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March 2012

香港故事: 港產相機原來咁威


百分百香港製造的相機Halina。
相片來源: 都市日報
「升職那刻 新婚那朝 成為父母的一秒 要拍照的事 可不少」《沙龍》唱: 陳奕迅 詞: 黃偉文

用單反影相, 用數碼傻瓜機影相, 用iphone影相, 用手提電話影相, 用iPad影相...但你上一次用菲林相機影相, 係幾時?

影相, 睇相, 因隨身電子器材的發展, 而變得越來越方便。影相的人大增, 但你可曾想過, 影相曾是一個奢侈的嗜好, 於六十年代, 當平民人工是幾十元一個月, 一部進口相機要千多元以上, 並不是普羅大眾負擔得起。

多得 「光學儀器大王」黃克競積極研發才幾百元一部的"Made in Hong Kong"相機Halina, 市民終可用自己的相機留下紀念一刻。

而玩開Lomo機的朋友, 相信對Diana這型號一點都不陌生。但你知道, 原來第一代的Diana, 也是"Made in Hong Kong"的嗎?! 趕緊用這部"原居民"相機, 拍下你應該香港最美的一面。

節錄自2012/3/21 報市日報
由於初期外地對香港品牌不具信心,故Halina相機一律標明為「帝國製造」(當時仍屬英國殖民地),直至後來品牌漸漸打入國際市場,才改回「香港製造」。

同一時期,另一部由香港製造,名為Diana的玩具相機,亦曾流行一時。...及至七十年代,135菲林開始流行,使用120菲林的Diana相機,因廠家沒有資金生產135菲林相機,加上型號被抄襲,結果漸漸停產。

誰料近十多年來,玩具相機與即興攝影廣泛受到年輕人喜愛,有塑膠相機公司將Diana相機以復刻版的形式推出,令這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本地玩具相機,在二十一世紀重獲新生。



港產相機原來咁威 
2012/3/21 報市日報

圖、文:香港電台

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香港工業曾有過輝煌日子,全盛時期,工業勞工佔勞動人口八成以上,而製造業亦佔生產總值三成,這不單帶動經濟、提升市民生活水平,更令「香港製造」的標籤得到國際認同。回顧這段風光日子,除了令本地的塑膠業和鐘錶業,在國際市場上佔一席位外,也有企業家願意作新嘗試,創製出百分百香港製造的相機!

時勢造就膠桶

早年香港經濟起飛,工業佔了重要一環,這亦與早年政府的土地規劃和人口政策,有着莫大關係。據港大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專職研究員李培博士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政府為發展經濟,將荃灣、觀塘、茘枝角、新蒲崗、柴灣、筲箕灣、香港仔、黃竹坑等地設為工業區,並加建連接道路,又於區內興建公共屋邨,附上配套設施如學校、醫院等,讓屋邨居民能夠在就近工廠上班,也令當時以勞工密集為主的低成本輕工業得以發展。

據塑膠用品收藏家歐陽偉航分析,塑膠業在五十年代能夠大事發展,是由於塑膠可塑性高,除可製作工業用品、家庭用品、玩具等,又可用以模仿不同物料,如象牙、水晶甚至金屬等,故塑膠業一度成為香港工業的重要環節。踏入六、七十年代,香港不時制水,家家戶戶都要在街上排隊取水,當時用來存放食水的器皿,除了傳統的木桶、鐵桶外,塑膠水桶的出現正好配合需要;由於膠桶輕便耐用,因此深受歡迎,而在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裏,家居塑膠用品必定佔上一席位。

塑膠業以外,香港鐘錶業亦名聞世界,曾幾何時,電子錶出口量成為全球第一。據鐘錶商王堅全解釋,五、六十年代從事鐘錶業的入門門檻不高,一般人對手錶的標準和要求較低,像不必具備防水功能等;因此不少廠商會將部分生產工序外發,工人將錶芯、錶殼、塑膠錶帶等不同配件帶回家,一家幾口一同組裝,再調校好時間,便算完成。由於當時其他地方在同類產品上難以跟香港比拼,故生意大好,像他所屬的公司,便曾經每月出口六、七十萬隻電子錶。

從「帝國製造」到「香港製造」

早年本地工業一直以低技術為主,但亦有選擇走技術型的廠家。有「光學儀器大王」之稱的工業及企業家黃克競,早於五十年代便嘗試創新,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製造業中靠高技術突圍而出,於是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最終推出一部完全香港製造、足以令港人自豪的Halina(夏蓮娜)相機,並出口到歐美各國。不過,由於初期外地對香港品牌不具信心,故Halina相機一律標明為「帝國製造」(當時仍屬英國殖民地),直至後來品牌漸漸打入國際市場,才改回「香港製造」。

上世紀六十年代,郊遊攝影是香港人熱衷的消閒活動,相機收藏家陳烘指出,當年攝影界由歐洲、日本相機主導,但進口相機每部動輒上千元,而較平民化的Halina相機雖然設計簡單,質料卻不俗而且製作嚴謹,加上價格只需要百多元,對每月人工不過幾十元的初入門攝影愛好者來說,自然較易負擔,所以很快便佔領市場。

玩具相機的前世今生

同一時期,另一部由香港製造,名為Diana的玩具相機,亦曾流行一時。這款造型可愛的玩具相機,機身連鏡頭均以塑膠製造,最先於六十年代初推出,並出口到美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等地。及至七十年代,135菲林開始流行,使用120菲林的Diana相機,因廠家沒有資金生產135菲林相機,加上型號被抄襲,結果漸漸停產。

然而在1976年,美國攝影師Nancy Rexroth因運用Diana相機其漏光、中間聚焦但四周模糊等特質,拍攝出一系列照片,並舉行攝影展,結果令Diana相機一舉成名,在世界各地風行一時,更演變為經典型號。誰料近十多年來,玩具相機與即興攝影廣泛受到年輕人喜愛,有塑膠相機公司將Diana相機以復刻版的形式推出,令這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本地玩具相機,在二十一世紀重獲新生。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香港故事》,以「我們的品牌」為主題,探討香港社會不同階段的變化,介紹勾起香港人不少回憶的品牌故事。第六集「廠出名堂」將於3月26日(星期一)晚上7時,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香港製造的產品包括望遠鏡。

香港早在六十年代已生產塑膠相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