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eritage transmissio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eritage transmission. Show all posts

Tuesday, 29 May 2012

保护非遗 关注一线传承人

這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悲哀...傳統工藝沒有市場,年輕人為了麵包捨棄傳統,在生活迫人的情況下,實在是無可口非。但政府是否可著力資助傳承人及其弟子,同時亦製造市場氣氛再次令大眾(並非只限遊客)欣賞傳統工藝, 從而令傳統工藝重生...


節錄自杭州日報



保护非遗传统工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真正在第一线的传承人。“杭州的非遗项目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但在保护上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开展。比如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像杭扇王星记中的当家产品‘三星牌’黑纸扇,现在没人能做了;张小泉剪刀中的嵌钢工艺,如今还有谁会做?”说到当今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老先生语气里透着遗憾和忧虑。

“现在学非遗传统工艺的越来越少,说到底还是个待遇问题,非遗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好,生存很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的。一线的技艺人,非常辛苦,工资却不高。他们的工作环境也很简陋,像利民服装厂房是租来的,厂房又小又偏僻。这些都需要政府在经济上给予支持。”杨光宇表示,待遇问题是年轻人就业远离非遗项目的原因。


现在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杭州评弹,会唱的老一辈大师已经寥寥无几,而传承人几乎没有了。他们的徒弟或者后代也许学过评弹,但现在基本都改行了。因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饭碗




Monday, 28 May 2012

李卓人盼籌500萬 永設紀念館

2012/5/27 明報


【明報專訊】支聯會早於司徒華年代已計劃設立「六四紀念館」,但一直未付諸實行。為配合今年六四主題——「毋忘六四傳真相」,支聯會初試牛刀,以1萬元的月租向社區組織協會租用汝州街的單位作臨時紀念館。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說,展館反應熱烈,未來將全力籌款,為在港成立全球首個六四永久紀念館鋪路。
反應熱烈 選址效果驚喜
李卓人稱,當初決定成立六四紀念館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讓每年訪港的內地旅客有機會了解六四事件,二是向學生提供正確的國民教育,「做一個反洗腦的基地」。他說,選址深水埗的效果較他預料中好,「之前沒有想過,原來這兒有這麼多新移民,對他們了解六四幫助好大,發現原來不一定在旺角和銅鑼灣辦活動」。
紀念館面積只有約1000呎,李卓人希望,未來能租用至少大一倍地方,增加更多關於當代中國維權運動的資料,如艾未未及陳光誠等事件。他透露,支聯會未來將集中火力為設立永久紀念館籌款,盼能籌到500萬元的開館費,支聯會將於燭光晚會呼籲市民捐款。


紀念六四遊行 90後學生冀承傳歷史



2012/5/28 香港電台

支聯會發起悼念六四遊行,大會表示有2100人參加,警方說高峰時有1300人。
參加者包括內地傳媒人及遊客,亦有不少「90後」學生,他們說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事件,但從多個渠道知道事件經過,認為自己有責任將歷史承傳下去。

Wednesday, 25 April 2012

細路仔爬包山架

2012/4/23 明報

明報專訊】太平清醮搶包山比賽今個禮拜六(28日)深夜舉行,入得決賽嘅都經過篩選,體力差啲都無得玩,細路仔就更難入選。不過一班細路仔都有機會獻技,噚日就率先喺長洲「爬包山」熱身,咪睇佢哋細細粒,爬起上嚟都幾快㗎。

其實,細路仔爬包山呢一幕,只係噚日長洲搞嘅「包山嘉年華2012」之「攀爬嘉年華」活動,目的係畀市民感受吓爬包山嘅樂趣,但真包山就無得爬,淨係畀個包山架你爬。大會仲加開小朋友組別,一班細路扣上安全帶後,三扒兩撥就爬上個架頂,幾好身手。

噚日嘅嘉年華仲有好多精彩表演,包括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成員示範攀包山技術同安全措施,市民都盡興而歸。

(政府新聞處)

Wednesday, 18 April 2012

飄色工藝後繼無人

2012/4/16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飄色巡遊是每年太平清醮的焦點之一,不過,今年諷刺時弊的飄色可能會減少。飄色師傅慨歎工藝傳承青黃不接,連找小朋友表演亦有困難。

有六十多年製作飄色經驗的興隆街街坊會主席歐來貴認為,香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故今年會以龍和年年豐收為主題,希望表達多些正面信息:你在社會針對時弊,得罪別人那就無謂了。」他指做飄色只是追求開心,有人欣賞就可以。

以龍及豐收為主題

新興街街坊會常務執委吳浩文亦說,今年該會有兩台飄色,主題和名字雖仍未定,但都會以古代故事為題。他指往年曾以時事為題,但今年為響應長洲的太平清醮剛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事,故會以古色古香為主。

飄色工藝面對接班困難的問題,歐來貴指街坊會的飄色師傅都是退休人士,沒有年輕人有興趣學這傳統工藝;而且表演飄色的兒童也愈來愈難找︰「以前很多父母都給利是為子女留位,但現時反過來求人家讓子女幫忙。」他們都覺得很感觸。不過,不是所有兒童都可以扮飄色,若身高超過四十二吋便很難坐在支架上。

平安包方面,其中一間負責製造大會平安包的郭錦記未有預計製造平安包的數量,但表示會「盡力而為」,亦會請十多個臨時工應付需求。

記者 張媺媺

六四23年長跑 年輕代加入


相片來源: 明報
六四23周年在即, 支聯會搞23公里長跑紀念。 參加人數多寡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年輕一輩加入, 讓這一代對六四的觀點感受, 能一直傳承下去。
節錄自 2012/4/15 香港電台
參加者由城市大學起步,沿彌敦道跑至尖沙咀鐘樓,再轉乘小輪至中環,再經銅鑼灣及跑馬地,途經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及擺放國殤之柱的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再跑往終點西環的中聯辦,代表會在中聯辦門前擺放民主像,並向雕像獻花。

Tuesday, 17 April 2012

太平清醮成本上漲 長洲居民郭嘉明 誓重奪「包山王」寶座

相片來源: 星島日報
 節錄自 2012/4/9 星島日報
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席翁志明表示,長洲太平清醮去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預計訪客會由以往平均五至六萬人,今年可再多一萬人,吸引近七萬人到長洲「朝聖」。

他指今年活動成本上升,如搭棚費用約需二十萬元,較去年多兩萬元,整個太平清醮活動總成本預計逾百萬元,較去年多約兩成。

有三十六年歷史的老字號郭錦記,負責人郭錦全的胞弟郭錦華稱,今年平安包成本增一成,但會「賺少點」維持每個七元,不加價。

飄色巡遊方面,長洲約五個街坊會屆時將製作十數台飄色在區內巡遊。北社街坊會理事長梁見定說,今年服裝成本增加,每套由二至三千元、增至四、五千元,總成本三至四萬元。

節錄自 2012/4/9 明報
備受注目的搶包山比賽今年吸引了209人參加,報名者較去年多10人,更首次有年逾60歲的長者參賽。

9男3女將進入本月28日的搶包山決賽,爭奪首次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命名的獎盃,獎項設有男子組冠、亞、季軍及女子組冠軍。

節錄自 2012/4/9 星島日報
八次參賽、四奪「包山王」的郭嘉明,現年三十歲的他,自小在長洲長大,對太平清醮有多少情意結,對於近年愈來愈少長洲土生土長的參賽者感到可惜,「可能居民都集中參加飄色巡遊吧。」因此,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參加這項傳統比賽,藉此吸引更多長洲居民參賽。


師徒制變遷 從食餸尾到做朋友


戲棚建築結構複雜,由數以千計竹枝和杉木搭成,卻不用一口釘,72歲的老師傅黎錦棠(中)不用工具量度,只憑雙眼一看,在地上指點工人,就可以準確無誤搭起戲棚。他形容戲棚就像少林寺,「識做戲棚,唔使學都識做地盤同維修」。右為黎的徒孫陳太祥,左是竹棚業新生代張慧安,3人正趕工為大埔天后誕搭戲棚。(余俊亮攝)
一個行業三代人, 由嚴厲的師徒制, 到亦師亦右, 發展至現今的課程制。學藝的傳承方法跟著時代制度化, 希望不減當中的濃濃人情。

香港是少數竹棚仍可大放異彩的地方, 若我們仍然尊重這門獨有手藝, 說不定他日就是能代表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2/4/9 明報

【明報專訊】戲棚業新血愈來愈少,老師傅黎錦棠表示,現時新人入行,待遇較半世紀前已好得多。黎錦棠1960年代入行,初時要服侍師父起居飲食,工作做不好時會遭暴力對待。時移世易,49歲的竹棚師傅陳太祥說,現時師父對年輕人像朋友般,多提點少責罵。

72歲的黎錦棠19歲入行,「以前師父好嚴,做不好會將整根竹在棚上擲落來」。他憶述,學師時要3年才能上棚,平日負責洗竹、浸竹、運送建築材料,「一次托80斤竹,那些杉木長13米,好辛苦」;晚上又要服侍師父,買菜煮飯,「等師父食完才能食餸頭餸尾」。

60年代學師3年方上棚

相比黎錦棠的年代,他的徒孫、49歲的陳太祥說師父不甚嚴格,很少罵人。他沒有經歷「3年基本功訓練」,做了幾個月地面工作,便「獲批准」上棚。陳太祥拜師以後,師徒制在香港戲棚業也式微。

現時師父多提點少責罵

31歲的張慧安,14年前自建造業訓練局畢業後就跟隨陳太祥工作。受過正規訓練,他做了3個月便上棚,先獲安排不太危險的工作。在這重視經驗的行業裏,黎錦棠和陳太祥沒擺「師父款」,他們都對張讚不絕口。

Thursday, 12 April 2012

六四長跑 城大跑到中聯辦

2012/4/6 明報

【明報專訊】支聯會4月15日舉行「毋忘六四」長跑,由於今年係23周年,所以要跑23公里。今次長跑由城巿大學起跑,經理大再跑至星光大道,之後搭船過海跑去中聯辦。Emily問支聯會主席李卓人,今次由候任特首梁振英做過校董會主席嘅城大起跑,終點係支持梁振英選特首嘅中聯辦,有無特別含意?阿人就話,佢無諗到咁複雜,只係想試吓去唔同院校起跑而已,舊年則喺中大起跑。

阿人話,每年嘅六四紀念活動,都希望盡量畀多啲內地「自由行」遊客見到,所以揀咗好多自由行旅客出入嘅星光大道跑。將於4月28日開幕嘅六四臨時紀念館,亦係支聯會今年重點項目之一,阿人家正物色上水街板位,希望可以向內地自由行旅客宣傳紀念館。

途經星光大道 向自由行宣傳

除咗自由行,支聯會安排咗7間中學嘅學生,5月4日開始到紀念館參觀,亦會去18間學校表演六四舞台劇。支聯會要傳承平反六四,都要多啲1989年時仲未出世嘅後生仔支持。

Tuesday, 27 March 2012

展覽: 港青『讓生活傳承』DIY書展 第二屆

相片來源:香港生活館


灣仔藍屋香港故事館(前民間生活館),是香港少有的民間博物館(community museum)。於2007年由聖雅各褔群會主辦, 當中舉辦過不少以本土文化特色為題的展覽,亦開展「民間學堂計劃」,給傳統工藝師傅、年輕藝術家、有機農夫、家庭主婦舉提供一個平台舉辦工作坊,承傳舊社區生活文化及技藝。


2012年,民間生活館得到滙豐銀行資助,變身為香港故事館,所關注的議題拉闊至整個香港,舉辦的活動亦更多元化,包括:1)公眾展覽、2)社區導賞、3)文化藝術推廣活動、4)民間學堂、5)社區歷史文化研究、6)紀錄及出版, 為2014年活化完成的「Viva藍屋」計劃,揭開序幕。


香港故事館將其使命進行到底,現在正舉辦與傳承有關的展覽,大家可配合附近的灣仔歴史文物徑,來一個灣仔一日遊。


活動: 港青『讓生活傳承』DIY書展 第二屆
日期: 18/3/ 2012(日) – 17/4/ 2012(二) (逢星期三休息)
時間: 11am-6pm
地點: 灣仔藍屋香港故事館(前民間生活館

香港生活館:http://houseofstories.sjs.org.hk/
灣仔歴史文物徑: http://www.wcheritage.org.hk/swf/tc/main.swf

節錄自香港生活館
配合灣仔民間生活館(藍屋)內部承傳香港建築特色,繼續展出書作 及 新增『當年今日』共同創作,進一步演繹生活傳承:


青年從書出發,各自挑選一個有感覺的景、物件、人物(青年/長者),然後因應『當年』的內容,於『今日』相應創作。觀眾可借鏡自行和其長者創作



Monday, 26 March 2012

梁振英上台 新設文化局

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塵埃落定, 梁振英當選,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昨天一輪負面情緒洗版facebook後, 我們是否應該想想如何創造一個更好的香港? 我最關注的, 是林鄭會否做政務司司長。

梁在政綱中提及設立文化局, 我對此十分期待。 希望文化局能借鏡中國、澳門及台灣, 除扶助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藝術教育外, 亦可積極推行有關歷史建築活化保育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工作。

中國文化部: http://www.ccnt.gov.cn/
澳門文化局: http://www.icm.gov.mo/cn/Default.aspx
台灣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cca.gov.tw/main.do?method=find&checkIn=1

節錄自 2012/3/26 明報

文化人胡恩威表示支持成立文化局,他指出本港文化界爭取多年,終於有一個獨立的政策局,有利統籌及持續推行與文化有關政策,又認為政府應增撥公帑,用於培訓本地藝術人才,打好基礎,令創意產業製造社會效益。他希望梁正式上任前與文化界開會,共同深化政綱,到上任時便可提出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