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後的代價,包括業主瘋狂加租,食客人數幾級跳,小規模經營的老店於資金及人手方面難以配合。
但當然,能蜚聲國際,也能助瀕危的老店重現生機。如因老彭一撻成名的泰昌,結業後不是重新了嗎?分店現時還遍佈港九。
但再細心一想,連鎖店式經營的老店,儘管味道依舊,少了古早味人情味,還是不復當年情懷。香港連鎖店太多,老店未來要走的路,希望不只一味向連鎖經營看。量少卻重質,珍惜與每個客人交流的機會,相信是香港甚或海外朋友情尋的魅力。
節錄自2012/12/5 經濟日報
本港有美食天堂美譽,可是近年經營成本加重,有特色的地道食店經營愈來愈困難,商舖租金急升,縱使食物水準贏得口碑,但也要結業收場(見表),又或者以餐蛋包馳名的禮頓麵包,乾脆將舖出售便賺了1.32億元,等如要賣30年、逾千萬個餐蛋包。
末代港督彭定康曾稱泰昌蛋撻為「世界上最好味的蛋撻」,他吃蛋撻的一幕成為經典,令泰昌受傳媒追訪,旅遊書爭相介紹。政府要帶頭推動本港地道美食文化,不只是製造「名氣」,更加要從政策上協助小店紓解經營困艱着手,令其可以保留下來。
若仍然只靠旅發局向遊客派發單張、網站推介,相對於其他地方着意經營,香港美食天堂會否只是食老本,遲早在國際間失去光環?,加上老字號食店逐一消失,若有日街上只見連鎖快餐店,動畫中才能看得見「菠蘿油」,則還有何「味」力可言?
末代港督彭定康曾稱泰昌蛋撻為「世界上最好味的蛋撻」,他吃蛋撻的一幕成為經典,令泰昌受傳媒追訪,旅遊書爭相介紹。政府要帶頭推動本港地道美食文化,不只是製造「名氣」,更加要從政策上協助小店紓解經營困艱着手,令其可以保留下來。
若仍然只靠旅發局向遊客派發單張、網站推介,相對於其他地方着意經營,香港美食天堂會否只是食老本,遲早在國際間失去光環?,加上老字號食店逐一消失,若有日街上只見連鎖快餐店,動畫中才能看得見「菠蘿油」,則還有何「味」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