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人與人、人與社區的連繫,是當代人最想做的事。近年不少設計單位進駐舊區,分享創意,也留住街角人情,上環太平山街如是,銅鑼灣嘉路連希雲小社區如是。三個80後設計師Steven、Joey及Rex,希望留住他們熟悉的深水埗,把南昌街一幢四層高的戰前騎樓建築,活化成22°N皮革概念店。店子首個展覽,插畫師Angryangry用紙包飲品盒子重塑消失中的香港建築與街道,同時把三子心願畫公仔畫出腸,四人但願賞味期限,一拖再拖……
Heriporter, the HERItage rePORTER in Hong Kong. Bringing you news 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Revitalization in Hong Kong and areas around. And you can also find updates on related events, exhibitions and seminars. Love Hong Kong, Love Heritage, as these are the roots of your identity.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xhibitio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xhibition. Show all posts
Monday, 13 January 2014
一樓一古:深水埗街坊 留住40年代戰前唐樓
2014/1/13 蘋果日報
Labels:
Event,
Exhibition,
Historical Buildings,
Hong Kong History,
展覽,
歷史建築,
活動,
集體回憶,
香港歷史
Saturday, 28 December 2013
長洲警署百年炸船鬧鬼轟動
2013/12/27 太陽報
【太陽報專訊】【記者鄭華坤報道】長洲警署至今設立一百年,一直守護長洲居民,當中發生不少逸事和傳聞,最轟動的莫如六七年發生水警輪被炸案,一名水警被炸聾;警署二樓指揮官宿舍發生鬧鬼傳聞。更有趣的事,長洲警員受歡迎,據非正式統計,當年長洲有一百名姑爺,大部分是警員。
Monday, 26 August 2013
[AM故事] 追尋消失回憶
![]() |
相片來源: am730 |
2013/8/15 am730
「拆就易,要保留就難!」城市發展難免需要去舊迎新,但拆卸重建的背後,歷史以至集體回憶往往亦隨之消失。3名本港積木界創作高手,在無電腦的輔助下,一雙巧手「一磚一瓦」把經已清拆的舊中環郵政總局、紅燈綠頂的傳統大牌檔,以及過百歲的古蹟舊立法會大樓,鉅細無遺地重現你我眼前,期望勾起港人集體回憶的同時,亦喚醒社會重視文化保育。
記者:賴銘傑
Labels:
conservation,
Event,
Exhibition,
Hong Kong History,
保育,香港歴史,
展覽,
活動,
集體回憶
Wednesday, 7 August 2013
清宮服飾展 38件珍品全球首展
摘自香港歴史博物館﹣專題展覽
展覽設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導賞服務,亦設有錄音導賞服務。
國采朝章﹣﹣清代宮廷服飾: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zh_TW/web/mh/exhibition/current.html
國采朝章﹣﹣清代宮廷服飾: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zh_TW/web/mh/exhibition/current.html
Sunday, 21 July 2013
李小龍事迹徑7月18日揭幕
適逢武打影星李小龍逝世四十周年, 李小龍會及康文署分別舉辦不同活動, 以紀念此國際巨星, 亦讓香港大眾追溯巨星史迹。
李小龍會於上周四(7月18日)展開一系列「李小龍節二○一三」的活動,包括「李小龍事迹徑」起步禮、主題晚會、畫展、經典電影《人海孤鴻》放映會。
而康文署主辦的李小龍專題展覽──「武‧藝‧人生 ─ 李小龍」將由2013年7月20日舉行, 為期五年。
李小龍會: http://www.bruceleeclub.com/
李小龍會(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ruceLeeClub
「武‧藝‧人生 ─ 李小龍」展覽: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209
李小龍會於上周四(7月18日)展開一系列「李小龍節二○一三」的活動,包括「李小龍事迹徑」起步禮、主題晚會、畫展、經典電影《人海孤鴻》放映會。
而康文署主辦的李小龍專題展覽──「武‧藝‧人生 ─ 李小龍」將由2013年7月20日舉行, 為期五年。
李小龍會: http://www.bruceleeclub.com/
李小龍會(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ruceLeeClub
「武‧藝‧人生 ─ 李小龍」展覽: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209
Sunday, 8 July 2012
展覽:秦朝文物大展明起預售門票
2012/7/8 星島日報
本港歷來最大型的秦朝文物展──「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將於本月下旬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展覽門票將由明日起分三個階段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售票處預先發售。
展覽將由本月25日至11月26日舉行,展出120件秦朝的珍貴文物,其中包括20個不同類型的秦俑,以及45件一級文物
為讓更多市民能參觀展覽,館方特別延長專題展的開放時間。
Monday, 28 May 2012
豐子愷三百畫作首展香江
2012/5/25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國近代著名藝術家豐子愷首個大型藝術展正式展開,展覽將包括逾三百幅不同時期的漫畫作品,當中大部分作品一直由豐子愷的孫子保管着,未曾在港展出過。「我一直把爺爺的畫保管 ,當年文化大革命時,我爸爸把爺爺的畫埋在地下,後來有紅衞兵趕到,爸爸當時要『跳』出來保護它們,作品才能保存至今!」
豐子愷,不但是一個畫家、散文家、文學家、音樂家、美術家,更是一個美學教育家。香港藝術館虛白齋館館長司徒元傑表示,豐子愷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教育味道,與其他畫家並不一樣,但他的作品亦一直存在爭議性,「一些傳統的文人畫家如張大千等人,不認為他是一個文人畫家,覺得他是一個漫畫家,但畫『三毛』的張樂平,卻又不認為他是漫畫家,所以豐子愷一直站在兩者中間……大家亦一直很少見到他的大型展覽。」
豐羽:藝術生活化
他解釋,由於豐子愷在一九四九年後不再受到內地重視,甚至受到批判,其作品亦一度沉寂下來;但香港一直有一班「豐迷」在收藏及研究他的作品,當中包括小思、蔡瀾及祁文傑等人。他表示,是次展覽的部分作品由「豐迷」們提供,而更大部分的作品則由豐子愷的家族從上海帶到香港,「原本我們只打算舉辦一個小型展覽,後來卻得知原來豐子愷留了一批畫給他的兒子,兒子再留了給孫子,不是太多人看過的,非常精采!」
豐子愷逝世時,其孫子豐羽只有六歲大,對爺爺的印象不深,「但當我長大後,便一直從他的畫作中去認識他,他的(作品)素材都來自生活當中,我會形容他為『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愛女畫像印上名片
現已八十多歲的豐子吟,則是父親筆下的小主角之一,她回憶起小時候幫父親磨墨及拉宣紙的情況,笑言小時候很怕父親,「我最喜歡他寫的字,覺得他寫得很好,現在我也在練寫他的字。」她一邊說,一邊慢慢地從袋中取出幾張卡片,向記者們展示卡片後的畫作,「他不常畫我的,大約只有兩至三次,我把其中一個畫像印了在卡片上。」
「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分為「人間情味」及「護生護心」兩大部分,前者將展出豐氏家族及本地藏家提供的二百多幅代表作,題材廣泛兼屬不同時期,主題為「童心」、「家庭樂」及「古詩新畫」等;後者則展出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護生畫集》其中一百頁作品。
Friday, 27 April 2012
展覽: 陳太林鄭旗袍 現歷史博物館
![]() |
相片來源: Michele the Heriporter |
旗袍, 中國女性的表象。 2010年於歷史博物館的旗袍展, 件件精緻細膩, 難以忘懷。現再有機會一親芳澤, 更有首次公開的展品, 怎能不去嗎?!
大紅大紫從不是我杯茶, 所以林鄭的簡潔優雅型旗袍, 絕對令我引頸以待!
2012/4/27 明報
【明報專訊】旗袍被公認是中國最具代表的婦女服飾,香港歷史博物館昨起至6月10日在奧海城舉行「旗袍的變奏」展覽,展出約70件由清末至今的旗袍,當中約50件來自博物館館藏,超過一半藏品更是首次公開展出。
其中多件重點展品,包括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典禮上穿著的紅色旗袍,還有由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借出的簡潔優雅型旗袍。
Labels:
Event,
Exhibi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rs. Carrie Lam,
Qipao,
展覽,
旗袍,
林鄭月娥,
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
Tuesday, 17 April 2012
展覽: 流金歲月珍貴菲林展 收藏家擁全球最多即影即有相機
節錄自2012/4/6 香港電台
在數碼拍攝的年代,有兩名收藏家回歸基本,收藏即影即有相機及已停產的菲林,推廣即影即有及菲林拍攝。
日期:4月1日至4月30日
時間:星期一至三:2:00-7:30;星期四休息;星期五至日:1:00-9:00
地點:Photoblog儉德影樓 - 九龍佐敦彌敦道328-342號儉德大廈6/F, A室
《流金歲月》珍貴菲林展: http://www.photoblog.hk/film/?p=212
Friday, 30 March 2012
畢加索55巨著5月展出 估值67億 料吸30萬人次
節錄自 2012/3/29 明報
適逢「法國五月」藝術節20周年,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與康文署合作,5月19日至7月22日在港舉辦歷來最大型畢加索藝術展,展出估值67億元共55件畫作及雕塑真迹,當局估計將有30萬人次參觀展覽。
本港過去亦曾有畢加索真迹在港展出,2004年真迹《巡遊》舞劇帷幕,在港展出19天共吸引近200萬人次觀賞;2006年香港藝術館舉行的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58件大師作品中,包括畢加索名畫《小丑》,當年吸引10多萬人次參觀。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表示,展出的作品橫跨19世紀後期至畢加索離世的1973年,記錄畢加索創作生涯的轉變,由最初的藍色時期,到玫瑰時期,再演變成新古典主義時期,到晚年的立體派時期,而今次在港展出畢加索作品亦是歷來最多,展覽規模最大。
適逢「法國五月」藝術節20周年,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與康文署合作,5月19日至7月22日在港舉辦歷來最大型畢加索藝術展,展出估值67億元共55件畫作及雕塑真迹,當局估計將有30萬人次參觀展覽。
本港過去亦曾有畢加索真迹在港展出,2004年真迹《巡遊》舞劇帷幕,在港展出19天共吸引近200萬人次觀賞;2006年香港藝術館舉行的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58件大師作品中,包括畢加索名畫《小丑》,當年吸引10多萬人次參觀。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表示,展出的作品橫跨19世紀後期至畢加索離世的1973年,記錄畢加索創作生涯的轉變,由最初的藍色時期,到玫瑰時期,再演變成新古典主義時期,到晚年的立體派時期,而今次在港展出畢加索作品亦是歷來最多,展覽規模最大。
Tuesday, 27 March 2012
展覽: 港青『讓生活傳承』DIY書展 第二屆
![]() |
相片來源:香港生活館 |
灣仔藍屋香港故事館(前民間生活館),是香港少有的民間博物館(community museum)。於2007年由聖雅各褔群會主辦, 當中舉辦過不少以本土文化特色為題的展覽,亦開展「民間學堂計劃」,給傳統工藝師傅、年輕藝術家、有機農夫、家庭主婦舉提供一個平台舉辦工作坊,承傳舊社區生活文化及技藝。
2012年,民間生活館得到滙豐銀行資助,變身為香港故事館,所關注的議題拉闊至整個香港,舉辦的活動亦更多元化,包括:1)公眾展覽、2)社區導賞、3)文化藝術推廣活動、4)民間學堂、5)社區歷史文化研究、6)紀錄及出版, 為2014年活化完成的「Viva藍屋」計劃,揭開序幕。
香港故事館將其使命進行到底,現在正舉辦與傳承有關的展覽,大家可配合附近的灣仔歴史文物徑,來一個灣仔一日遊。
活動: 港青『讓生活傳承』DIY書展 第二屆
日期: 18/3/ 2012(日) – 17/4/ 2012(二) (逢星期三休息)
時間: 11am-6pm
地點: 灣仔藍屋香港故事館(前民間生活館)
香港生活館:http://houseofstories.sjs.org.hk/
灣仔歴史文物徑: http://www.wcheritage.org.hk/swf/tc/main.swf
節錄自香港生活館
配合灣仔民間生活館(藍屋)內部承傳香港建築特色,繼續展出書作 及 新增『當年今日』共同創作,進一步演繹生活傳承:
青年從書出發,各自挑選一個有感覺的景、物件、人物(青年/長者),然後因應『當年』的內容,於『今日』相應創作。觀眾可借鏡自行和其長者創作
Monday, 26 March 2012
展覽: 我想念你朱迅攝影展
![]() |
相片來源: Art Casa facebook page |
最後兩日, 以相片去懷緬荔園、啟德機場、大磡村、及牛頭角下邨。
活動: 我想念你朱迅攝影展
日期:3月23日至27日
時間:2 – 7 pm
地點: 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平台
Friday, 16 March 2012
乾隆秘密花園藏品來港 梳士巴利花園將變身藝術場地
節錄自 2012/3/16 明報
康文署將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於6月22日至10月14日展出77套乾隆珍品,當中43套來自乾隆花園,包括極稀有的乾隆年輕時狩獵畫像,揭開秘園面紗。
她指昔日乾隆足足花了10年時間打造這座花園,每一項畫作、建築,均由他親自挑選,由工匠精雕細琢。小小庭園僅約5900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小,卻容納了27座建築物,足見其精細。
譚美兒表示,整個花園預料要到2019年才完成修復面世,故宮博物院在花園開放前借出珍貴文物,十分難得。
這43套花園內的文物,將連同另外34套乾隆盛世珍品展出。藝術館並正與從事故宮研究的趙廣超合作,研究將多媒體概念融入展覽,如二維條碼(QR code)、動畫等。
康文署將陸續翻新多間博物館及附近空間。其中香港藝術館旁的梳士巴利花園,將變身成公共藝術場地,包括將公園花槽拆除後,沿途放置大型藝術品。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說,現時藝術館被太空館遮擋,不少人誤以為藝術館只是文化中心其中一部分,期望翻新公園後,可吸引更多遊人到訪。
康文署將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於6月22日至10月14日展出77套乾隆珍品,當中43套來自乾隆花園,包括極稀有的乾隆年輕時狩獵畫像,揭開秘園面紗。
她指昔日乾隆足足花了10年時間打造這座花園,每一項畫作、建築,均由他親自挑選,由工匠精雕細琢。小小庭園僅約5900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小,卻容納了27座建築物,足見其精細。
譚美兒表示,整個花園預料要到2019年才完成修復面世,故宮博物院在花園開放前借出珍貴文物,十分難得。
這43套花園內的文物,將連同另外34套乾隆盛世珍品展出。藝術館並正與從事故宮研究的趙廣超合作,研究將多媒體概念融入展覽,如二維條碼(QR code)、動畫等。
康文署將陸續翻新多間博物館及附近空間。其中香港藝術館旁的梳士巴利花園,將變身成公共藝術場地,包括將公園花槽拆除後,沿途放置大型藝術品。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說,現時藝術館被太空館遮擋,不少人誤以為藝術館只是文化中心其中一部分,期望翻新公園後,可吸引更多遊人到訪。
展覽: 3D呈現敦煌石窟壁畫《人間淨土:走進敦煌莫高窟》
![]() |
《人間淨土:走進敦煌莫高窟》展覽採用了城大首創的超視像互動環境技術,立體呈現觀眾眼前。 |
敦煌石窟中的壁畫,由於多年來所受自然和人為侵害,有專家預言,將在三百年後消失。為「搶救」這個湮滅中的文化遺產,香港敦煌之友聯同敦煌研究室及城大互動視覺與體現研究室,將敦煌壁畫以數碼化保存下來,並採用由城大開發的全球首創「超視互動環境技術」(AVIE),呈現出三百六十度的立體全景投影,讓人如置身真實的敦煌石窟中。
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李美賢指,由於敦煌石窟要倚靠門票收益保育,故長期開放給遊人參觀,致使石窟受到二氧化碳、濕度和高溫所侵蝕,而地震、洪水、蟲害亦導致色彩剝落,故壁畫立體化,除可永久保留正消失中的歷史,亦可作為學習研究的重要材料。
這次選取的二二○洞窟北壁的《藥師經》,建於貞觀十六年(公元六四二年),跨越五個朝代,展現了藥師佛的七個化身,在當地並不向公眾開放,但市民卻可透過今次3D展覽難得一見。展覽將由本周六起至下月七日於城大免費展出,但需預約。
Thursday, 8 March 2012
展覽: 六四紀念館暫駐汝州街
![]() |
相片來源: 明報 |
2012/3/8 明報
【明報專訊】支聯會話要開「六四紀念館」都講咗好多年,今年終於開得成。主席李卓人噚日公布,會開一個臨時「六四紀念館」,但就話當年學生逃難,帶走嘅文物唔多,呼籲各方捐出同六四有關嘅文物,等佢哋展覽可以更豐富!
近千呎嘅展館,暫時藏有當年學生喺北京街頭執返嚟嘅彈頭,同埋當年北大學生簽名嘅T恤等,都係熱心人士捐出。支聯會就展出1989年多份剪報,仲設計咗一個互動多媒體學習區,等大家更了解六四事件。人哥希望可以透過今次計劃測試各界反應,如果反應好,會計劃籌款買一個2000呎地方,設一個永久嘅六四紀念館。
呢個臨時嘅六四紀念館設喺深水埗汝州街269號2樓,即港鐵C2出口附近,由4月29日開放到6月10日,周一至周五開朝10晚6,周六、日同公眾假期就朝12晚8。人哥鼓勵通識老師可以同佢哋聯絡,安排專人導賞。
Labels:
Event,
Exhibition,
June 4th incident,
六四,
博物館,
展覽,
活動,
集體回憶
活動: 大會堂展大老倌戲服
2012/3/3 明報
「啟用50年」活動多
大會堂場地伙伴計劃經理Karen羅詠雯話,整個展覧籌備咗成年,由開頭咩都無,到聯絡到各大戲班、香港話劇團等借出《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用過嘅化妝箱、熱水壺、杯同電話,鳳凰女同麥炳榮喺1962年演出《鳳閣恩仇未了情》時穿著過嘅戲服,仲有大量珍貴靚相。
Karen覺得藝術最重要係活動,所以佢哋準備咗20個喺大會堂上演過嘅精選音樂會錄音、香港各界藝術大師嘅訪問片段,仲有1960年代實驗電影睇。
【明報專訊】香港大會堂由1962年落成到家已經50歲喇!康文署聽日起到4月9日,會舉行「金禧舞台——香港大會堂50周年誌慶展覽」。大會堂除咗喺回歸前見證歷任港督宣誓就職,同港人日常生活都好密切,不論飲茶、睇戲、畢業、結婚……你實會去過大會堂。
「啟用50年」活動多
大會堂場地伙伴計劃經理Karen羅詠雯話,整個展覧籌備咗成年,由開頭咩都無,到聯絡到各大戲班、香港話劇團等借出《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用過嘅化妝箱、熱水壺、杯同電話,鳳凰女同麥炳榮喺1962年演出《鳳閣恩仇未了情》時穿著過嘅戲服,仲有大量珍貴靚相。
Karen覺得藝術最重要係活動,所以佢哋準備咗20個喺大會堂上演過嘅精選音樂會錄音、香港各界藝術大師嘅訪問片段,仲有1960年代實驗電影睇。
Tuesday, 21 February 2012
展覽: 香港百年展 雙頭奶樽現身
節錄自: 2012/2/21 - 明報
香港收藏家協會現於中央圖書館舉辦「香港百年發展」展覽,展出300多件香港早期民生用品,包括一個1820年於英國出產、由陶瓷製成的「第一代」奶樽等,向市民展示民間生活用品如何見證時代演變。
張西門說,最珍貴的藏品,是他約20年前於屯門龍鼓灘一個荒廢的原居民山村中,拾到的本地出產連奶嘴的「雙頭」玻璃奶樽,估計該奶樽於1930至40年代為當地劉姓的原居民家庭所用,十分珍貴。
香港收藏家協會現於中央圖書館舉辦「香港百年發展」展覽,展出300多件香港早期民生用品,包括一個1820年於英國出產、由陶瓷製成的「第一代」奶樽等,向市民展示民間生活用品如何見證時代演變。
張西門說,最珍貴的藏品,是他約20年前於屯門龍鼓灘一個荒廢的原居民山村中,拾到的本地出產連奶嘴的「雙頭」玻璃奶樽,估計該奶樽於1930至40年代為當地劉姓的原居民家庭所用,十分珍貴。
Friday, 17 February 2012
展覽: 建築雙年展 15/2 - 23/4
節錄自2012/2/17 - 星島日報
今年以「三相城市:時間•空間•人間」為題,探討香港這個人口高密度城市的本質和素質,設有五個主題展區,有超過五十個參展單位參與
節錄自古物古蹟辦事處
以俗稱「碌架牀」的雙層牀作為基本裝置,讓參展者把作品融入碌架牀的結構中。香港文物探知館設有台北及世界展區,其他作品則設於九龍公園內的展區及戶外裝置區。
Wednesday, 15 February 2012
展覽: 馬屎埔村民故事館
![]() |
相片來源: 馬寶寶社區農場 |
馬屎埔村, 一個於粉嶺的小村落, 雖然好些村屋已空置, 但堅持留下的村民, 仍盡力體現60年來務農生活。 但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因地產商已向這片樂土虎視眈眈。
未懼大地產商的勢力, 村民仍留守著馬屎埔村, 自發成立田邊故事館, 細說著村莊的故事, 散發著可貴的人情, 保存著草根的文化。
若想親身體驗馬屎埔村, 可乘粉嶺火車站A2出口前的52A, 54A或56A小巴, 於帝庭軒小巴總站下車, 村落就於馬適路對面。馬屎埔村內的馬寶寶社區農場每於周末舉辦導賞團。有興趣的可到網站查詢。
馬寶寶社區農場: http://mapopo.wordpress.com/
節錄自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村裏不少村屋人去樓空,有村民在這些空屋中收集留下來的杯盤碗碟;又有村民借出她的家,當成田邊故事館,展出這些漂亮的杯碗。一杯一碗,人們不但會帶回家繼續使用,同時訴說村的歷史。村民佳佳說:「保存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將它放進博物館,而是讓它融入生活。」
Tuesday, 14 February 2012
展覽: 美利樓展公屋畫家作品
![]() |
相片來源: 都巿日報 |
香港的歷史建築, 與藝術家一樣, 隱身於這石屎森林, 不細心發掘就被錯過了; 再不出幾十個年頭, 就消失不見了。
公屋畫家朱東盛, 日照時的生活, 或與你和我一樣, 為口奔馳; 但待日落之後, 就正式走進他的人生: 畫畫。60年來, 畫畫是生活的調劑, 奮鬥的目標, 練得一手好畫卻苦無知音。
自去年開始, 當傳媒說出朱東盛的故事, 巿建局聯同一大型商場, 為朱東盛籌辦第一個畫展。事隔半年, 正值情人節, 美利樓亦會舉辦朱東盛畫展。 當中的代表作, 為朱先生送給太太的定情信物 《花好月圓》圖。
其實香港有不少的歷史建築, 被空置, 被遺忘, 靈魂像被掏空了。 若能以歷史建築, 為隱世藝術家們的展示場地, 如此結合, 能將兩者同樣注入生氣, 給兩者重生機會。市建局、古物古蹟辦事處或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應好好考慮一下!
節錄自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今年適逢兩口子金婚之日,朱伯獲領匯借出美利樓,在情人節期間展出12幅水墨畫作品,包括美利樓水墨畫及二人定情信物《花好月圓》圖,一圓朱伯開畫展之夢。
Labels:
Exhibition,
Historical Buildings,
military building,
Murray House,
UNESCO,
展覽,
市區重建局,
歷史建築,
美利樓,
軍事建築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