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2013/7/15 星島日報
新界西北洪水橋新發展區,在近八百公頃研究範圍內已有十一座獲評級歷史建築和古迹。元朗廈村楊侯宮是研究範圍內兩個法定古迹之一,逾二百年歷史的楊侯宮,於一八一一年改建,為兩進式建築,由庭院分隔,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迹。
本年五月廿三日,於楊侯宮背面的一棵古樹倒塌,令楊侯宮部分屋面及側牆損毀。古迹辦事後圍封楊侯宮,貼出告示稱將安排維修工程,在移除塌下樹枝後,古跡辦稱因古迹辦正就古迹受損部分作進一步結構勘察,修繕工程要八月底才展開。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古迹辦人手嚴重不足,無力主動巡查,只能被動地靠接收舉報,維修古迹的速度更是緩慢。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http://www.hsknda.gov.hk/big5/
Heriporter, the HERItage rePORTER in Hong Kong. Bringing you news 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Revitalization in Hong Kong and areas around. And you can also find updates on related events, exhibitions and seminars. Love Hong Kong, Love Heritage, as these are the roots of your identity.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法定古跡.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法定古跡. Show all posts
Sunday, 21 July 2013
Tuesday, 19 March 2013
景賢里下月辦兩開放日
2013/3/19 明報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將於四月二十及二十一日在法定古蹟景賢里舉行開放日,歡迎市民免費參觀。
發展局發言人今日表示:「政府會繼續舉辦開放日及學校參觀活動,讓市民可以欣賞景賢里這幢法定古蹟。首輪開放日為四月二十及二十一日。」
發言人說:「是輪開放日會提供額外的入場名額供中學生參與,作為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出版的《保育活化@歷史建築--香港文物保育政策通識教材》的延伸活動,讓中學生加深對文物保育的認識和了解。」
各中學可以學校為單位,向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報名,費用全免。
兩個公眾開放日共有七千二百張入場券,將於本星期六及日(三月二十三及二十四日)以先到先得的方式派發,派完即止。
派發地點如下:
* 九龍尖沙嘴海防道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派發入場券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 香港中區紅棉路十號香港公園茶具文物館(派發入場券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 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香港文化博物館(派發入場券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每個公眾開放日分為上午兩節及下午兩節,上午兩節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及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下午兩節開放時間為下午二時至三時三十分及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五時。
每名市民限取其中一節最多四張入場券。若入場券未能全數於三月二十四日派出,剩餘的入場券將於翌日(三月二十五日)起在香港文物探知館繼續派發,派完即止。香港文物探知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星期四除外)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景賢里位於香港司徒拔道四十五號,該處不設泊車設施,公眾人士請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參觀。
有關景賢里開放日的詳情,可瀏覽文物保育網頁(www.heritage.gov.hk),或致電28486230查詢。
Tuesday, 27 November 2012
水墨會承諾景賢里90%開放
2012/11/27 明報
昨發聲明 不大規模改動
水墨會昨發表聲明,表示為保留景賢里特色建築、重塑園林景色,未來會將景賢里活化成文化地標。為免破壞景賢里原有面貌及格局,不會大規模改動,只會於主樓部分按《建築物條例》要求,將廚房改建升降機。
聲明又稱,從沒建議在景賢里內開設私房菜,但會於現有泳池位置,興建隱藏的地下新翼,以增加三層空間,用作舉辦展覽、演講、會議及宴會等。為能以自負盈虧持續營運,水墨會稱在不影響訪客參觀的閉館時段內,會按需求將景賢里作為宴會及慈善活動場所。
【明報專訊】發展局將於明年初公布法定古蹟景賢里的活化用途,現時已成為婚禮場地與水墨館兩者之爭。提出將景賢里活化作水墨館的「水墨會」昨承諾,未來景賢里將有超過90%開放予市民參觀,並強調不會大規模改動景賢里。
Wednesday, 13 June 2012
廣華重建籌備費5.25億
2012/6/11 星島日報
逾50年樓齡的廣華醫院落實重建計劃,工程的籌備工作價格約5.25億,預計2022年完成整項重建,總額費用80億元。
港府將於今年8月招標有關的籌備工作顧問服務,12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撥款獲批,可於明年展開籌備工作,而醫院的主要重建工程將於2022年完成。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廣華醫院的大樓大多樓齡超過50年,而且地方不敷應用,政府因此建議為廣華醫院進行整體重建工程,以改善醫院現時面對建築設計過時以及環境擠迫的問題,目的是提供以病人為本的環境。
他指出,重建計劃準備的理念是以日間醫療護理作為新的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綜合專業服務,以減少住院的需要。重建計劃完成後,除了會為非患急症的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和持續護理外,醫院其他服務包括主要急症服務等,都會得到改善及擴充。此外,亦會提供更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服務以及中醫住院服務。
而重建計劃拆卸六幢舊大樓,以興建一幢包括有兩層地庫而樓高20層的新大樓。在廣華醫院內屬於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和建於1999年的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將會被保留。
周一嶽表示,在正式進行主要工程前,當局須先進行相關籌備工作,包括聘請顧問設計大綱草圖、進行詳細設計、擬備招標文件和評審標書,以及進行工地勘測、建築測量、調遷工程等工作,為主要工程作好準備。籌備工作工程費用估計為5.25億元。
他又說,若得委員支持,當局會先為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進行招標,然後在下一個立法會年度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在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他們會根據工作進度,適時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主要工程,以期早日完成整項重建計劃。
逾50年樓齡的廣華醫院落實重建計劃,工程的籌備工作價格約5.25億,預計2022年完成整項重建,總額費用80億元。
港府將於今年8月招標有關的籌備工作顧問服務,12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撥款獲批,可於明年展開籌備工作,而醫院的主要重建工程將於2022年完成。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廣華醫院的大樓大多樓齡超過50年,而且地方不敷應用,政府因此建議為廣華醫院進行整體重建工程,以改善醫院現時面對建築設計過時以及環境擠迫的問題,目的是提供以病人為本的環境。
他指出,重建計劃準備的理念是以日間醫療護理作為新的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綜合專業服務,以減少住院的需要。重建計劃完成後,除了會為非患急症的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和持續護理外,醫院其他服務包括主要急症服務等,都會得到改善及擴充。此外,亦會提供更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服務以及中醫住院服務。
而重建計劃拆卸六幢舊大樓,以興建一幢包括有兩層地庫而樓高20層的新大樓。在廣華醫院內屬於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和建於1999年的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將會被保留。
周一嶽表示,在正式進行主要工程前,當局須先進行相關籌備工作,包括聘請顧問設計大綱草圖、進行詳細設計、擬備招標文件和評審標書,以及進行工地勘測、建築測量、調遷工程等工作,為主要工程作好準備。籌備工作工程費用估計為5.25億元。
他又說,若得委員支持,當局會先為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進行招標,然後在下一個立法會年度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在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他們會根據工作進度,適時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主要工程,以期早日完成整項重建計劃。
Labels:
conservation,
declared monument,
Redevelopment,
保育,
廣華醫院,
法定古跡,
重建
Monday, 11 June 2012
祠堂貼錯門神 「刀劈自己」壞風水
![]() |
相片來源: 東方日報 |
古物古蹟辦事處(下稱古蹟辦)「貼錯門神」?本港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古蹟經古蹟辦修葺後,大門彩繪門神手持的法器刀鋒方向均欠缺統一,有刀刃更向內「劈向自己」,被質疑失去鎮家宅的寓意,其中元朗黎屋村的植桂書室,門神刀鋒向大門內,被指疑令村民陸續生病要求重修。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對於有門神刀鋒向內,直指「大吉利是」;而玄學家更稱,門神刀鋒理應向外,才具斬妖鎮邪及守護家宅之用。
「呢排連續有幾個村民同我講身體唔妥,我起先冇為意,直至有個遊客同我講,話我哋祠堂門神揸刀嘅方向向內,係錯嘅,我至醒起兩者有關連,古蹟辦做嘢咁馬虎o架!」元朗錦上路黎屋村司理兼植桂書室管理員黎桂棠表示,該書室放置不少祖先靈位,○七年被列為古蹟,翌年由古蹟辦復修,一○年底交還並對外開放。但黎指,自此該村陸續有村民報稱生病,他認為該書室右門神秦叔寶手持皂月刀的刀鋒向內,破壞村內風水,影響村民健康,要求古蹟辦重修門神。
外形神態欠統一
為了解門神刀鋒方向,記者巡查本港十個古蹟,其中八間由古蹟辦管理,兩間屬私人及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記者發現經古蹟辦修葺的祠堂、書室及廟宇,大部分門神持刀方向欠缺統一,八間古蹟中,四間持皂月刀的秦叔寶像,刀鋒均向內,兩間則向外,其他兩間的門神則持其他法器(詳細見表)。另外,門神多採用民間最常見右門神秦叔寶及左門神尉(音屈)遲敬德,兩門神多持皂月刀,部分神態各有不同,亦有手持鐧、劍或鋼鞭等其他法器。
就有古蹟門神刀鋒向內,研究本地建築物「土地神」的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博士以「大吉利是」回敬。李指,兩位手執皂月刀的門神,刀鋒應向外,相互要有眼神交流,若刀鋒向內,則明顯劈向自己或另一門神,犯上大忌。李稱,現時普遍流傳的秦叔寶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因保護皇帝有功,屬較高層次神,一般家宅或商舖不應使用,古代也多用於公用建築物,如祠堂或廟宇。
古蹟辦應該重繪
此外,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亦指,一般來說,門神刀鋒是向外,但可能基於家族風水原因,才將門神刀鋒向內,但情況並不普遍。另對中式裝飾素有研究的香港考古學會永久會員蘇萬興表示,追溯歷史,兩個門神應手持鐧或劍,若持刀均是錯誤,惟隨時代轉變,才出現持刀門神,蘇認為刀鋒向外或內問題不大,若村民認為有問題,古蹟辦應助重繪。
古蹟辦發言人承認,本年初接獲植桂書室司理反映門神彩繪的刀鋒應向外,要求更改,該處會與村民保持聯繫,跟進事件。發言人指,上址門神造型為參照大門原先門神彩繪痕迹,村民在修復過程中,沒有對刀鋒方向提出反對意見。
就本報巡查的古蹟門神形態各異,發言人表示,門神為盡量參照歷史建築原門神造型及同區同類型歷史建築物,並且與建築物業主或宗族代表協商後才最終定稿。發言人稱,常見門神有神荼、鬱壘和秦叔寶、尉遲敬德,造型、服飾、所持兵器及兵刃方向,並沒有固定形相,出現差異是反映地方特點和時代演變。
圖:甘偉倫
文:黃家豪
激光去熏黑 氮氣滅蟲蟻
2009/7/15 明報【明報專訊】在清末建成的植桂書室內外,雀、蝙蝠、獅、花等躍現於木刻簷板上,惟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白蟻及污漬,令彩色及富金箔圖案被熏黑,需用激光以1厘米乘1厘米範圍逐點清潔……要將這些特色建築重回逾百年前的模樣,需花上無數工夫和時間。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植桂書室,除更換瓦頂、桁樑等,還將逐一修復木刻及壁畫,最快今年底才竣工。
位於八鄉上村的植桂書室,由聚居於八鄉的黎氏族人黎金泰於1899年之前所建成,以教育村中子弟。自1930年起,書室用作祭祖,二次大戰期間停辦,戰後易名為「永興學校」,提供現代教育,後來改作幼稚園,於數十年前停辦。
經歷多年日曬雨淋,植桂書室內外的木簷板及駝峰佈滿白蟻侵蝕的痕,但因簷板太長,無法逐一放入氮氣滅蟲室,康文署文物修復組遂把它們逐一密封,再計算其容積,加入排氧物料,經歷多天時間,才令白蟻缺氧而死。
紅外線追蹤被蟻蛀部位
「因這些結構物全部會回去書室,所以結構上一定要穩固。」一級助理館長梁崇天指出,駝峰被白蟻蛀的部分,要先以儀器辨識木料,再以同類木料按損部分的大小及形狀「度身訂做」;簷板缺失的框架,則要重新用相同的柏木托上,至於其他空心部位,則透過X光或紅外線追蹤空心位置,補上木質後,再塗上相同色調,「看不出呢?用了很多工夫才做到!」
書室的簷板刻有五花八門的傳統圖案︰雀、花、蝴蝶、蝙蝠、獅等,全部「躍現木上」,雀上的羽翼呈現不同層次的雕工,手工非常精細,是全港數一數二的精美木刻,同一圖案配合紅金箔及青金箔,逾百年的彩繪保存至今,遠看色彩艷麗。
罕有兩層高廂房
「剛收回時,這些公仔全都黑黑的,看不到顏色。」梁崇天指要使用激光以1厘米乘1厘米逐點反覆清潔,金箔才能重現光澤,至於彩色圖案,則要配合清潔劑逐一清洗。
康文署文物復修組總館長陳承緯指出,書室的復修工作如更換瓦頂、桁樑、修復兩個鋼筋混凝土廂房等,皆由建築署負責,文物復修組則為復原木雕及壁畫原貌。撰寫植桂書室文物保護顧問研究的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項目經理羅嘉裕指,這是首個復修項目先進行詳細的文物保護研究,再透過承建商和文物復修組分工進行,「其中兩層高的廂房屬本港罕有,但建築痕早年已消失,需透過詳細訪問村民、觀察附近青磚屋等才能復原」。
明報記者 何嘉敏
Sunday, 1 April 2012
大夫第擺婚宴 鄉紳霸法定古蹟
![]() |
相片來源:東方日報 |
節錄自2012/3/30 東方日報
元朗新田鄉事委員會主席文志雙,涉嫌協助同姓鄉親於元朗法定古蹟大夫第設婚宴,豪擺廿多圍酒大宴親朋,但全程並未取得古物古蹟辦事處批准,不但變相「免場租」,更犯下涉嫌破壞古蹟、非法取電及佔用官地等罪狀。古蹟辦及地政總署兩大涉事部門已跟進事件。
大夫第主建築的古石牆上,更掛上約四米乘四米海報,上面印有兩位穿上禮服及婚紗的新人合照,顯示該處已被「徵用」作鄉親婚宴場地。
多位賓客酒酣耳熱,有人隨處吐痰,有人更亂拋垃圾,似乎不知自己身處的官地,旁邊正是百年的法定古蹟。
文志雙接受查詢時承認為村民代辦婚宴,但強調場地只屬「借用」,並非霸佔。他指稱已經向古蹟辦「打招呼」,又指今次村民設宴,並無影響公眾,若有人投訴,實在不合情理。文志雙說:「都唔係第一次,以往都係咁!」更解釋若非村公所正在裝修,也不會借用大夫第地方。
元朗新田大夫第是文氏二十一世族人文頌鑾於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所建,文頌鑾長袖善舞,樂善好施,深得鄉黨器重,更獲清朝皇帝賜封大夫銜,其府第亦因以為名。大夫第是傳統華南士紳階級府第建築的典型,亦是全港最華麗歷史建築之一,於一九七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2012/3/30 東方日報
本港一百零一個法定古蹟向來受到法例嚴格保護,但卻有新界居民無視法紀,公然將法定古蹟變成大排筵席的婚宴場所。元朗新田鄉事委員會主席文志雙,涉嫌協助同姓鄉親於元朗法定古蹟大夫第設婚宴,豪擺廿多圍酒大宴親朋,但全程並未取得古物古蹟辦事處批准,不但變相「免場租」,更犯下涉嫌破壞古蹟、非法取電及佔用官地等罪狀。古蹟辦及地政總署兩大涉事部門已跟進事件。
由於大夫第容許市民入內參觀,記者假裝遊客向場地保安查詢,為何可以公然在法定古蹟範圍擺婚宴,保安則回應說:「我都唔知點解,佢哋話塊地,佢哋有業權喎!」同場一位文姓村民加入對話,向記者指出外姓人並無此優待。「個大夫第係姓文,擺酒家人又姓文,大家同一個姓,無所謂啦!」
文志雙接受查詢時承認為村民代辦婚宴,但強調場地只屬「借用」,並非霸佔。他指稱已經向古蹟辦「打招呼」,又指今次村民設宴,並無影響公眾,若有人投訴,實在不合情理。文志雙說:「都唔係第一次,以往都係咁!」更解釋若非村公所正在裝修,也不會借用大夫第地方。
記者張家灝
大夫第前後有廣闊庭園,庭園四周由青磚牆環繞,正面青磚牆下方有花崗條石牆基,牆頭裝飾以陶塑及彩塑壁龕為主體,門楣上有大夫第紅漆金字牌匾。整座建築富麗堂皇,飾以灰塑、彩塑、木刻及壁畫,糅合中外吉祥圖案,而屋內通逆拱門上的彩繪玻璃及巴羅克式的花葉浮雕,則顯示當時的建築藝術受西方影響。
大夫第大廳屋簷下有兩塊牌匾,是清光緒皇帝於一八七五年御賜表揚文頌鑾祖父母及雙親的詔書木刻,分別刻有漢、滿兩種文字,兩塊牌匾是目前本港已知僅有的例子。
擺廿多圍 掛大海報
本報記者昨午三時抵達大夫第,發現沿路設有不少「文府宴客」指示牌,而經閘門進入大夫第青磚圍牆的庭園內,便見空地上擺滿廿多張鋪上大紅色桌布的餐枱,枱上放滿餐具。大夫第主建築的古石牆上,更掛上約四米乘四米海報,上面印有兩位穿上禮服及婚紗的新人合照,顯示該處已被「徵用」作鄉親婚宴場地。由於大夫第容許市民入內參觀,記者假裝遊客向場地保安查詢,為何可以公然在法定古蹟範圍擺婚宴,保安則回應說:「我都唔知點解,佢哋話塊地,佢哋有業權喎!」同場一位文姓村民加入對話,向記者指出外姓人並無此優待。「個大夫第係姓文,擺酒家人又姓文,大家同一個姓,無所謂啦!」
兩批軍裝警員未執法
直到晚上六時許,百多名賓客開始進場,現場請來舞獅助興,到處更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非常耀眼,旁邊有數盞大光燈用作照明,懷疑有人非法取電。多位賓客酒酣耳熱,有人隨處吐痰,有人更亂拋垃圾,似乎不知自己身處的官地,旁邊正是百年的法定古蹟。期間先後有兩批穿上迷彩軍裝的警員到場,但警員未有執法意欲,只向婚宴負責人說「你哋唔好燒炮仗就得」。就記者所見,出席婚宴者不乏鄉事派人士,例如前新田鄉委會主席文富穩就與兩位新人同坐主家席。而現任新田鄉委會主席文志雙,亦曾入內打點一切,並與場地負責人交談,之後隨即離開。文志雙接受查詢時承認為村民代辦婚宴,但強調場地只屬「借用」,並非霸佔。他指稱已經向古蹟辦「打招呼」,又指今次村民設宴,並無影響公眾,若有人投訴,實在不合情理。文志雙說:「都唔係第一次,以往都係咁!」更解釋若非村公所正在裝修,也不會借用大夫第地方。
記者張家灝
同治建築 青磚彩塑
【本報訊】元朗新田大夫第是文氏二十一世族人文頌鑾於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所建,文頌鑾長袖善舞,樂善好施,深得鄉黨器重,更獲清朝皇帝賜封大夫銜,其府第亦因以為名。大夫第是傳統華南士紳階級府第建築的典型,亦是全港最華麗歷史建築之一,於一九七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大夫第前後有廣闊庭園,庭園四周由青磚牆環繞,正面青磚牆下方有花崗條石牆基,牆頭裝飾以陶塑及彩塑壁龕為主體,門楣上有大夫第紅漆金字牌匾。整座建築富麗堂皇,飾以灰塑、彩塑、木刻及壁畫,糅合中外吉祥圖案,而屋內通逆拱門上的彩繪玻璃及巴羅克式的花葉浮雕,則顯示當時的建築藝術受西方影響。
大夫第大廳屋簷下有兩塊牌匾,是清光緒皇帝於一八七五年御賜表揚文頌鑾祖父母及雙親的詔書木刻,分別刻有漢、滿兩種文字,兩塊牌匾是目前本港已知僅有的例子。
Monday, 26 March 2012
天文台開放日吸引一萬市民
![]() |
相片來源: 香港天文台網站 |
2012/3/25 明報
天文台於昨日及今日舉辦一年一度的開放日,吸引超過一萬名市民到天文台總部參觀。
天文台在每年三月舉辦開放日,慶祝三月二十三日世界氣象日(http://www.wmo.int/worldmetday/)。今年開放日的主題是「從天氣、氣候、水–驅動將來」,天文台透過文字、圖片及各類展品,向市民介紹包括天氣、氣候、航空氣象、地球物理、輻射監測等服務。場內展出各種先進儀器,並設攤位遊戲、生態導賞遊及天氣家族佈景板給巿民拍照留念。
(即時新聞)
香港禮賓府4月1日開放日
![]() |
相片來源: 香港禮賓府網站 |
今次開放日, 會有導賞員介紹法定古蹟禮賓府的歷史同建築特色, 大家千祈唔好錯過。
去參觀禮賓府, 無需預先登記攞籌, 當日直接去排隊就得啦, 下午5點前截止輪候。若果大家想知點樣搭車去, 可以睇吓古物古蹟辦介紹法定古蹟的網址:
http://www.amo.gov.hk/en/monuments_59.php
2012/3/25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禮賓府將於4月1日上午10時至下午五時開放予公眾參觀。
市民除可進入禮賓府的花園觀賞花卉樹木外,還可參觀行政長官在禮賓府舉行官式活動和接待賓客的地方。導賞員亦會在場向參觀人士介紹禮賓府的歷史及建築特色。
當局預計當日參觀者眾多,有關方面會視乎輪候人數,在下午五時前截止輪候,以確保所有等候入場的人士均能在開放時間內參觀禮賓府。
Labels:
AMO,
custom,
declared monument,
Government House,
傳統習俗,
古物古蹟辦事處,
導賞員. docents,
法定古跡,
香港禮賓府
Thursday, 22 March 2012
天文台考慮擴建總部 保留古蹟重建大樓
![]() |
天文台總部由古蹟大樓(左)和百周年紀念大樓(右)組成。據了解,天文台希望長遠可考慮擴建總部,古蹟大樓將保存,紀念大樓或有可能加高,但最終方案有待決定。(郭慶輝攝) 相片來源: 明報 |
天文台是次申請擴建, 政府曾建議將商場地牢擴建為辦公室。但作為最港最大僱主, 主動建議將員工閉關於無窗密室下工作, 是否恰當呢? (真有其事! 小妹有於政府工作的朋友, 確實於地牢辦公, 嚇我一跳!)
其實「門常開」落成後, 政府山將會人去樓去。與其還要爭辯是否改建為千篇一律的商廈, 何不將這幢饒有歷史價值的大樓, 給在私人商廈辦公的政府部門遷入? 政府的資源, 不是該好好的被使用, 而不用浪費公帑資助大地產商嗎?
同時, 相信還有眾多丟空了的工廈、學校在長野草, 政府何不做一次統一調查, 將之全部找出再與辦公地方不敷應用的政府部門或NGOs作配對, 好好利用這些樓宇, 亦可給有價值的建築一個活化的機會。
在法定古蹟自身不受拆遷及改建下, 我不反對將於1983年興建的百年紀念大樓加建。 不過8層變為16層後, 還是否能保持與其他法定古蹟的整體和諧性呢? 擴建後能長期開放給公眾參觀更是歡迎, 這樣公眾便不用一年才得幾次機會, 參加由古物古蹟辦事處舉行的天文台總部開放日, 一探法定古蹟的優雅建築。
節錄自2012/3/21 明報
目前天文台總部由樓高2層的古蹟大樓和百周年紀念大樓組成,另10多年前租用美麗華大廈一個1.1萬方呎單位,內設語言實習室及資源中心等,供70多名員工工作,京士柏和機場等地方亦有辦公室。據了解,美麗華的辦公室一直繳付貴租,天文台希望長遠可考慮擴建總部,兼放棄租用寫字樓。
由於總部內除了紀念大樓,其餘建築物均已列為法定古蹟,改建或加建不容易,故初步考慮可選擇重建大樓,或在停車場空地加建新大樓;日後也希望增加公眾參與度,如建造氣候花園或公眾資源中心,與學生和青少年互動。
Labels:
declared monument,
Hong Kong Observatory,
Redevelopment,
法定古跡,
活化,
空置學校,
重建,
香港天文台
Monday, 6 February 2012
發展局局長談何東花園(只有中文)
節錄自發展局新聞稿
2012年2月4日
http://www.devb.gov.hk/tc/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press/index_id_6981.html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二月四日)在出席電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何東花園的限期到了,想問最新的情況,因為業主堅拒不賣及要拆。目前你們會就這方面有甚麼進一步行動?
發展局局長﹕何東花園這文物保育的個案,是相當棘手的個案。因為我都是從報章的報道很清楚知悉,對於何東花園業主來說,那並不是一個財政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一向運用的經濟誘因,在這個案似乎非常困難。所以我現在仍爭取最大的空間,及一段適當的時間,繼續和業主磋商,究竟還有沒有其他可平衡保育及發展的方案。為了爭取這空間及時間,我不可以立即啟動將何東花園成為永久法定古蹟的程序。但我不即時啟動這程序,不是沒經過評估。我是評估過,即使暫定古蹟的時間結束後,今日何東花園沒有受到任何法定保護,我的評估是它仍不會受到破壞。所以在這評估下,我願意暫停將它成為法定古蹟的程序,從而爭取空間及時間繼續和業主磋商。我很高興聽到現在外遊的業主,她表示樂意和政府繼續磋商。我不能再公布細節,否則會影響我們的磋商。
2012年2月4日
http://www.devb.gov.hk/tc/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press/index_id_6981.html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二月四日)在出席電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何東花園的限期到了,想問最新的情況,因為業主堅拒不賣及要拆。目前你們會就這方面有甚麼進一步行動?
發展局局長﹕何東花園這文物保育的個案,是相當棘手的個案。因為我都是從報章的報道很清楚知悉,對於何東花園業主來說,那並不是一個財政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一向運用的經濟誘因,在這個案似乎非常困難。所以我現在仍爭取最大的空間,及一段適當的時間,繼續和業主磋商,究竟還有沒有其他可平衡保育及發展的方案。為了爭取這空間及時間,我不可以立即啟動將何東花園成為永久法定古蹟的程序。但我不即時啟動這程序,不是沒經過評估。我是評估過,即使暫定古蹟的時間結束後,今日何東花園沒有受到任何法定保護,我的評估是它仍不會受到破壞。所以在這評估下,我願意暫停將它成為法定古蹟的程序,從而爭取空間及時間繼續和業主磋商。我很高興聽到現在外遊的業主,她表示樂意和政府繼續磋商。我不能再公布細節,否則會影響我們的磋商。
Labels: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Board,
heritage,
何東花園,
保育,
文物保護,
暫定古跡,
法定古跡,
發展局
Thursday, 2 February 2012
廣華重建 56病牀撥中醫 公院首設中醫病房 本年度可動工
反觀廣華醫院, 對文物保育的敏感度就高得多。至少在現時的規劃階段, 已進行文物影響評估。或許與廣華醫院本身座擁一法定古蹟, 一直從事文物保育工作有關。
![]() |
廣華醫院有6座大樓均會拆卸重建,但醫院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圖)將會保留,重建後文物館位處正門前方。圖左起:東華三院行政總監吳志榮、主席張佐華及廣華醫院行政總監屈銘伸。(林振東攝) |
【明報專訊】經過多年爭取,政府終於落實重建廣華及瑪麗兩大老牌醫院。預算案建議,撥款84億元和70億元重建廣華及瑪麗,預計可在2020年及2025年完成。其中本年度可展開工程的廣華醫院,重建後將會加強中西醫療結合服務,成為首間設有中醫住院服務的醫院,但牀位數目維持不變,56張現有西醫病牀將撥作中西醫病牀。有區議員批評,該區市民最缺的是西醫服務,廣華重建後西醫病牀不增反減是「離譜」。
增非放射腫瘤日間醫療中心
「這是送給廣華醫院的一份最好的100周年賀禮!」東華三院主席暨廣華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張佐華說,廣華醫院每年服務逾80萬人次,大部分為基層市民,希望藉重建提升服務質素。他說,醫院已完成前期工作,如臨牀服務規劃、技術可行性聲明及總體發展規劃,交通影響評估及文物影響評估亦會在今年初完成,期望可盡快展開工程。
重建分兩期 急症服務繼續
廣華醫院行政總監屈銘伸說,重建將會分兩期進行(見圖),急症服務毋須暫停,非緊急服務則會與九龍西聯網醫院配合,確保對市民影響減至最低。重建後醫院將會新增非放射性腫瘤服務、成立綜合日間醫療服務中心及設立專有樓層,提供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服務,並增設中西醫結合病房,共有56張病牀,將會成為首間設有中醫住院服務的公立醫院。
區議員:西醫需求大 減牀位離譜
政府發言人表示,重建後醫院的病牀數目維持不變,意味新增的中醫病牀會來自目前1200張西醫病牀。油尖旺區議員陳偉強對此表示失望,「廣華醫院需求最大的是門診及西醫服務……還以為重建會改善服務,但如今重建,西醫病牀卻倒退,好失望!」他說,過去4、5年來經常接獲需要住院,卻被拒諸門外的病人求助。陳偉強斥政府多給了資源,服務卻倒退是離譜。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