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December 2013

保育私人歷史建築諮詢文件明年初完成

2013/12/29 星島日報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前成立兩個工作小組,檢討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政策,相關諮詢文件和建議可於明年初提交政府。

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年初的施政報告提出,檢討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政策,包括就公共資源動用的程度和方式制訂更具體的機制和準則,以及研究是否需要透過城市規劃以加強保育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因此邀請了古物諮詢委員會進行檢討。

Saturday, 28 December 2013

長洲警署百年炸船鬧鬼轟動

2013/12/27 太陽報

【太陽報專訊】【記者鄭華坤報道】長洲警署至今設立一百年,一直守護長洲居民,當中發生不少逸事和傳聞,最轟動的莫如六七年發生水警輪被炸案,一名水警被炸聾;警署二樓指揮官宿舍發生鬧鬼傳聞。更有趣的事,長洲警員受歡迎,據非正式統計,當年長洲有一百名姑爺,大部分是警員。

Friday, 27 December 2013

沙頭角發達堂及屏山達德公所列法定古蹟

 2013/12/27 香港電台

政府今日刊憲,將沙頭角下禾坑發達堂和元朗屏山達德公所列為法定古蹟。
發達堂於1933年建成,是李道環後人的居所。李道環是禾坑李氏宗族的後裔,年輕時到越南謀生,其後衣錦還鄉,在下禾坑定居。他的長子李鈞蘭是當時沙頭角區內舉足輕重的社區領袖,獲總督委任就區內事務和糾紛提供意見。發達堂樓高兩層,建有客家式人字瓦頂,以青磚及木材等建成,建築風格為20世紀初期海外歸僑採用。
達德公所在1857年興建,是本港現存唯一專為村落聯盟聚會及祭祀而建的公所,亦是現存與1899年新界抗英行動有直接關係的少數遺址之一。達德公所因長期受水浸影響及山泥傾瀉破壞,本年初起展開修復工程,預料整項修復工程於2016年竣工。


古諮會文件(沙頭角下禾坑發達堂):
http://www.aab.gov.hk/form/162meeting/AAB_8_2013-14%20(Chinese).pdf
http://www.aab.gov.hk/form/162meeting/AAB_8_2013-14%20(Annex%20B)%20(Chinese).pdf

古諮會文件(屏山達德公所):
http://www.aab.gov.hk/form/161meeting/AAB%204%202013-14%20(Chinese).pdf

http://www.aab.gov.hk/form/161meeting/AAB%204%202013-14%20(Annex%20A)%20(Chinese).pdf

Monday, 23 December 2013

文化評壇 - 簡淑明 唯一抗英的六日戰事 新界人極力遺忘的枉死浴血戰

節錄自2013/12/19 am730

倒數港英政府給新界原居民的利益,不只1979年,應可追溯至1899年。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香港人力抗英國人的戰爭,先在大埔泰亨村開戰,瞬間擴展至屏山、廈村、錦田,僅六天就死了五百多人,但死得冤枉,純樸的村民不知道清朝把新界割讓了給英國,打起仗來又不知道才六天,發動干戈的那位大埔鄉紳,已經去跟英國人妥協,最終戰爭停了,鄉紳被招安,獲英政府委任為地區顧問,成了自己人。因為這場仗死得人太多,英國政府不願提起,有份抗戰的鄉紳們,走的走跑的跑,港英政府很快決定寬大處理,封銜的封銜,招安的招安,人人不想記起前事,在港英殖民歷史上從此亦被遺忘了。發起戰爭的大埔鄉紳文湛泉戰後兩年逝世,他的墓誌銘上隻字不提此事。

Wednesday, 18 December 2013

六四紀念館976萬購館址

2013/12/18 太陽報

【太陽報專訊】【本報訊】支聯會昨日宣布斥資九百七十六萬元購入永久「六四紀念館」,館址位於尖沙咀柯士甸路一幢商業樓宇全層單位,實用面積約八百平方呎,預算每年營運開支八十萬元。支聯會表示,紀念館將進入設計展館階段,目前已有足夠歷史材料在紀念館展示,設計上務求以最有效方式,令參觀者既有理性上反思,又有感性上衝擊,希望紀念館能於明年四月中「六四」二十五周年前正式開幕。

第四期活化歷𦘒建築伙伴計劃

景賢里活化項目申請團體可建屋宇設施

2013/12/18 香港電台

發展局在新一期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重推上期流標的景賢里。發展局表示,若團體有需要,可在主樓以外部份加建屋宇設施。
位於灣仔司徒拔道的景賢里屬法定古蹟,活化有一定限制。但發展局表示,可以有彈性處理,包括容許在副樓及車庫,加建屋宇設施。至於能否將整個景賢里活化作住宿用途,發展局就指要視乎城規會的相關政策。
景賢里於2008年被列為法定古蹟,當局在2010年完成復修,局方指申請活化團體不用再多作修復。

活化大坑書館街12號應保留外牆簡約舊觀

2013/12/18 香港電台
發展局推岀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當中樓高三層的大坑書館街12號為三級歷史建築,古物古蹟辦事處文物主任冼穎君表示,活化時應保留面向書館街及布朗街兩面外牆的簡約舊觀、室內外的石碑, 以及平屋頂的設計。

何東夫人醫局納入活化建築計劃

2013/12/18 now.com

【now新聞台】政府邀請非牟利機構,就活化四幢歷史建築提交建議。
四幢建築包括位於上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何東夫人醫局。醫局的屋頂用瓦片鋪砌,同時又有英式的煙囪和壁爐,揉合了中式和西式的建築風格。
發展局期望,醫局可以活化成度假營或遊客中心,並保留醫局外觀和屋內的壁爐,內裏的架構日後則可以改動。
同時納入活化歷史建築計劃的還包括司徒拔道的景賢里、書局街12號的孔聖義學,以及薄扶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

Tuesday, 17 December 2013

他記得當年沒樹的太平山

2013/12/17 蘋果日報

原籍澳洲的攝影師Edward Stokes(艾思滔),三十年前站在澳洲山顛,透過眼前的遼闊景象,發掘到自己對大自然和攝影的興趣。可是,一陣風吹來,卻吹來兒時在香港山頂居住的記憶,還有與父親在洞穴山林裏探險的刺激。他說:「還是香港山頂的山林較美,是唯一一個與郊外如此相連相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