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政府決定釋出邊境禁區發展土地, 於2012年2月15日零晨起有8條村落解, 但最為人熟悉的「中英街」, 卻仍然重門深鎖, 未能受惠於是次北區解封中。想一窺「一街兩制」的中英街, 除了上維基及Google, 或可到深圳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http://www.zyj.cc/
節錄自 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1951年,當年的港英政府出於保安理由,在香港新界北部邊境設立禁區,其中包括北區的沙頭角市、沙頭角鄉郊、羅湖、文錦渡、打鼓嶺和元朗落馬洲。包括香港居民在內,出入邊境禁區均需出示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
八村剔出禁區 市民自由出入
2012年2月15日 -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逾六十年歷史的邊境禁區今起首階段解禁,蓮麻坑至沙頭角、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一帶逾七百公頃土地率先釋出,共八條村落剔出禁區範圍,供市民自由出入;石涌凹檢查站完成歷史任務。保安局指基於保安理由,不會全面開放沙頭角墟;未來三年內再分兩階段釋出落馬洲管制站至梧桐河、梧桐河至蓮麻坑逾千六公頃土地。
二○○八年政府拍板釋出邊境禁區大量土地發展,蓮麻坑至沙頭角區分段內的木棉頭、新村、瓦窰頭、塘肚坪村等六條鄉村,和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內的兩條鄉村,住有約三千三百名居民,共逾七百四十公頃土地,今日凌晨起率先解禁,以改善土地發展,例如發展生態旅遊業。在區內工作的人士及居民,毋須再申請俗稱「禁區紙」的禁區許可證進出,但居民仍需「禁區紙」進出新禁區。
約三千三居民生活
隨着蓮麻坑至沙頭角分段解禁,禁區界綫向北移,沿用多年的石涌凹檢查站今日凌晨起告別大眾,北移至新的沙頭角一號檢查站接棒啟用,設有一幢主樓及檢車處,以檢查通過的車輛。至於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位於白鶴洲的檢查站已經重置,並加設長約四公里的輔助邊界圍網。
第二階段的落馬洲管制站至梧桐河分段建造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保安局計畫二○一三年初再修訂《邊境禁區令》,進一步縮減禁區範圍;而第三階段梧桐河至蓮麻坑分段工程較龐大,且涉及深圳防護及收回土地的問題,建造工程於本季開展,二○一五年初完工,預計於二○一五年底至一六年初解禁。屆時,邊境禁區範圍將由原來共約二千八百公頃,大減剩約四百公頃。
中英街邊境無意開放
不過,區內居民及商戶最希望開放的沙頭角墟,不屬於解禁範圍之中。保安局副秘書長葉文娟解釋,沙頭角墟鄰近中英街邊境,但中英街沒有任何天然屏障,且一直存有走私情況,基於保安理由,局方無意開放有關地段。對於有建議在中英街設管制站,葉文娟擔心將影響一向毋須以「禁區紙」出入的當地居民。
去年在三個邊境禁區,共一百六十八人名非法入境者被擒,其中六十六人在沙頭角區落網;去年在沙頭角區內亦搗破五宗走私案。海關陸路邊境口岸科沙頭角組指揮官陳國華指,此反映有維持沙頭角區邊境保安的需要,並會留意解禁後區內走私情況會否惡化,暫維持約一百名人手。警方沙頭角分區指揮官葉家豪說,不會因解禁而增加分區人手,但因隨後區內交通流量可能增加,警察交通部及運輸署將作適當協調。過去每日平均有八千八百人及二千一百輛汽車使用石涌凹檢查站。
北區邊境禁區明起解封
2012年2月14日 - 明報
香港新界北部的邊境禁區,由2月15日零時零分開始將會解封部分範圍,禁區的神秘面紗亦隨之揭開。
警務處沙頭角分區指揮官葉家豪估計,解禁後可能會有不少市民因為「好奇」蜂擁而至,但他沒法預計人數多少,故會密切與其他政府部門保持聯繫,作出應變。
1951年,當年的港英政府出於保安理由,在香港新界北部邊境設立禁區,其中包括北區的沙頭角市、沙頭角鄉郊、羅湖、文錦渡、打鼓嶺和元朗落馬洲。包括香港居民在內,出入邊境禁區均需出示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
這次解封的範圍是「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將釋出超過740公頃土地。
保安局副秘書長葉文娟表示,這次解禁的範圍共有8條村,涉及約3300人。
石涌凹檢查站將運作至午夜零時零分就完成歷史任務,新檢查站將會北移至沙頭角村口,並在午夜零時零分開始運作。
葉文娟表示,這是縮減邊境禁區的第一階段,當局還將縮減「落馬洲管制站至梧桐河分段」和「梧桐河至蓮麻坑分段」的邊境禁區。
她說,整個邊境禁區的覆蓋範圍將由現時約2800公頃大幅縮減至約400公頃。
她預計「落馬洲管制站至梧桐河分段」的建造工程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並計劃于2013年初解禁;至於「梧桐河至蓮麻坑分段」的建造工程,她預計今年第一季開展,並於2015年第一季竣工,期望能在2015年以至2016年年初解封。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維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B%B1%E8%A1%97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位於沙頭角邊境管理區環城路9號,原名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始於1995年,由鎮內文化站幾間辦公室舉辦的「中英街的故事」展覽,後鹽田區政府投資在此建館,1999年5月1日開館。早期需收費10元,為配合中央希望在北京奧運前提升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政策現已免費入內參觀。下面是各層分佈。
- 1層為迎賓大廳,外設觀海平台;
- 2、3層為中英街歷史陳列廳,其中3層有影視廳;
- 4層為臨時展廳;
- 5層是博物館辦公室;
- 頂層是觀景台,可從此觀看到大鵬灣及香港新界的民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