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5 September 2012

半數屬中國書畫 佳作具本港特色 當代藝術獎明年藝術館展出

節錄自星島日報:

過去舉辦了十六屆的「香港藝術雙年獎」,今屆易名為「香港當代藝術獎」中國繪畫與書法氣息強烈為今屆其一特色,半數得獎作品均屬此類,有得獎作品更以傳統水墨畫反映都市人際關係。評審指,其中有兩位得獎者甚至是「三十出頭」的年輕書法家,欣喜本地書法藝術後繼有人。

賴筠婷的水墨畫作品《車廂》,她以傳統水墨畫畫出地鐵車廂內乘客眾生百態,乘客雖坐於同一排,惟各做自己的事,帶出彼此關係隔膜。

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藝術)吳家倫說,愈來愈多本地藝術家關注本地議題,不少作品都強調本土特色和社會參與,帶出市民生活環境。最後入圍的九十七件作品,將於明年第三季,即八、九月起於香港藝術館三個展覽廳展出,為期三個月。




2012/9/4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過去舉辦了十六屆的「香港藝術雙年獎」,今屆易名為「香港當代藝術獎」,十位評審上周選出九十七件入圍作品及十四個獎項,將於明年第三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中國繪畫與書法氣息強烈為今屆其一特色,半數得獎作品均屬此類,有得獎作品更以傳統水墨畫反映都市人際關係。評審指,其中有兩位得獎者甚至是「三十出頭」的年輕書法家,欣喜本地書法藝術後繼有人。

  本地藝術公開比賽「香港當代藝術獎二○一二」,今年二月接受報名以來,共收到九百三十五名藝術家近二千件作品,可即時創作或兩年內作品參賽,由香港藝術館館長、康文署博物館顧問、本地書法家及相關學術教授等共十位評審,考慮作品原創性、藝術創意及水平,六月起經兩輪評審後,上周五公布九十七件入圍作品、十個當代藝術雙年獎,以及各有兩個的優秀獎及青年藝術家獎。

  十四個獎項中,有一半便屬中國繪畫或書法作品。如賴筠婷的水墨畫作品《車廂》,她以傳統水墨畫畫出地鐵車廂內乘客眾生百態,乘客雖坐於同一排,惟各做自己的事,帶出彼此關係隔膜。

  喜見本地書法後繼有人

  本地評審兼書法家區大為表示,分別奪得雙年獎和青年獎的伍嘉文和徐沛之,均是不到四十歲的年輕書法家,欣喜本地書法後繼有人,「三十多歲已有這樣功力,絕對不簡單,實在值得鼓舞。」他提到,今次本地作品多以「行草」為主,較可惜沒篆書作品參賽。

  畫家評審王無邪認為,這次得獎作品可反映本港回歸後的藝術新浪潮,包括古今交匯、雅俗不分及中西交融,如葉旭耀即使以錄像作品《九龍百哀圖》參賽,畫面亦不經意顯露一股水墨畫的味道。

  參選作品較去屆多

  海外評審高千惠稱,本港藝術發展在近五年有「很大跳躍」,運用新媒體表達更見顯著,「香港年輕藝術家運用影片表達想法,反映電影工業是香港的強項。」

  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藝術)吳家倫說,今屆首度將作品劃分中國書畫或多媒體兩組評審,作品較去屆○九年為多。

  他發現,愈來愈多本地藝術家關注本地議題,不少作品都強調本土特色和社會參與,帶出市民生活環境。最後入圍的九十七件作品,將於明年第三季,即八、九月起於香港藝術館三個展覽廳展出,為期三個月。吳家倫指,過往受場地所限,參賽作品不得多於三米高或闊,今次則不再有此限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