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2 March 2012

失傳粵點重現 八旬老師傅傳揚手藝


相片來源: 都市日報
















節錄自2012/3/21 報市日報
每次到茶樓飲茶,蝦餃、燒賣簡直是非點不可的點心,不過見慣見熟的蝦餃燒賣,原來在上世紀40年代,還有另一個模樣。最近,南海一號邀請到年近90歲的粵點泰斗陳勛老師傅作美食交流,將一些近乎失傳的「經典粵點」帶到大家眼前。

廣東點心有很長的歷史,大致是起於清末,盛於民初,以民間食品為主,由於集北方點心的精髓,以及西方人的技藝,故精小雅致。據現任廣東、廣州地區烹飪協會粵點技術顧問陳勛所講:「廣州曾被日軍佔領,當時生活艱苦,好多人都去了國外,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廣州恢復和平,於是我在六國飯店時,就用當時最普遍的材料製作點心,包括今次推廣的十款傳奇點心。」

其實社會不斷進步,食材及調煮方法都有所不同,遂令這些傳奇點心失去光芒,加上現今的點心以機械大量生產,手作的食物愈來愈少,令細緻的味道漸漸遠去,十款傳奇點心只限於3月份午市時段供應,錯過後未必可以輕易食得返。

雖然他年屆87歲高齡,但體力依然充沛,不單事事親力親為,更在全國各地廣收徒弟,將獨門點心手藝傳揚開去。

南海一號失傳粵點重現  

2012/3/21 報市日報

每次到茶樓飲茶,蝦餃、燒賣簡直是非點不可的點心,不過見慣見熟的蝦餃燒賣,原來在上世紀40年代,還有另一個模樣。最近,南海一號邀請到年近90歲的粵點泰斗陳勛老師傅作美食交流,將一些近乎失傳的「經典粵點」帶到大家眼前。

撰文、攝影:Juan

廣東點心有很長的歷史,大致是起於清末,盛於民初,以民間食品為主,由於集北方點心的精髓,以及西方人的技藝,故精小雅致。據現任廣東、廣州地區烹飪協會粵點技術顧問陳勛所講:「廣州曾被日軍佔領,當時生活艱苦,好多人都去了國外,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廣州恢復和平,於是我在六國飯店時,就用當時最普遍的材料製作點心,包括今次推廣的十款傳奇點心。」

在眾點心中,以茄汁鮮蝦餃、雞茸乾蒸燒賣最似曾相識,原來在40年代,以皮薄餡靚見稱的蝦餃,有另一個「嫣紅」版,當中玄機就是加入小量茄醬;而乾蒸燒賣更用雞肉做餡,比豬肉餡來得健康。「戰前有一段時間,廣州十分繁榮,華洋雜處,有不少西方的文化及食材湧入;勝利解放後,廣州有好多人從海外回流廣州,並把在西方學到的絕技帶回來,加速『洋為中用』的點心發展。」他補充說。

此外,葱油鳳肝酥及窩燒鴨腦餅更用上意想不到的食材炮製,前者用雞肝作餡,後者以鴨腦作料,兩者都是解放前較常用的食材,令這份獨特的滋味變得一時無兩。其實社會不斷進步,食材及調煮方法都有所不同,遂令這些傳奇點心失去光芒,加上現今的點心以機械大量生產,手作的食物愈來愈少,令細緻的味道漸漸遠去,十款傳奇點心只限於3月份午市時段供應,錯過後未必可以輕易食得返。


粵點泰斗 陳勛
陳勛曾多次代表廣東省到美國、新加坡等世界各地進行飲食技藝交流表演,並參與出版《食經》、《食在廣州》等書籍的編著,為廣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雖然他年屆87歲高齡,但體力依然充沛,不單事事親力親為,更在全國各地廣收徒弟,將獨門點心手藝傳揚開去。

01.    彩鳳隱龍懷
龍即蝦,彩鳳即鵪鶉蛋,是以蝦扇釀上百花餡,鵪鶉蛋做成半圓形,用猛火蒸熟即可。

02.    柚皮火腩夾
柚皮可去膩,而火腩則充滿油香,將兩者裹成玉枕狀,就能互相吸收,再用白麵包皮包裹着,令食客食得更輕鬆。

03.    茄汁鮮蝦餃
蝦餃講究的是皮薄餡靚,今次吃到的同樣精采,蝦仁嫣紅,原來是加入微量的茄醬,淺嘗之下, 感到淡淡茄香及油香。

04.    雞茸乾蒸賣
乾蒸燒賣是人盡皆知的粵式點心,外形挺拔而細腰為之正,無論放上蟹子或蟹黃,都能提升點心的身價。     

05.    赤繩欣系足
出自《續玄怪錄》的典故,是指經由媒人介紹而成親的夫妻,該點心製作取其意,用蛋皮將鴨掌、鮑魚條及淮山條聯在一起,味道鹹鮮。

06.    葱油鳳肝酥   
以雞肝做餡,再混入葱油,提升香味,更可消去雞肝的油膩感,再加入酥皮做成小雞形狀,造型小巧可人,不忍下箸。

07.    網油牛肉卷
網油牛肉卷是用牛肉為餡,再用有特殊香氣的網油裹住餡料,配上芫茜、陳皮,香味獨特。

08.    窩燒鴨腦餅 
這是古代的宮廷點心,先用香料去掉鴨腦的腥味,然後釀入酥板,再用慢火炸至金黃色,具有酥、香、脆、滑四個特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