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 2012/4/16 星島日報
活化成戲曲中心的油麻地戲院將於本周三開幕,旁側露宿者之家及垃圾站將搬往巧翔街重置,騰出原址興建戲曲中心第二期,提供排練室等配套。但建築署招標文件顯示,重置工程料需時五十七個月,較原先估計多兩倍時間。區議員批評,原定二○一五年落成的戲曲中心第二期設施,分分鐘十幾年後才啟用 。
油麻地戲院位於窩打老道及新填地街交界,設有三百座大舞台,但排練室及辦事處則設在上海街、原屬水務署抽水站的紅磚屋內;兩者之間存有一座建築物,地下為上海街垃圾收集站,二樓乃露宿者之家庇護中心,「斬斷」戲曲中心的整體連接,需搬離重置。
據建築署最新招標文件,垃圾站及露宿者之家的重置工程,需時五十七個月,原址建築物必須在新址啟用時才會拆卸,令油麻地戲院使用者,仍需忍受垃圾站的衞生問題最少五年。
香港八和會館八和粵劇學院總幹事岑金倩,對油麻地戲院戲曲中心第二期遲遲未能落成,感到失望,又指垃圾站對戲曲中心有負面影響,因垃圾站經常傳出臭味,地下積有污水。附近居民多年來亦希望另覓土地安置垃圾站。
Heriporter, the HERItage rePORTER in Hong Kong. Bringing you news 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Revitalization in Hong Kong and areas around. And you can also find updates on related events, exhibitions and seminars. Love Hong Kong, Love Heritage, as these are the roots of your identity.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油麻地戲院.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油麻地戲院.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18 April 2012
油麻地戲院7月中重開
![]() |
相片來源: 星島日報 |
油麻地戲院建於1930年,07年政府決將戲院活化,成為粵劇表演場地。本月底至5月會先舉行三場免費粵劇表演,後日開放大堂及售票處,給市民領取免費門票。
負責活化工程的建築署表示,工程的難度在於戲院是戰前建築,很多文件已失去,難以復原戲院的原有面貌,署方仍在計算工程開支,相信可以符合1.8億元的預算。
節錄自 2012/4/17 星島日報
修復油麻地戲院恍如尋寶之旅,建築署職員在磚牆內發現兩條印有特色圖案的石柱,現保留在門口兩側:在劇院內更發現兩台放映舊電影的碳弧燈電影放映機,相信放映機已「服役」多年,損毀嚴重,其中一部成功搶救回復原貌,於售票處外展出,但另一部回魂乏術。舊戲院頂蓋的鋼架及木梁均獲保留,建築署對木梁進行防蟲保護,另在舊有鋼架以外新加建鋼架,增承重能力。舊電影放映平台現藏於新舞台下,新舞台較舊平台向前伸延了十四米。
紅磚屋一樓現有兩間排練室,二樓為辦事處,由一級歷史建築的水務署抽水站建築物活化而成。油麻地戲院正式開幕後將舉辦導賞團。
Wednesday, 11 April 2012
油麻地戲院修復 月中開幕 僅存戰前戲院之一
![]() |
油麻地戲院的復修工作近日已大致完成,棚架陸續拆卸,戲院外殼主要牆壁、中式斜屋頂均保留下來,牆壁重新上漆,並加上特別設計的燈飾,本月18日將重新開放。(鄧宗弘攝) |
節錄自2012/4/5 明報
空置14年的油麻地戲院,自2007年由政府宣布活化為戲曲表演中心後,將在本月18日完成復修開幕,28日會有首場免費公演。戲院改建後,雖只設有300個座位,屬小型表演場地,但粵劇界形容設施達一級水準;八和會館副主席龍貫天說,已計劃成立百人隊伍,由年輕一輩「擔大旗」演出,期望他們能在油麻地小舞台歷練後,走上正式大舞台,就如一些大老倌以前也是在荔園、啟德等遊樂場開始演戲一樣 。
油麻地戲院早於1925年開幕,據古蹟辦紀錄,戲院屬香港現時僅存的兩所戰前戲院之一,業權已轉回由政府擁有。另一間為私人擁有的長洲戲院,但業主早前已向城規會申請改建為住宅項目。
戲院開業初期主要為附近碼頭工人和車伕的消遣地,多放映電影及演粵劇,經常滿座。隨時代變遷,戲院未能和新式電影院競爭,生意日漸轉差。1980年代起,戲院為增加營業額,改為專門放映色情電影,最終在1998年結業,業權由地政總署接收。戲院在同年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丟空近10年、經過多番討論後,政府終在2007年《施政報告》宣布斥資約1.87億元,將8000多呎的戲院,連同附近逾千呎的一級歷史建築的紅磚屋一同活化。戲院的內部佈局會改建為適合進行戲曲活動的小型演出場地,紅磚屋則作輔助的活動室用途。
戲院的外形特別,具有新古典主義外觀、中式斜屋頂和「山形牆」,1895年落成的紅磚屋則是水務署現存最古老的抽水站建築物。
空置14年的油麻地戲院,自2007年由政府宣布活化為戲曲表演中心後,將在本月18日完成復修開幕,28日會有首場免費公演。戲院改建後,雖只設有300個座位,屬小型表演場地,但粵劇界形容設施達一級水準;八和會館副主席龍貫天說,已計劃成立百人隊伍,由年輕一輩「擔大旗」演出,期望他們能在油麻地小舞台歷練後,走上正式大舞台,就如一些大老倌以前也是在荔園、啟德等遊樂場開始演戲一樣 。
油麻地戲院早於1925年開幕,據古蹟辦紀錄,戲院屬香港現時僅存的兩所戰前戲院之一,業權已轉回由政府擁有。另一間為私人擁有的長洲戲院,但業主早前已向城規會申請改建為住宅項目。
戲院開業初期主要為附近碼頭工人和車伕的消遣地,多放映電影及演粵劇,經常滿座。隨時代變遷,戲院未能和新式電影院競爭,生意日漸轉差。1980年代起,戲院為增加營業額,改為專門放映色情電影,最終在1998年結業,業權由地政總署接收。戲院在同年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丟空近10年、經過多番討論後,政府終在2007年《施政報告》宣布斥資約1.87億元,將8000多呎的戲院,連同附近逾千呎的一級歷史建築的紅磚屋一同活化。戲院的內部佈局會改建為適合進行戲曲活動的小型演出場地,紅磚屋則作輔助的活動室用途。
戲院的外形特別,具有新古典主義外觀、中式斜屋頂和「山形牆」,1895年落成的紅磚屋則是水務署現存最古老的抽水站建築物。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