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 March 2012

歲月是盞亮着的街燈


相片來源: 報市日報

節錄自 2012/3/1 - 報市日報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香港故事》,以「我們的品牌」為主題,第三集「香港之光」將於3月5日(星期一)晚上7時,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香港的兩所電力公司分別1889年及1901年「登陸」港島和九龍。港島的電力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是為所引進的電街燈供電。一間小規模的發電廠設於如今灣仔永豐街、星街一帶,客戶不多,整體電力需求亦不大。

除了電燈泡,本地最早使用的家庭電器主要為電風扇,它可說是洋人的救星。回說港島電力公司的早年客戶,主要依靠大企業。於1920年代陸續開始為電車公司及纜車公司供電。

今日「電燈柱掛老鼠箱」一語雖另有所指。原來,1894年鼠疫襲港,不少市民因疫症死亡,此後,政府鼓勵市民滅鼠,並將老鼠箱掛於電燈柱上,以收集老鼠屍體,長長電燈柱掛着小小老鼠箱,因而成為街上一景。

九龍區的電力公司,源於廣州,1901年移師香港發展,於1903年在漆咸道設立首間發電廠,為當時人口最稠密的油麻地區供電。早期的主要客戶以企業和工業用戶為主,如九廣鐵路、位於紅磡的英泥廠和船塢等。


2012/3/1 - 報市日報

香港夜景,因維港兩岸延綿璀璨的燈火而聞名於世;而城中燈色,更是愈夜愈美麗,奪目又耀眼。不過,在驅動小城萬家燈火的力量背後,到底藏着怎樣的歷史和故事?為城市帶來亮光的是電力,香港的兩所電力公司分別1889年及1901年「登陸」港島和九龍,二者的發展,同時反映了城市發展的零星面貎和市民舊日生活的點滴。

圖、文:香港電台
 
港島的電力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是為所引進的電街燈供電。一間小規模的發電廠設於如今灣仔永豐街、星街一帶,客戶不多,整體電力需求亦不大。根據香港歷史研究者高添強的解說,當時發電廠外立有街燈,不少華人對它大感好奇。不過,較為保守的華人,家中續以舊式的油燈、火水燈照明。故在初期,港島家用電力的需求不大,主要需求乃來自居於半山及山頂的洋人,他們以電力驅動供水的泵房。
 
首盞電街燈
 
除了電燈泡,本地最早使用的家庭電器主要為電風扇,它可說是洋人的救星。原來十九世紀末時期的本地洋人──尤其是英國人,十分注重儀表,在炎炎夏日,仍然西裝、領帶,穿戴整齊,自然混身大汗、叫苦連天,而電風扇的出現,正好成為他們的解暑救星。
 
回說港島電力公司的早年客戶,主要依靠大企業。例如,1892年為中華糖廠(舊址為今銅鑼灣糖街一帶)供電;之後,於1920年代陸續開始為電車公司及纜車公司供電。因應地區發展的需求,供電設施更於1908至1910年間延伸至煙花之地石塘咀;之後又陸續向山頂等區發展。
 
電分粗幼收費
 
港島電力公司營運董事阮水師回顧以往,指1950至70年代本地人口因移民潮而迅速增加,加上電器開始普及,用電量於期間大增十倍。當時本地供電,更一度分成「幼電」和「粗電」兩種,收費不同,前者供應給電力需求相對較低的電燈使用,後者供給其他電器,故一戶人家,隨時擁有兩個電錶。他又笑說,今日「電燈柱掛老鼠箱」一語雖另有所指,但曾幾何時,它其實反映了香港地道街景。原來,1894年鼠疫襲港,不少市民因疫症死亡,此後,政府鼓勵市民滅鼠,並將老鼠箱掛於電燈柱上,以收集老鼠屍體,長長電燈柱掛着小小老鼠箱,因而成為街上一景。
 
九龍區的電力公司,源於廣州,1901年移師香港發展,於1903年在漆咸道設立首間發電廠,為當時人口最稠密的油麻地區供電。二十世紀初的九龍區,尖沙咀以北以油麻地最為興旺,而今天的旺角、土瓜灣等一帶,當年仍十分幽靜,故早期的主要客戶以企業和工業用戶為主,如九廣鐵路、位於紅磡的英泥廠和船塢等。
 
1919年,電力公司正式獲得九龍公共照明系統的電力供應權,此後九龍區開始發展,電力需求隨之增加。高添強道,政府於二十年代將彌敦道開闢、延伸至茘枝角道一帶,並計劃將附近發展成平民住宅區和名為「花園城市」的住宅區,而旺角一帶亦陸續發展,九龍區用電需求遂於十多年間大大增加。
 
兩間上百年的電力公司,不單為這小城提供璀璨燈火,更驅動着香港生活模式的轉變。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香港故事》,以「我們的品牌」為主題,第三集「香港之光」將於3月5日(星期一)晚上7時,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