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文化政策.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文化政策.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5 September 2012

演藝新校長倡增文化研究

2012/9/1 明報


【明報專訊】演藝學院新任校長華道賢今日正式上任,他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未來期望加強演藝學院對香港文化政策的參與。日後演藝除就本港文化政策提出意見,因應本港需要訓練人才,增辦文化管理課程外,更計劃成立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希望10年後將演藝發展成區內文化政策研究樞紐。

「港應訂文化政策框架」

華道賢指出,演藝未來可加強研究實力,例如設立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就本港以至區內文化政策提出意見。

被問及本港現時文化政策是否足夠,以及本港是否需要設立文化局,他並無正面回應,僅表示知悉本港有關討論,但認為長遠本港應制訂文化政策框架,讓演藝可按框架行事。

他同時指出演藝本身亦面對多項挑戰,包括校舍空間和宿舍嚴重不足、演藝與外界溝通不足、學院角色定位不清晰等,未來將作出改善。他舉例,日後會多與業界聯絡,了解業界實際需要,同時加強與業界以及其他本地大學合作,另外亦會透過改善校園工程增加可用空間,工程預計2014年底完工。

他補充,日後希望利用大學改行4年制的機會,提升教學質素,包括添置科技設施協助學生可越洋與其他大學生作音樂交流,研究在課程中加入商業、管理等元素,以及由演藝設立公司、增加學生實戰機會,讓學生畢業後可即時投身職場。

Monday, 26 March 2012

梁振英上台 新設文化局

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塵埃落定, 梁振英當選,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昨天一輪負面情緒洗版facebook後, 我們是否應該想想如何創造一個更好的香港? 我最關注的, 是林鄭會否做政務司司長。

梁在政綱中提及設立文化局, 我對此十分期待。 希望文化局能借鏡中國、澳門及台灣, 除扶助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藝術教育外, 亦可積極推行有關歷史建築活化保育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工作。

中國文化部: http://www.ccnt.gov.cn/
澳門文化局: http://www.icm.gov.mo/cn/Default.aspx
台灣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cca.gov.tw/main.do?method=find&checkIn=1

節錄自 2012/3/26 明報

文化人胡恩威表示支持成立文化局,他指出本港文化界爭取多年,終於有一個獨立的政策局,有利統籌及持續推行與文化有關政策,又認為政府應增撥公帑,用於培訓本地藝術人才,打好基礎,令創意產業製造社會效益。他希望梁正式上任前與文化界開會,共同深化政綱,到上任時便可提出具體措施。

Monday, 19 March 2012

龍應台下鄉 故鄉茄萣出發

節錄自2012/3/18 明報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龍應台上任後,今天首次下鄉訪視故鄉高雄市茄萣區。...茄萣帶給龍應台在成長時期重要的影響,在1980-1990年代、甚至是《大江大海》等著作,都藏有茄萣的影子,她認為因為在偏鄉長大,因此她對很多事情看法都和鄉村、泥土有關。

回到故鄉,龍應台表示,她過去一個月在思索文化部願景時,認為文化要真正落實,必須要思索以村為單位,而茄萣是文化資源稀少的地區。未來希望能縮減城鄉文化資源的龍應台認為,茄萣是做為文化視察的第一步。

文建會在幾年前開始做社區總體營造,但龍應台認為文化部要思索的是,如何讓社區和村落成為文化政策最重要的一環,「全台灣有7000多個村,文化部要以村落為單位,才是真正文化公民權的落實。」

Thursday, 16 February 2012

龍應台接任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



龍應台。你或許未上過她在港大講的座, 也未看過她的書, 但她的著作名稱, 你或多或少也聽說過: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親愛的安德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的魅力, 看過她的書, 你就無法抗拒; 就如聽過林鄭月娥的講座, 你會被她深深打動一樣。 若這兩位鐵娘子同台較勁, 一起談保育, 相信可坐滿文化中心的大劇院。

她要離開香港, 回台灣掌文化建設委員會, 我真替台灣人高興。香港何時才會有文化部呢?

節錄自2012年2月16日 - am730

台灣在華人世界有「小而關鍵」的位置,未來要讓文化回歸本質,發揮台灣「軟實力」。她特別提到,會關注草根階層的「文化權」,又將穿上波鞋下鄉,了解偏遠地區的小孩,和台北市的小孩文化差距有多少。

節錄自2012年2月16日 - 報市日報

她第一句說「辛苦了」,她要給文建會成員找回光榮感。接着她的第二句是「謝謝你」,她表示感謝歷任主委在台灣文化上的努力。龍應台的第三句是「請幫忙」,希望各界多幫忙,也希望文建會能夠像方糖一樣融入水,而不是一塊分明的石頭。

龍應台望發揮台灣軟實力 返台就職 與兒話別淚灑蘭桂坊

2012年2月16日 - am730

在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新內閣上周交接,因在港處理事務而延遲返台就職的著名作家、港大客座教授龍應台(圖),昨正式接任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主委。她表示,答應執掌文建會後,內心掙扎,在港用兩周時間整理情緒。她又透露,與兒子安德烈是在中環蘭桂坊一間餐廳話別,兩人淚灑餐廳。

龍應台早前要留港處理放棄香港居留權手續等事務,延遲一周履新,她昨首次以文建會主委身份會見傳媒,以「失去自由的第一天,很高興認識大家。」作開場白。龍應台憶述答應接掌文建會後,用了兩周整理心情。而最不捨的是,要與在港與她同住的安德烈話別。她稱,在新內閣名單公布的前一天,與安德烈到蘭桂坊一間牛扒餐廳吃飯,當安德烈得悉她要回台任職後,安德烈問她「要離開我們那個家了,是不是?」兩人淚如雨下,「眼淚不斷掉在牛扒裡,淚水和著牛扒吞。」

對於讓她離開生活了9年的香港,回台出任公職的決定,龍應台指,「歷史的時刻已到來……如果不做(主委),可能會變成另一個樣子」。她表示,台灣在華人世界有「小而關鍵」的位置,未來要讓文化回歸本質,發揮台灣「軟實力」。她特別提到,會關注草根階層的「文化權」,又將穿上波鞋下鄉,了解偏遠地區的小孩,和台北市的小孩文化差距有多少。


龍應台上位苦訴「失自由」

2012年2月16日 - 報市日報

新任台灣文建會主委龍應台昨日上任,她笑稱這是「失去自由的第一日」,她表示已為就任新職位接受了兩周的心理治療。而當她告知兒子安德烈要離開香港後,兩人還前往蘭桂坊一邊吃牛排一邊流淚。她形容「眼淚滴在牛排上,整個牛排都是鹹的」。

龍應台(圖)昨日上午從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手中接下文建會主委印信,宣告正式就任。上任首日,龍應台以三句話表達自己心情。她第一句說「辛苦了」,她要給文建會成員找回光榮感。接着她的第二句是「謝謝你」,她表示感謝歷任主委在台灣文化上的努力。龍應台的第三句是「請幫忙」,希望各界多幫忙,也希望文建會能夠像方糖一樣融入水,而不是一塊分明的石頭。龍應台也表示,「兩岸文化交流應多元化,大陸並不是一塊鐵板」。
另外,龍應台還談到她離開香港時很匆忙,她形容「冰箱有雞蛋、洗衣機裏有待洗的衣服,甚至茶杯還是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