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4 February 2012

展覽: 美利樓展公屋畫家作品

相片來源: 都巿日報
香港的歷史建築, 與藝術家一樣, 隱身於這石屎森林, 不細心發掘就被錯過了;  再不出幾十個年頭, 就消失不見了。

公屋畫家朱東盛, 日照時的生活, 或與你和我一樣, 為口奔馳; 但待日落之後, 就正式走進他的人生: 畫畫。60年來, 畫畫是生活的調劑, 奮鬥的目標, 練得一手好畫卻苦無知音。

自去年開始, 當傳媒說出朱東盛的故事, 巿建局聯同一大型商場, 為朱東盛籌辦第一個畫展。事隔半年, 正值情人節, 美利樓亦會舉辦朱東盛畫展。 當中的代表作, 為朱先生送給太太的定情信物 《花好月圓》圖。

其實香港有不少的歷史建築, 被空置, 被遺忘, 靈魂像被掏空了。 若能以歷史建築, 為隱世藝術家們的展示場地, 如此結合, 能將兩者同樣注入生氣, 給兩者重生機會。市建局、古物古蹟辦事處或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應好好考慮一下!

 節錄自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今年適逢兩口子金婚之日,朱伯獲領匯借出美利樓,在情人節期間展出12幅水墨畫作品,包括美利樓水墨畫及二人定情信物《花好月圓》圖,一圓朱伯開畫展之夢。



公屋畫家金婚 展出定情信物

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明報專訊】公屋畫家朱東盛(左)前半生是一個普通工人,白天在船廠、塑膠廠打工。太太陳淑懿深信以丈夫的畫藝定有出頭天,過去數十年她獨力肩負起照料家庭兒女的責任,讓朱伯下班後可不分晝夜潛心習畫,歷年累積作畫逾萬幅。

今年適逢兩口子金婚之日,朱伯獲領匯借出美利樓,在情人節期間展出12幅水墨畫作品,包括美利樓水墨畫及二人定情信物《花好月圓》圖,一圓朱伯開畫展之夢。


公屋畫家苦等伯樂

2012年2月14日 - 報巿日報



一幅幅名家的畫作動輒可賣數百萬甚至過千萬元,價錢愈拍愈高,成為千金易得,一畫難求;但不少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畫家,無論畫工如何了得,要開畫展供人欣賞,談何容易!家住公屋的朱伯便是一例。

「靈感源於經驗,經驗源於熟練,熟練源於苦修。」這是朱東盛總結習畫60年、作畫逾萬幅的繪畫心得。金魚、猛虎,他畫得栩栩如生;夏菊、冬梅,他畫得各有姿態。他並非系出名師,也沒有拜師學藝。只憑刻苦的自修,練得一手好畫藝。年近八旬,他只想可以辦畫展、出畫冊,將苦修60年的成就公諸同好,供人欣賞。

撰文:陳之湄
圖片:謝麗娟、受訪者提供


苦修,是朱東盛畢生的寫照。一塊拾回來的舊牀板、一支支分叉的畫筆、一個古銅的電風扇……朱伯就在這個只有18平方呎的小天地裏,畫出一幅又一幅,令人讚嘆不已的作品。看見朱伯顫抖的一雙手,實在難以想像,執起毛筆的他能畫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梅花、竹、樹……不消15分鐘就完成了一幅《迎春圖》。

 74歲的朱東盛,12年前退休,年輕時已熱愛畫畫。退休前曾做過不同工作,包括雜工、船廠畫則工人、苦力及塑膠工人等。但為口奔馳,朱伯當年沒有想過要成為畫家,只能把繪畫作為每日辛勞工作後,唯一的嗜好。沒有拜師學藝,年輕時在內地畫室學過幾年畫,當時朱東盛的畫藝初被賞識。

天才要靠99分後天努力

 「天才是一分的天分,加上九十九分的後天努力。」朱伯年輕時沒有因為自己的繪畫天分而驕傲,他虛心請教前輩作畫的心得,對方贈言「臨摹名家作品一百幅,必定有所裨益。」因此朱伯開始臨摹各大名家的畫作。即使忙於生計為口奔馳,他依然沒有放棄,「每日打工十幾個鐘,回家多累都好,只做一件事,就是畫畫。」

 王蒙的古樸、董源的沉着。朱東盛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臨摹名家畫作,學習各家的取材、筆法,取長補短,一點一滴終於掌握了畫畫的精粹。「以前畫菊總是畫得不好,便去荔園看菊看老半天,記着菊花的形態,可是還是畫不好。結果四十多歲時跑去學西洋畫,學了色彩的陰陽取法……現在我可以畫一萬朵菊,每朵都不同。」朱伯自信滿滿地說。

 俗語說得準,「不招人忌是庸才」。90年代朱伯曾經失業,為了養家活兒,朱伯白天作畫,晚上架起畫作在街上賣。好畫遇到知音,卻招同行人的冷言冷語,說以朱伯的畫藝,在街頭賣畫是浪費他的才華;把畫寄賣於書店,卻又招書店老闆忌才,說他的畫太受歡迎,令其他名畫家的作品也比下去,拒絕再讓他寄賣。

不懂營銷  畫集堆積家中

結果,朱伯一幅幅的畫作就積存在家,無緣給人賞識。98年朱伯向藝術發展局申請基金,終於出版了一生第一本作品集。雖然獲藝發局撥款3萬元,但仍要掏出5萬元退休金作補貼,印刷了1500本作品集。但缺乏經驗及知識,朱伯不懂營銷,只令大部分作品集至今仍堆積家中。

退休至今12年來,習畫的時間更多,朱伯自覺繪畫造詣更上一層樓。「希望有機會辦一次畫展、再次出版畫集。藝術為人,自己有點成績,希望讓後學者可以作參考。」但朱伯說,在大會堂辦畫展,租場費用等開支少說也數以萬計;仍未計算運輸費、為畫購買保險等開支,生活清貧的朱伯實在難以負擔。

除了開畫展,朱伯亦想再次出版畫集。但單是請廣告公司把百多幅畫作進行翻撮,也花費了他過萬元的積蓄。「向出版社問價,出書至少要上10萬元,對於我這些退休長者,實在無法負擔。老來無錢就無作為。」朱伯說起來無不唏噓。

後記:

筆者拜訪朱師傅時,實在沒有想過,一個雙手顫抖的「屋邨阿伯」,拿起畫筆原來是個國畫高手。 看見朱伯那老舊、小小的房子,積存一卷卷的畫作,堆至比筆者還要高。不難想像朱伯過去的日子,是如何努力作畫。

朱伯希望一圓「作畫揚名」的心願,需要的,除了是金錢資助外,人性化的協助更是重要。朱伯希望藝術發展局可以提供資助外,更需要的是人性化的整體協助,以一圓其藝術夢。筆者向局方查詢,藝發局回應稱局方有不定期舉辦的研討會及工作坊,由專業人士向參加者介紹策劃展覽、舉辦文化活動的詳情,參加者可以免費參加。

筆者有幸認識朱伯,認識這名「隱世畫家」。但又有誰知道,香港還有多少像朱伯一樣、不見經傳、懷才不遇的藝術家,渴望一個一展才華的機會?又有誰能助他們一把呢?




荃新藝廊 朱東盛水墨作品選

2011年5月3日 明報地產新聞

"I have a dream"──夢想,並不是名人、年輕人的專利,復活節期間,74 歲的隱世水墨畫家朱東盛,即於荃新天地Citywalk 中的「荃新藝廊」開設他生平首次畫展──「墨」?耕耘 — 朱東盛水墨作品選,圓他一甲子以來的夢。

「墨」?耕耘 — 朱東盛水墨作品選展期由即日起至 7 月 31 日,期間朱東盛更會開設 6 次水墨工作坊,向市民傾囊相授苦心鑽研 60年而至爐火純青的水墨技法。

苦畫 60 載 從苦力成隱世畫家

「人無不學而成之天才。學海無涯,以勤為徑,以苦作舟。」是朱東盛的座右銘,亦是他平生寫照──在日本侵華期間出生,小時候隨父母返國內避難而看遍江南美景,從此愛上繪畫,雖無餘裕拜師學藝,返港後為兩餐也只能從事苦力、工廠雜工等勞力工作,卻憑著一腔熱血與鍥而不捨的毅力,在狹小的住所中放上一方拾來的舊床板作桌,數十年來每晚放工便伏案臨摹名家作品,再自學鑽研光暗色調的變化,至今畫成過千幅水墨畫作,山水風景氣象萬千,花鳥蟲魚栩栩如生,尤其是繪畫菊花、松花,更可畫過百萬朵而無一神態重複,造詣不遜於成名大師。朱東盛雖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加上自己積蓄出版畫冊,然而不諳宣傳營銷之道又無行內人指點,多年的默默耕耘,依然只落得沒沒無聞。

市區重建局與信和集團代設畫展助圓夢 並倡香港精神

市區重建局物業及土地總監溫兆華年初於報上得悉朱東盛的事蹟及舉行畫展的心願後,深被其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並認為有必要將這種「香港精神」繼續傳揚,故與信和集團合作於「荃新天地」中設立「荃新藝廊」,由即日起至 7 月 31 日期間,率先為市民呈獻「墨」?耕耘 — 朱東盛水墨作品選,展出朱東盛這位本地隱世畫家 60 年來無師自通、??創作的水墨畫,作品包括「花鳥」、「山水」及「動物」系列,共五十多幅作品將於展覽期間分段展出,讓觀眾細意欣賞其筆下多姿多彩的世界,一起參與朱老的圓夢歷程。市區重建局與信和集團更決定將「荃新藝廊」定為長期展覽地標,提供展示平台予其他默默耕耘的藝術工作者,歡迎各位藝術家或團體自薦申請。

與區瑞強及泰迪羅賓惺惺相惜 贈梅共勉

在樂壇堅持多年的「民歌王子」區瑞強及出爐影帝泰迪羅賓,亦與朱老惺惺相惜,兩人適逢到 Citywalk 演出,更特意造訪畫展,而朱老亦回贈兩幅以梅花為題的畫作,寓意「梅能傲霜撲鼻香」,希望和兩位共勉,今後仍要為傳承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而努力。

自學習畫60載 夢想開畫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