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ndustrial building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ndustrial buildings. Show all posts

Tuesday, 4 September 2012

柴灣工廈變公屋 加加廁工程易

於2樓經營印刷業務的租戶李文元,於1970年代末搬入大廈,見證大廈33年歷史。他坦言現時單位租金較便宜,而且耐用,擔心未來遷出單位至九龍灣後會不適應。(尹錦恩攝)
相片來源:明報


1/9/2012 明報



【明報專訊】本港碩果僅存舊式「H」型設計的柴灣工業大廈,即將改建為公屋,明年可提供180個單位。大廈租戶遷置期限為本月底,現已十室九空,有房委會委員認為,大廈可仿照石硤尾美荷樓保育改建,但要加升降機,整體工程不難。不過原來重建地盤計劃則會擱置,放棄長遠擬建千個公屋單位方案。

為保育棄拆卸重建千伙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表示,地區對重建柴灣廠廈增加密度有意見,為保育柴灣工業大廈,決定不會拆卸,改以翻新改建形式,預料可於明年中提供180個小型公屋單位。

53年歷史 只餘10租戶

柴灣工業大廈樓高7層,於1959年落成,至今已有53年歷史。房委會早前宣布遷置限期為本月底,現時300多個單位內,只餘下約10個租戶繼續營業,主要是五金、裝修及印刷店等。大廈沒有升降機,只有樓梯及斜路上落,每層設公共洗手間及浴室。

區內地王 租客嘆浪費

於2樓經營印刷業、留守大廈33年的租戶李文元表示,大廈樑柱及間隔實用,但始終有逾50年樓齡,多處牆身已出現石屎剝落,部分更露出鋼筋,而且大廈水管老化,經常滲水。4樓另一租客認為,大廈地皮位於地鐵站旁邊,交通方便,屬區內「地王」,認為只建成180個單位未免浪費。

房委會建築小組主席林雲峰贊成將舊式房委會工廈改建為公屋。他指出,本港已有保育「H」型徙置大廈的經驗,如石硤尾美荷樓,相信改建大廈難度不大,主要是加裝升降機、翻新外牆及檢視消防設施等。但他擔心,因大廈鄰近多幢工業大廈,在城規要求上要更嚴謹,未來會確保翻新方案可順利交予城規會通過,改變作為住宅用途。

Friday, 31 August 2012

工廈徙置戶下周告房會

2012/8/31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昨公布要將房委會柴灣工廠大廈改建,明年中提供一百八十個小型公屋單位,但要落實計畫,或先要面對廠廈徙置「釘子戶」的法律挑戰。柴灣徙置工廠大廈於一九五九年落成,年近八十的湯國昌自一九六二年入住至今,但房委會通知下月底要遷出,他不滿本來沒有租約期限的徙置資格就此被收回,矢言下周一會入稟告房委會。

  扎根半世紀 無租約期限

  湯國昌昨手持一份「一九五八年徙置規例」,憶說爸爸六一年承租大廈的三○七及三三三兩個相連單位,至今由自己租住,三十六平方米地方,當年交九十元租,如今交九百元。「我們是徙置租戶來的,就應該是徙置出去,而不是用投標方式,遷走到其他廠廈。」

  他解釋,徙置資格本來沒有租約期限,每平方米交二十五元租;一旦改以投標方式遷到其他廠廈,則有三年租約期,每平方米交多十一元租金。

  他不知特首昨公布的穩定樓市十招,但早於去年已獲悉整棟大廈會被收回,惟他不滿政府這種收樓手法。自從房委會去年三月發出通知書收樓,他便集齊所有租約、與房委會的書信往來文件。七十八歲了,退休前任職寫字樓的他,獨自到公共圖書館,為的是列印區域法院的表格,準備好以個人力量打一場仗。

  「下星期一我就去告那個那個……房委會」,兩日前他已向房委會職員預告了法庭見,今日便開始撰寫信件,「不需要其他人幫」。擁有六十多萬元積蓄,湯透露房委會職員曾為他申請上樓,因資產超額一半而告吹。下月三十日,便是遷出期限,他早想好了十月的第一日,「樓下的(房委會)臨時辦事處會拆走,會截水截電」,他告訴房委會,就是要在此做「土地公」。

  遷往長沙灣僅三年約

  柴灣工廠大廈是舊式「H」型七層設計,共計約三十多個單位。四十年前已租住二樓倉庫的何太表示,大廈太舊,管理處一通知退回單位可賠十一萬元,租戶便走得七七八八,所剩的零星租戶於今年年初「一車過」由房署帶往長沙灣工廠大廈「投位」,丈夫何先生投了兩個位,共八百呎,月租貴逾兩倍,正考慮將柴灣的燙金店一併遷往長沙灣。

記者 洪藹婷

Wednesday, 11 April 2012

區諾軒﹕文化局有沒有主場?

2012/4/4 明報

【明報專訊】不少政壇人士談起哪個政府部門最官僚,首推地政總署。撇除收地執行無道等問題,當遇上土地易手、用途改變,總需交由署方發落。作為發展局轄下的地皮分配機構,維繫港府高地價政策的核心機關,決策從來是暗室政治,外界無從得知,且一拖便是半年。還有不少蕭規曹隨的陋習:例如部門向署方交還土地,必須將之清空。好些情况是合理的,但好像最近黃竹坑消防局搬遷,如果不是區議會堅持保留建築作藝術發展用途,便順理成章被清空了。見微知著,當我們談及如何提供更多空間讓藝團生產藝術時,多少現成的建築,原來隨時在官僚程序間湮沒於無聞。

早前施政報告希望活化工廈,為藝團提供發展空間,終歸藥石亂投。香港除了金融、地產便一無是處的原因,從來是地租的問題,政策提出的優惠只圍繞減低改建、補地價等費用,恰恰鼓勵了業主以改裝工廈為名翻新大廈,增值後當然只會租給付租能力高的商戶,反而害了小型藝術團體的生存。租金問題雖然可透過成立配對基金紓緩,但與其奢望工廈業主良心發現,政府大可物色空置的政府建築、校舍作為藝團發展的基地,哪怕只是批出短期租約經營,已裨益文化產業良多。

活化工廈 終歸藥石亂投

但誰物色?誰可以排除官僚,插手用地的未來使用權?新政府聲言設立文化局,關鍵是能否賦予文化局權力,超脫既有地產思維,物色、接管空置建築。若可行,相信將有助解決藝術團體的用地問題,但如果不能的話,則本地文化藝術,又少了發展的契機。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本港工廈落成量顯著增加



當我們有工廈被荒癈需要活化時, 為甚麼還有這麼多新的工廈落成? 新的工廈的地皮原先是甚麼? 有甚麼舊建築被犠牲了, 才成就新的工廈?

香港工業不是都北移了嗎? 為甚麼還需要新的工廈? 新的工廈的租戶是誰? 他們為甚麼不選擇活化了的工廈? 而搬離了舊工廈的廠家如非北上, 又去了哪裡?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香港物業報告2012》: http://www.rvd.gov.hk/tc/doc/HKPR_2012.pdf

節錄自2012/4/3 明報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香港物業報告2012》,2011年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的落成量顯著增加,達到32000平方米,主要來自深水埗兩個發展項目;使用量約為85000平方米,年底時空置量下跌至總存量的6%。

2012年分層工廠大廈的落成量預計會增至48000平方米,2013年則為27000平方米。

中區警署保育項目 申請環保建築認證評級

環保, 原意為拯救地球, 可惜, 被地產商視為取得新樓面面積豁免的手段。 推動綠色建築是好事, 希望不要被濫用。

保育及活化項目亦有"綠化"趨勢, 中區警署保育項目向綠色建築議會申請環保建築認證評級, 而綠色建築議會亦向活化工廈計劃推出綠建指引。

節錄自綠色建築議會:
政府為加快活化工廠大廈將會推出新措施,地政總署將會成立一個約10人的專責小組,由本年四月一日起一站式處理所有包括重建、改裝及改變工業大廈用途的申請。

綠色建築議會: http://www.hkgbc.org.hk/chi/index.aspx
綠建指引-活化工廈計劃: http://www.hkgbc.org.hk/chi/greeguide-revital-chinese.aspx

Thursday, 22 March 2012

市建收購騎樓保育進展理想

節錄自2012/3/22 星島日報

市建局建議把上海街項目通過保育活化計畫提升地區特色,並正就配合地區特色的主題作出研究。由於市建局在上海街項目的業權收購已超過七成,估計收地程序可在二○一二至一三年度內展開,並隨即進行復修工程落實主題工作。

至於太子道西╱園藝街項目,市建局初步建議盡量保留現時與地區售賣鮮花特色的相關街鋪,並加入文化藝術主題。


市建局現時正把太子道西其中一個已收購的商鋪物業,通過公開邀請意向的形式,挑選一家非政府機構把有關物業作藝術文化用途。

發展局又交代洗衣街美化項目工程進度,指水務署已於去年八月委聘顧問協助購買合適的工廈,以改裝作為重置水務署新界西分署之用。

Thursday, 9 February 2012

三家企業有意 舊工廈建數據中心

2012年2月8日 -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全港現有三十家數據中心營運,為吸引更多企業及國際知名科技公司在港落戶設高端數據中心,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指,政府今年中將推多項措施鼓勵在舊工廈局部改建設立,過去兩年,每年對用地需求已增長一成八,尤其雲端服務急增刺激數據中心設施需要。近半年來,政府已收到六十家機構查詢覓地建數據中心。

  新任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賴錫璋接受訪問時指出《財政預算案》已公布多項措施,吸引企業在十五年以上工廈改建局部樓層或重建開數據中心經營,現有約千三幢工廈供選擇,過去一周,三家企業口頭上表示有興趣,仍要詳細考慮投資方案。新措施可望今年中推行,至一六年三月底截止。

  千三幢工廈供選擇

  新措施特向各級數據中心申請者免收「豁免書費用」;按實際發展密度及高端數據中心用途來補地價;發展密度最低要求,也由目前六成調低至四成,或地積比率達二點五倍。他舉例,一般高端數據中心須五萬呎面積,即免收近二百萬元豁免書費用,中小企較受惠,且申請人拆卸重建低於十層的數據中心,一般一年後可啟用。

  他指政府一直爭取高增值數據中心落戶香港,數年前顧問研究發現,四成數據中心來自金融、銀行及保險業,○九年全港數據中心佔二百三十萬平方呎加高地台空間,一○至一五年間,估計每年需求增長百分之九點八。過去兩年已分別增長一成八、即每年增長四十萬平方呎,共達三百二十萬平方呎;需求趨增,尤其雲端服務急增刺激數據中心設施需要。

  研擴大工業邨

  近半年來,政府已收到六十家機構查詢,他指仍有十宗繼續了解覓地、電力供應等情況,當中有國際知名、印度IT公司及軟件公司等,香港地少,長遠制定一套數據中心用地政策存困難,政府會研究擴大工業邨拓建數據中心。

  工業邨內,現有十八點五公頃地作高端數據中心,有五個已營運中,四個仍在裝修興建,三個剛獲批地,大都集中將軍澳工業邨內。
  
記者 張一華

Monday, 6 February 2012

兩招鼓勵舊工廈變數據中心

2012年2月4日 -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一直缺地興建高端數據中心,《預算案》宣布一系列放寬措施,鼓勵跨國及本地公司物色十五年以上樓齡、逾一千三百幢工廈改裝為數據中心,免收經營者豁免書費用及重建時可按高端數據中心來補地價,以拆牆鬆綁吸引企業進駐香港。

  免「豁免書費」及降補地價

  香港與鄰近亞洲國家近年就吸引更多公司進駐開設數據中心愈趨激烈,政府去年除預留將軍澳工業邨兩公頃用地作興建數據中心外,今次《預算案》內,更將十五年以上的工廈改建數據中心時,政府免收「豁免書費用」,各級數據中心均適用。

  另一措施是按高端數據中心用途來補地價,為修改工廈用地契約重建成高端數據中心時,提供大優惠,政府會按實際發展密度、高端數據中心用途來補地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昨日解釋,高端數據中心一般樓高少於十層,地積比率不超過五倍。但位於商貿用途的舊工廈、典型商廈進行重建時,地積比率可達九至十二倍,回報率較高,令數據中心要與其他人競爭用地時,成本大,競爭力輸蝕,所以一直沒人重建工廈來興建數據中心。

  該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稱,亞洲多個國家近年力谷吸引公司進駐設亞太區總部連數據中心,高端數據中心對地方要求極嚴格,香港是亞太區設數據中心最安全地方,但礙於覓地困難,若不推措施,恐更難與其他國家爭奪經營者。

  她指,香港現有千四幢工廈,可供數據中心發展的十五年以上工廈有逾千三幢,新措施可放寬容許公司改裝工廈局部樓層建成數據中心,預料會吸引中小企。

  但她指出,提供「拆牆鬆綁」措施後,亦未必一定可吸引大批海外及本地科技公司來港。

  關注數碼通取消無限上網

  另外,就數碼通本月十三日起取消新客戶的手機無限上網計畫,其他電訊商料會跟隨日內取消,蘇錦樑表示政府關注,但屬市場主導的商業服務,不屬合謀定價、反競爭行為,電訊管理局發出的公平政策使用指引是要電訊商提高透明度,市民如有不滿可投訴。

記者 張一華

Friday, 3 February 2012

政府指舊工廈業權分散難活化 需市建局協助

2012年2月2日 - 香港電台

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預算案邀請市建局以先導計劃方式,收購舊式工廈,是因為活化工廈推出以後,大部份收到申請也是單一業權,不少舊式工廈面對業權分散,舉步維艱,需要機構協
,而市建局是最理想機構,未來一兩年先做一至兩個項目。

被問到建議與有特首參選人的說法不謀而合,是否政府已蘊釀建議一段時間,林鄭月娥回應,不會直接評論參選人的說法,但承認蘊釀了一段時間,2009年檢討市區重建策時,曾考慮市建局參與工廈重建,但並無聚焦討論,政府其後在2010年推出活化工廈措施。

有關活化工廈計劃, 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devb.gov.hk/industrialbuildings/chi/hom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