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西北洪水橋新發展區,在近八百公頃研究範圍內已有十一座獲評級歷史建築和古迹。元朗廈村楊侯宮是研究範圍內兩個法定古迹之一,逾二百年歷史的楊侯宮,於一八一一年改建,為兩進式建築,由庭院分隔,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迹。
本年五月廿三日,於楊侯宮背面的一棵古樹倒塌,令楊侯宮部分屋面及側牆損毀。古迹辦事後圍封楊侯宮,貼出告示稱將安排維修工程,在移除塌下樹枝後,古跡辦稱因古迹辦正就古迹受損部分作進一步結構勘察,修繕工程要八月底才展開。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古迹辦人手嚴重不足,無力主動巡查,只能被動地靠接收舉報,維修古迹的速度更是緩慢。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http://www.hsknda.gov.hk/big5/
2013/7/15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元朗洪水橋發展即將進入第二階段諮詢,但位於規劃範圍內的法定古迹楊侯宮,五月底受塌樹破壞,瓦頂留兩個約一平方呎的洞口,至今僅以帆布覆蓋。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古迹辦意外後逾一個月仍未進行復修,憂慮未來暴雨會令古迹的損毀情況惡化。
瓦頂大洞帆布覆蓋
政府密鑼緊鼓籌備的新界西北洪水橋新發展區,在近八百公頃研究範圍內已有十一座獲評級歷史建築和古迹。元朗廈村楊侯宮是研究範圍內兩個法定古迹之一,踏入雨季後也飽歷風霜。受風雨影響,於楊侯宮背面的一棵古樹五月廿三日倒塌,令楊侯宮部分屋面及側牆損毀,樹幹插穿入廟宇頂層,斷枝飛進楊侯宮內,廟宇瓦頂留下兩個分別有一方呎的大洞,旁邊位置亦有數個相細的小洞。
古迹辦事後圍封楊侯宮,貼出告示稱將安排維修工程,但告示貼出至今超過一個月,楊侯宮內仍有塌樹「遺骸」未清理,有穿過瓦底的樹枝未被剪除,「半天吊」逾一個月。遭破壞的瓦頂僅以帆布幅蓋,並以磚瓦和附近的石頭固定,但記者到訪當日更有磚頭從建築物墮下,情況危險。
塌樹是飛來橫禍,廟宇本身亦有問題。早於三月底「紅雨天」,工聯會到楊侯宮視察時,發現廟內有漏水情況,雨水沿寫上「人物帡幪」的牌匾流下,令人擔心雨水侵蝕木質牌匾。逾二百年歷史的楊侯宮,於一八一一年改建,為兩進式建築,由庭院分隔,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迹。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古迹辦人手嚴重不足,無力主動巡查,只能被動地靠接收舉報,維修古迹的速度更是緩慢。她認為,歷史建築應在洪水橋發展的規劃中佔一席位,延續新界歷史文化,「很多人覺新發展區沒有根,歷史建築可以賦予新區歷史意義。」
古迹辦回應稱,承建商已移走倒塌於廟宇上的樹木枝幹外,並清除懷疑有潛在危險的樹枝,同時在損毀部分蓋上帆布,而因古迹辦正就古迹受損部分作進一步結構勘察,修繕工程要八月底才展開,期間會設置雨水棚,防止雨水滲入。
記者 曾偉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