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 很難怪在遊行期間有人高舉龍獅旗。我不懂土地規劃, 只知道在清拆基層家庭唯一家園與犠牲有錢人其中一個閒時消遣用的高球場, 正常人都知應如何取捨。
摘自 2013/7/17 am730專欄 [指點天下 - 王永平]
70年代,香港興建地下鐵路,最適合用來興建中環站的建築工盤是木球場所在地。港英政府沒有刻意迴避,立刻與木球會商討,把球場搬至跑馬地今天的地址。工程完成後,政府索性把木球場原地闢為今天的遮打花園,供全港市民享用。
2013/7/17 am730
【am730專欄】新界東北發展規劃影響數以千計的家庭,但政府卻沒有計劃改動眼底下佔地170公頃(相等於半個發展區的面積)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的未來用途。發展局長陳茂波說規劃複雜,特首梁振英說這幅地不能代替東北發展,而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更說得坦白:政府先檢討私人娛樂場所的地契政策,然後才研究個別場所的未來用途。這個過程要多久,政府不說。
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時,愛國人士最喜歡說的豪言壯語是英國管治香港做得到,香港人同樣做得到!看到今天梁政府面對高球場手足無措的樣子,讓我說個木球場的歷史故事。
大英帝國1843年佔領香港,英軍進駐中環。1851年,殖民政府建成木球場供喜愛這項英國傳統運動的英籍人士娛樂。二次大戰後,隨著英國殖民政策現代化,木球場在一些假日開放予公眾享用。70年代,香港興建地下鐵路,最適合用來興建中環站的建築工盤是木球場所在地。港英政府沒有刻意迴避,立刻與木球會商討,把球場搬至跑馬地今天的地址。工程完成後,政府索性把木球場原地闢為今天的遮打花園,供全港市民享用。當年中國沒有提出收回香港,港人也沒有反殖或自治的意識。假如政府改變規劃,保留木球場,市民不會想到反對。當時木球會的會員絕大多數都是有權有財的英國人,他們也沒有公開哼過半句。那年代政府興建地鐵和發展新界,遷拆無數港人家園,由英國人做港督的政府知道怎樣做去避免社會矛盾。
今天特區政府決定把新界東北變成新市鎮,稍有智慧的官員都應該明白高球場不可能千秋萬世地保存現狀。為何當年港英政府有決心、有辦法,今天特區政府好像不知怎麼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