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5 February 2012

展覽: 馬屎埔村民故事館

相片來源: 馬寶寶社區農場

馬屎埔村, 一個於粉嶺的小村落, 雖然好些村屋已空置, 但堅持留下的村民, 仍盡力體現60年來務農生活。 但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因地產商已向這片樂土虎視眈眈。

未懼大地產商的勢力, 村民仍留守著馬屎埔村, 自發成立田邊故事館, 細說著村莊的故事, 散發著可貴的人情, 保存著草根的文化。

若想親身體驗馬屎埔村, 可乘粉嶺火車站A2出口前的52A, 54A或56A小巴, 於帝庭軒小巴總站下車, 村落就於馬適路對面。馬屎埔村內的馬寶寶社區農場每於周末舉辦導賞團。有興趣的可到網站查詢。

馬寶寶社區農場: http://mapopo.wordpress.com/

節錄自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村裏不少村屋人去樓空,有村民在這些空屋中收集留下來的杯盤碗碟;又有村民借出她的家,當成田邊故事館,展出這些漂亮的杯碗。一杯一碗,人們不但會帶回家繼續使用,同時訴說村的歷史。村民佳佳說:「保存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將它放進博物館,而是讓它融入生活。」


校記SMS﹕馬屎埔村民故事館 誓保那些年

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明報專訊】急速的城市化步伐,正破壞本地農村景觀,令不少傳統村落風貌大為失色。校記麥艷萍走訪粉嶺馬屎埔村,報道村民面對發展的情况與心聲,探討保育與城市化的衝突與平衡。

校記姓名:麥艷萍
編號:211478
學校:聖公會林裘謀中學(中五)

粉嶺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矗立,僅一條馬路相隔,對面是另一個世界──保留鄉郊風貌的馬屎埔村。村裏聚居的多是非原住民,他們租用原住民的農地,建立起一個又一個家,抱着永續農業的理念,耕作時不忘保護環境,例如會收集餐廳廚餘作肥料。馬屎埔村有60年歷史,近年卻因政府的發展建議,引來地產商囤積農地。地產商向原住民購入土地,農地租戶被迫遷走,馬屎埔村隨時變成「石屎埔村」。

地產商囤地 農田荒廢

走進村中,沿路發現一幅幅被紅繩圈起的荒地,村民佳佳說:「地產商囤積農地,但政府並未批准改變土地用途,農田於是荒廢。這就是所謂的生人霸死地。」村裏不少村屋人去樓空,有村民在這些空屋中收集留下來的杯盤碗碟;又有村民借出她的家,當成田邊故事館,展出這些漂亮的杯碗。一杯一碗,人們不但會帶回家繼續使用,同時訴說村的歷史。佳佳說「保存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將它放進博物館,而是讓它融入生活。」故事館門外放了一張長椅,上面寫着「誓保那些年我們一起長大的地方」,這正是村民的心聲。

村民紮根馬屎埔村,不捨得搬走。村中一個老伯曾住過公屋,但不習慣上樓,最終還是搬回來。「一間屋不只是一間屋,它承載着一個家族的歷史。」一個個溫馨的家,一個個家族歷史及回憶,在經濟發展下,正被白白犧牲。

■評語
內容豐富,校記能切合社會議題,親身走進馬屎埔村報道村內情况,並反映居民面對環境轉變對發展與保育的看法。字裏行間流露出村民的惋惜無奈及不捨之情,寫居民心聲,加上校記觀察,主題清晰。

編輯部
文:金玲彤、古晨燕
圖:古晨燕
文字整理:金玲彤
(文章經編輯刪節)


~馬屎埔農村導賞團~

(歡迎團體預約!)

~活動介紹~
馬寶寶的導賞員與你遊走馬屎埔村,分享村民的農業生活故事:
六十年來,村民如何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過著怎樣的農耕生活?
近年,城市急速向鄉郊伸延,如何影響村民,以致城市人的日常生活?
現在,馬寶寶如何以實踐永續農業扣連社區生活、重塑城市與鄉郊、人與土地的關係?
馬寶寶誠邀你來走走看看,實地了解城市旁邊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重新發現「土地」與「發展」的意義。

~活動詳情~
日期 |  (自選 , 週末/平日均可)
人數 | 每團15 ~ 22 , 每次最多可兩團
時間 | 可選 10am ~ 5pm 之間的任何 2 / 3小時
需時 | 2 小時 / 3小時
費用 | (2小時) 每位 $35 ; (3小時) 每位 $40
(如不足15人 , 收費以15人計)
查詢 | 佳佳 6121 891 / mapopo.farm@gmail.com
備註 | 可另加茶點  / 午餐 / 晚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