的外籍村民悉心保育,對於家園附近的濕地面臨破壞,他們表示心痛又焦急。白沙澳生態物種豐富,生態與人和平共存的畫面,可能好快就會打破。
  白沙澳村由多個姓氏的族人聚居,其中何氏族人七十年代移居海外,之後由一群外籍人士租住至今,約有七個大家庭,他們保留客家村特色。其中村內的何氏大宅,屬最具規模而又保存得最好的客家住宅,一手一腳由外籍租客復修保育,屋內陳設有當年客家村民使用的農具、磨穀機、酒埕等,有如小型博物館,前年十月被古諮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租客現時仍居於上址,加上屋外的後花園,有如世外桃源。村內另有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是一個小教堂,今年六月亦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是當年天主教士在西貢傳教的見證。
  本報記者上周五視察時,亦見到一群幻紫斑蝶和青斑蝶在白沙澳出沒過冬,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主席程詩灝表示,當地物種豐富,有七十五種蝴蝶,佔全港三成,有電蛺蝶和本港罕有的燕鳳蝶等。該中心教育及科學經理張瑪珊表示,當地亦有十一種淡水魚,其中易危品種的三綫擬鱨亦有發現;又有三十八種雀鳥,包括本港稀少的貓頭鷹「鵰鴞」,以及不常見的赤腹鷹和蛇鵰等。白沙澳還有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的眼鏡蛇和緬甸蟒蛇,以及瀕危的淡水龜。
  綠色力量陸睦奇表示,一旦白沙澳被開發,這個具歷史特色和生態價值的村落和濕地,從此失去和諧。他們要求政府盡快將白沙澳納入郊野公園,甚至列成「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活化廳接藝發局通知收回單位

相片來源:now.com


節錄自2012/10/24 明報

獲藝術發展局資助的藝團「活化廳」,2009年起在油麻地上海街一隅開始發展,近日藝發局突通知要收回其中一個單位。活化廳曾辦六四、七一,甚至反國教科活動,負責人稱藝發局一直不滿活化廳,更引述藝發局委員之一的民建聯鍾樹根曾批評他們「搞太多政治」,質疑當局政治打壓。

滄海桑田一遺珠 越南會安

相片來源:am730


2012/10/24 am730

【am730訊】越南中部有著名的海港城市峴港(Da Nang),公元初期其實有一個更大的海港——位於附近的會安(Hoi An),2,000年來川流不息的泥濘帶到會安,令這港口漸漸消失,但一度發光發亮的會安,至今依然是一顆見證歷史的明珠。
文、圖:李兆祥(angusthetraveller@gmail.com)
 
會安是「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大站,也是古時南洋一大王國「占婆」的第一大都市。其實你我都應該對占婆的名產略知一二,同行的記者行家謂:「中國人以前叫會安作『占城』,而我們經常掛在咀邊的『粘米』,從前喚作『占城絲苗』,也是從這附近的稻田出產的優質大米。」
 
古國占婆大都會
十六世紀大量來自中國、日本、印尼,以至中東的商船,都以會安為停靠大站,令商貿日漸繁盛,當中,中國和日本商人更落地生根,令會安出現了中國區和日本區;到明末清初,不願歸順清廷的明朝遺民南下移民至此,加上日商因幕府鎖國政策而日益減少,以至華僑社區更為壯大,廣東、福建、潮汕及客家等,各自有自己鄉里聚首的會館。
 
古厝足證三世紀
混雜中、日以至法國殖民建築風的會安古城,滿街都是由古厝改建而成的紀念品店、食肆、客棧,「綿羊仔」、單車、三輪車夾雜著遊客們穿梭游弋,但因為發展稍遲,令會安依然保持著古樸風雅。我們參觀的華人區內「均勝棧」,就是一個「活見證」——這古跡一般的柚木大宅,建成至今已有三個世紀以上,由七十多歲的屋主蔡先生連同已92歲的媽媽一同看守著,至今已是第六代的華僑居民。會講廣東話和普通話的蔡先生娓娓道來:「我們家鄉是福建,祖業是藥材買賣,狹長的屋子,前舖中舖而後面上貨,因後門正好跟秋盤河堤岸相通,船上的貨物可以直接送入來。」秋盤河年年夏秋之間泛濫,所以一般民居都會如這裡建成為兩層,天花開通方便洪水到來時,把家當貨物搬到樓上。如今已經沒有經營藥業,蔡先生打開門戶讓大家參觀,收取訪客們每位20,000盾(約8港元)的入場費,名符其實成為「守門大將軍」!
古厝以外,蔡先生一家還「販賣」會安華僑的生活──這刻女的正在後欄包著越語稱為「玫瑰」的雲吞,讓前來參觀的新加坡遊客嘖嘖稱奇。「我活到四十多歲,別說老房子的柴火灶頭,連火水爐也沒見過,very amazing!」幸而有這些活見證,才會有令我們amazing的古意!

Wednesday 24 October 2012

秦朝文物展吸30萬人朝聖

2012/10/24 頭條日報

現正於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國度」展覽,成功刷新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參觀人次紀錄。展覽自七月二十五日開放至今,已吸引三十萬人次參觀,平均每日參觀人次高達三千七百五十。

        破參觀人次紀錄

        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國度」展覽,吸引大批市民前往參觀,至昨日上午十一時接待了第三十萬名觀眾。該展覽自七月二十五日開放至昨天為止,平均每日的參觀人次為三千七百五十,打破了香港歷史博物館歷來專題展覽的參觀人次紀錄。不少觀眾表示,十分欣賞展覽中的六組創新多媒體節目,透過創新技術重現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陣的雄偉壯觀場面,讓他們對文物展覽有全新體驗,配合導賞服務,大大加深他們對秦代歷史與文化的認識,增添了展覽的趣味性。

        今次展覽將舉行至下月二十六日,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至晚上十時三十分,逢星期二為博物館休息日(公眾假期除外)。

林超英反對龍尾建泳灘

相片來源:頭條日報


林超英反對龍尾建泳灘
2012/10/24 頭條日報

大埔龍尾灘原定於下月改建成人工泳灘,爭議愈來愈激烈。曾協助特首梁振英撰寫環保政綱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昨開腔聲援環保團體,表明不希望龍尾改建成人工泳灘,又質疑政府的環評報告結果,認為當中可能有利益衝突。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質疑,政府是否有必要在龍尾興建人工泳灘,指以前大埔有游泳館,終因太少人用而廢棄,且龍尾附近已有烏溪沙天然泳灘。

        政府環評報告涉利益衝突

        他又質疑,政府的環評報告或存利益衝突,負責龍尾灘環評的顧問公司用了很長時間,只發現小量物種,但其他專家只用了短短時間,就發現大量物種,認為早前由發展項目負責人自行聘請顧問公司作環評報告的做法,可能有利益衝突。

        他又批評,在有關工程的諮詢過程中,一批有心的年輕人做了大量工作,並根據諮詢程序反映意見,但卻沒在報告中反映出來,擔心諮詢過程中出現「程序暴力」,令反對意見「隱形」。

頭號「梁粉」多次力撐CY2012/10/24 頭條日報

        身為「梁粉」的林超英坦言,除了寫文章批評外,無約見梁振英討論問題。他承認,若當局擱置有關工程,將會面對困難,但相信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副局長陸恭蕙都是環保有心人,會聽取意見,處理問題。

身為「梁粉」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見圖),曾是特首梁振英的環保智囊,在特首選舉期間,為梁的環保政策提供意見,又在特首造勢大會為梁「撐場」。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與特首梁振英,同是英皇書院校友,份屬同窗。在特首選舉期間,林曾協助梁撰寫環保政綱,又讚揚他有感染力,對香港有承擔,且是真正關心基層的人,甚至形容「(梁振英)這種政治領袖十分難得」,對梁的施政有信心。

        林在退休後,亦曾多次議論時事,並開腔撐梁,如日前梁振英在網誌撰文指,考慮在維港建人工泳棚。林亦表示支持,認為泳棚對港人來說是「快樂的回憶」,自己小時候住的地方,也有兩個泳棚,帶給他不少歡樂。

        早前,外界批評梁上任百日以來表現惡劣,他亦有為梁護航,認為指控對梁「很不公道」;在國民教育科的爭議上,他亦指有關課目是經過一個「正當程序」而制定,不認為梁的做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