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7 April 2012

建築中心斥二千萬駐紮天橋底


相片來源: 星島日報
節錄自2012/4/5 星島日報
一直致力推廣建築教育及藝術的非牟利組織「香港建築中心」,聯同業內專業人士克服不同技術困難,計畫斥資接近二千萬元在靠近上環林士街的天橋底位置,興建一個建築設計推廣中心,利用最新環保技術和建築物廢料,興建一個猶如燈罩的圓形建築物,銳意將原來陰暗的天橋底打造為城市亮點。



陳麗喬於是聯同一批建築系學生和建築師學會成員,研究如何改造該塊原本被劃為「道路」的用地,難題之一是考慮到用地位處繁忙的「交通島」,新建築物需要避免令駕駛人士轉彎時的行車視綫受阻,最後想到採用「圓柱形」設計,「天台」部分可被打造為公共空間,用作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如展覽、講座和售賣紀念品。她說:「現有行人天橋會加設一條樓梯,作為中心未來的主要入口。」

儘管天橋底環境一般較為陰暗,建築中心卻銳意將新會址打造為城市亮點,特別花心思研究光綫效果的設計,在致力從事環保建築的金門建築協助下,決定利用建築廢料建造外牆。

建築中心稍後會爭取城規會支持改變土地用途,然後再向屋宇署及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待一切落實會後正式籌募建造經費,並進行詳細設計。





2012/4/5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位處鬧市的不少天橋底用地,車流熙來攘往,但礙於種種限制,很多時都無法使用。一直致力推廣建築教育及藝術的非牟利組織「香港建築中心」,聯同業內專業人士克服不同技術困難,計畫斥資接近二千萬元在靠近上環林士街的天橋底位置,興建一個建築設計推廣中心,利用最新環保技術和建築物廢料,興建一個猶如燈罩的圓形建築物,銳意將原來陰暗的天橋底打造為城市亮點。

香港建築中心多年來一直向政府爭取覓地設立永久會址,副主席陳麗喬表示,早期向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提出有關想法時,對方建議建築中心利用外界一直「用不着」的地點,經研究後,中心決定揀選上環近林士街和干諾道中交界的一塊天橋底空地,用作興建建築設計推廣中心。

廢料建外牆 重光綫設計

「這塊位於市中心的空地,空置了實在很浪費。」陳麗喬於是聯同一批建築系學生和建築師學會成員,研究如何改造該塊原本被劃為「道路」的用地,難題之一是考慮到用地位處繁忙的「交通島」,新建築物需要避免令駕駛人士轉彎時的行車視綫受阻,最後想到採用「圓柱形」設計,「天台」部分可被打造為公共空間,用作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如展覽、講座和售賣紀念品。她說:「現有行人天橋會加設一條樓梯,作為中心未來的主要入口。」

儘管天橋底環境一般較為陰暗,建築中心卻銳意將新會址打造為城市亮點,特別花心思研究光綫效果的設計,在致力從事環保建築的金門建築協助下,決定利用建築廢料建造外牆。

陳麗喬說,會利用地盤廢棄的一些機油油桶做「模」,加進一些剩餘的石屎廢料,砌出猶如「表帶」的建築外牆結構,料會十分環保,「有時利用建築廢料所做出的設計,反而會更有性格,心目中希望將外牆做到猶如一個燈罩,光綫滲出時可營造一些漸變和立體效果,從外面看來也不會覺得太亮。」

車路多廢氣 擬種菇過濾

針對道路旁的建築物通常面對空氣問題,建築中心打算在新建築留有一些空間,日後用作過濾空氣。金門建築董事蘇國亮透露,本港有大學教授正研究在大廈外部種植菇類植物,用來吸取廢氣,達致過濾空氣的效果,會研究能否在建築中心的新會址採用。他說:「曾經在其他寫字樓進行試驗,發現是有效果,但外貌看來卻不美觀,因此要想辦法做得更加美輪美奐。」

建築中心的新會址,樓面面積約有七百平方米,預計需要斥資二千萬元。建築中心稍後會爭取城規會支持改變土地用途,然後再向屋宇署及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待一切落實會後正式籌募建造經費,並進行詳細設計。

記者:歐志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