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發展.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發展.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5 September 2013

消失的商店

2013/8/21 am730
思人對話 - 陳智思

上次在文中談及,香港地少,書店難以面積取勝。其實不只是書店,香港店舖向來較為「的骰」,其中一個原因乃租金高昂。香港店舖租金之高,位居全球之首,但相信這項第一卻非大多市民所欲也。

據高緯環球的Main Streets Across the World報告指,以去年6月計算,全球最貴的首十個地舖地點中,香港佔有3個,分別為首位的銅鑼灣、第四位的中環及第五位的尖沙咀。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顯示,今年5月港島的私人零售業樓宇平均租金為每平方米月租1,450元(臨時數字);2000年5月份的數字為762元;而2008年則為1,183元。今年5月九龍私人零售業樓宇平均租金為每平方米月租1,391元(臨時數字);2000年5月份的數字為991元;而2008年則為1,047元。然而,按最新的數據顯示,有關租金水平已比高峰時有所回落。

我不常逛街,但也發現店舖經營者轉變頗快。租金之高令老店小舖要經營下去絕不容易,當中有些要另覓地方搬遷,以減輕租務負擔,有個別商店

Monday, 26 August 2013

賣文具45年「萬友」結業

相片來源:星島日報


2013/8/12 星島日報


開業近半世紀的鰂魚涌「萬友書局」,昨日結束四十五年光輝歲月。八旬店東袁伯偕妻女,關門前仍努力售貨,不想貨物淪為堆填區垃圾,但由於貨物太多未能盡清,有辦學團體昨聯絡袁伯表示樂意接收,打算明年二月送往內地助學,令文具有「歸宿」。
由於老牌書局結業在即,連日上門尋寶的客人大增,甚至有住上水、屯門的學生遠道而來,購物之餘也拍照留念。有光顧超過三十年的街坊直言不捨得,「買支筆買張紙都可以講價,有人情味的店鋪已所剩無幾」!
喜愛繪畫的伍先生也是「萬友」老主顧,對書局結業深感可惜,「老闆入貨從不馬虎,選的顏料畫具都是優質舶來貨,來自日本、德國都有,定價又便宜」。
他又說,近年文具店因為成本紛紛改進內地貨,品質比不上外國文具。
結業前夕,袁伯將不少倉庫內的「寶物」搬出,包括一部有三十年歷史,仍保存完好的手動油墨印刷機、盒裝鉛筆、毛筆字帖和雕刻刀等。

Friday, 2 August 2013

唔想被規劃 SIA係魔法?

摘自 2013/7/27 蘋果日報

新的九龍城重建計劃在發表規劃大綱之前,預先委託學者於區內做社會影響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簡稱SIA,從中了解居民訴求。SIA的報告反映了居住安排對居民來說,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安排,亦詳列了每一個不同的服務對象的訴求。問題是做完評估,政府如何回應?

看看評估後的政府提出的建議就知道,三個紓緩建議都沒有提及居民住屋安排,公營房屋亦沒有在規劃大綱出現。為甚麼會有這樣割裂的情況?有學者認為在重建前期用新方法進行評估,卻往後用舊工具舊過程舊模式處理,仍是難有突破。

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擬稿:
http://www.durf.org.hk/pdf/meetings/9th_meeting/kc-01-tc.pdf

建議紓緩指施摘要:
http://www.durf.org.hk/pdf/meetings/9th_meeting/kc-01-annex1-tc.pdf

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
http://www.durf.org.hk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impact_assessment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for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US): http://www.nmfs.noaa.gov/sfa/social_impact_guide.htm


Friday, 26 July 2013

市府令復建 仍未見動工

金陵台 (相片來源:財訊網)

摘自 24/7/2013 太陽報

被林建岳旗下地產公司違規強拆的金陵台及妙高台為民國特色建築,結合西方現代主義風格,被內地建築學家形容為「熊貓級」民國建築,有如國寶般珍貴。強拆事件曝光後,廣州市政府經調查後認定屬違法拆遷,下令林建岳的公司復建建築群,但昨日所見仍如廢墟,未覺有動工迹象強拆事件引起全國嘩然,廣州市民憤慨,國家文物局也關注,並感「十分痛心」。

建於一九四七年的金陵台及妙高台,屬田字型方形大屋,每間屋有兩層半高,外牆採用棕紅色意大利批盪、新鐵藝藝術、壓花玻璃等裝飾,配合酸枝家具、車庫及水池,極具氣派,是廣州以至內地引進西方現代主義風格建築的見證。

金陵台:http://baike.baidu.com/view/10691938.htm?fromTaglist
妙高台(薛覺先故居):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3-07/04/content_816926.htm


Sunday, 21 July 2013

木球場與高球場

看完這篇, 很難怪在遊行期間有人高舉龍獅旗。我不懂土地規劃, 只知道在清拆基層家庭唯一家園與犠牲有錢人其中一個閒時消遣用的高球場, 正常人都知應如何取捨。

摘自 2013/7/17 am730專欄 [指點天下 - 王永平]

70年代,香港興建地下鐵路,最適合用來興建中環站的建築工盤是木球場所在地。港英政府沒有刻意迴避,立刻與木球會商討,把球場搬至跑馬地今天的地址。工程完成後,政府索性把木球場原地闢為今天的遮打花園,供全港市民享用。

塌樹毀古廟 古迹辦懶理

摘自 2013/7/15 星島日報

新界西北洪水橋新發展區,在近八百公頃研究範圍內已有十一座獲評級歷史建築和古迹。元朗廈村楊侯宮是研究範圍內兩個法定古迹之一,逾二百年歷史的楊侯宮,於一八一一年改建,為兩進式建築,由庭院分隔,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迹。

本年五月廿三日,於楊侯宮背面的一棵古樹倒塌,令楊侯宮部分屋面及側牆損毀。古迹辦事後圍封楊侯宮,貼出告示稱將安排維修工程,在移除塌下樹枝後,古跡辦稱因古迹辦正就古迹受損部分作進一步結構勘察,修繕工程要八月底才展開。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古迹辦人手嚴重不足,無力主動巡查,只能被動地靠接收舉報,維修古迹的速度更是緩慢。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http://www.hsknda.gov.hk/big5/

城鄉藝術展起紛爭腰斬


現時很多企業均會有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的部門/項目, 旨在協助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賺取利潤的同時, 亦回饋社會或減少對社會或自然環境的損害, 形式不一, 有的會為社會上弱勢社群搞活動, 我相信信和置業的「我愛我家.城鄉生活藝術展」是其中之一。不過當CSR容不下社會上的不同聲音, 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也抺殺, 似乎有違本意。而在公關處理方面, 除了強行拆畫以外, 若想保護企業立場, 又是否有更「和諧」的處理方法?

摘自 2013/7/15 星島日報

信和置業旗下的屯門市廣場昨日起舉辦名為「我愛我家.城鄉生活藝術展」,邀請多個新東北鄉村展出城鄉藝術,其中本地漫畫家小克一幅反映城鄉和諧共存的聾貓插畫,按信和新聞稿指「由於部分展品有違展覽主題及原意,且未經大會同意」,於展覽開始前半小時突被信和職員拆下禁展。小克有感不被尊重,怒將個人全部二十幅畫撕下拂袖離去,藝術展結果要腰斬。

社會企業責任(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81%E6%A5%AD%E7%A4%BE%E6%9C%83%E8%B2%AC%E4%BB%BB
信和藝術(Sino Art): http://www.sinoart.com/
小克微博: http://www.weibo.com/siuhak




僧侶憂東涌擴展擾清修

摘自2013/7/14 星島日報

東涌新市鎮擴展將於東涌河上游的般若禪寺及鄰近範圍規劃興建高密度住宅, 僧侶擔心在寺廟在公眾諮詢論壇中表示, 擔心於寺廟附近興建高密度住宅,將製造居民與信眾間的矛盾,影響禪修、誦經等,打擾清淨地,促請當局撤回方案。

Thursday, 3 January 2013

孰拆孰留無標準 保育不成反遭殃

2013/1/2 東方日報

繼何東花園保育失敗面對拆卸重建的命運,另一個一級歷史建築甘道23號大宅也將隨時步其後塵,勢必引發骨牌效應。保育加速重建,「集體回憶」淪為「集體消失」,證明港府保育政策根本行不通,適得其反,現在是全面檢討保育標準的時候了。

Saturday, 10 November 2012

灣仔運動場或改商業用途

2012/11/10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啟德體育城在二○一九年落成後,將成為全港性的體育設施。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日證實,屆時香港大球場或會改變用途,以取代灣仔運動場,主力作為公眾及學界運動會場地。有地產界人士估計,騰出的灣仔運動場用地如獲批建商廈或酒店,土地樓面呎價估計值一萬至一萬五千元。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啟德體育城的發展計畫,談到體育城落成後,現有一些體育場地的角色時,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透露,啟德體育城落成後,將會作為全港性的體育設施,屆時香港大球場的功能可作調整,初步考慮以它取代灣仔運動場,成為港島區的主要體育設施,作為公眾或學界運動會場地。至於灣仔運動場日後的土地用途,他說需要由相關部門作全盤考慮。

  體育城落成不拆紅館

  但他表示,當局沒有打算在啟德場館落成後,拆卸紅磡體育館,因它的使用率一直很高,加上可容納約一萬名觀眾,與未來可容納五萬人的多用途體育館,定位不同,因此沒有打算讓紅館「退役」。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說,騰出的灣仔運動場用地交通配套良好,鄰近紅隧入口,並面向維港,具商業發展潛力,如獲批建商廈或酒店,土地樓面呎價估計值一萬至一萬五千元。

  公民黨議員陳家洛表示,三年前曾向港島區學校展開調查,發現七成受訪學校支持保留灣仔運動場,六成五學校對以政府大球場作為新選址表示反對,主要是覺得交通不便。灣仔區議會副主席吳錦津希望,當局在考慮地區體育設施的未來布局時,應以整體設施數目不會減少的原則之下進行討論。

  另外,曾德成表示,毋須擔心啟德體育城未來成為大白象工程,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完成中期報告,建議啟德體育園區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的財務和融資安排,因擔心沒有政府財務支持,項目難以達到收支平衡,強調顧問所提出方式,並非交由單一私人機構營運,而是交給一個「聯盟」負責,當中包括各種專業的專家,故有一定優勢,不應因擔心被指責官商勾結而否定模式。

  不過,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則擔心,園區的多用途體育館,日後只會變成娛樂中心,而非體育城,認為浪費公帑,選址有誤,揚言將來可能會以拉布阻止撥款。

Thursday, 25 October 2012

白沙澳客家村落有人住 評一級歷史建築

相片來源:星島日報


2012/10/24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白沙澳位於西貢海下附近,保留良好的客家村落內,仍有人居住,全賴居於上址的外籍村民悉心保育,對於家園附近的濕地面臨破壞,他們表示心痛又焦急。白沙澳生態物種豐富,生態與人和平共存的畫面,可能好快就會打破。
  白沙澳村由多個姓氏的族人聚居,其中何氏族人七十年代移居海外,之後由一群外籍人士租住至今,約有七個大家庭,他們保留客家村特色。其中村內的何氏大宅,屬最具規模而又保存得最好的客家住宅,一手一腳由外籍租客復修保育,屋內陳設有當年客家村民使用的農具、磨穀機、酒埕等,有如小型博物館,前年十月被古諮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租客現時仍居於上址,加上屋外的後花園,有如世外桃源。村內另有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是一個小教堂,今年六月亦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是當年天主教士在西貢傳教的見證。
  本報記者上周五視察時,亦見到一群幻紫斑蝶和青斑蝶在白沙澳出沒過冬,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主席程詩灝表示,當地物種豐富,有七十五種蝴蝶,佔全港三成,有電蛺蝶和本港罕有的燕鳳蝶等。該中心教育及科學經理張瑪珊表示,當地亦有十一種淡水魚,其中易危品種的三綫擬鱨亦有發現;又有三十八種雀鳥,包括本港稀少的貓頭鷹「鵰鴞」,以及不常見的赤腹鷹和蛇鵰等。白沙澳還有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的眼鏡蛇和緬甸蟒蛇,以及瀕危的淡水龜。
  綠色力量陸睦奇表示,一旦白沙澳被開發,這個具歷史特色和生態價值的村落和濕地,從此失去和諧。他們要求政府盡快將白沙澳納入郊野公園,甚至列成「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Thursday, 23 August 2012

展城館展示本港規劃基建成就

展城館為香港首個常駐規劃和基建發展展覽館。選扯為已經有35年歷史的大會堂附屬建築物。 規劃署於2009年提出了建設「展城館」的建議,在發展局支持下,獲立法會通過撥款2億5,370萬元,把整幢建築物翻新改建。「展城館」這項目亦對活化再用建築物起作為一個示範。 


「展城館」共有55個互動且富教育意義的展品,透過「可持續發展的香港」、「策略基建及交通運輸」、「規劃及土地開拓過程」,以及「生活環境」四大主題展區,介紹香港的發展藍圖,以及當中所面對的挑戰。而各個樓層則以「獨特的香港」主題連貫,把香港的特色之處盡現出來。其中一樓設有保護文物的展覽。展館除有的豐富的教育展品,亦有「議事廳」讓參觀者「投票決定」發展與保育的優次。

展城館亦設有三程語言的定時導賞服務, 每節90分鐘, 時間如下:
 
粵語: 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11:00
英語: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15:30
國語: 星期六及公眾假期 15:00

展城館: http://www.citygallery.gov.hk/tc/index.html

Monday, 19 March 2012

學者倡發展大嶼山 打造「珠三角中心」

節錄自2012/3/18 明報

隨着港珠澳大橋於2016年落成,將加強珠三角地區進一步融合...由內地新發展區如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未來可於1小時內到達大嶼山,成為更多旅客必經之地。


由迪士尼樂園、機場博覽館及昂坪360等機構早前組成「大嶼山經濟發展聯盟」,要求政府把大嶼山發展成為旅遊及展覽中心。

現時大嶼山有優越旅遊資源,如區內有迪士尼樂園、天壇大佛等著名旅遊景點,亦有大澳、長沙、水口等自然風光,有條件發展為大規模旅遊都市,但需要政府政策推動及支持。

聯盟秘書長李殷泰建議政府開放機場附近的海天客運碼頭,並改作旅客出入境關口;以及把長沙發展為休閒度假區等...離島區議會副主席周轉香建議,政府把東涌打造為有地區特色的旅遊都市,如設立「天光墟」、「海鮮街」、或仿效台灣九份發展為「新城古鎮」。她認為政府需加強東涌旅遊配套,如建立東涌文物館、在東涌北增建大型消閒玩樂中心等。
理大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認為,現時大嶼山景點,如梅窩、愉景灣等,都是各自為政,起不到串連和配合大嶼山景點的作用,建議政府從都市規劃着手,改善各景點的聯繫。

Wednesday, 14 March 2012

Ha Noi: Presentation of the first results of the Culture for Development Indicator Suite

2012/3/8 UNESCO - Culture Sector

On Friday 9 March 2012, the UNESCO Ha Noi office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national statistical agency of Viet Nam (GSO) are organizing a national workshop in Ha Noi to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the UNESCO Culture for Development Indicator Suite (CDIS).

This workshop will present to national decisionmakers,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the first set of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CDIS test phase in Viet Nam. Led by the GSO, the data collection so far has produced the first insights into how culture contributes to development in Viet Nam. The test phase is generating important discussions on how to maximize culture’s potential in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is workshop is taking place during th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week coordinated by the UNESCO Ha Noi Offic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event's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workshop, including the presentations will be available shortly on the CDIS webpage (www.unesco.org/culture/C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