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5 September 2012

「活化景賢里」巡迴展覽於九月及十月舉行

2012/8/30 香港歴史文物﹣保育.活化網站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將於九月及十月舉辦巡迴展覽,展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入圍申請機構提交的景賢里活化建議展示材料,包括展板及建築模型。

發展局發言人今日(八月三十日)說:「是次巡迴展覽旨在蒐集公眾對景賢里活化項目的意見,並有助推動文物保育工作。」

巡迴展覽詳情如下:

日期            展覽地點
--            ----
九月七日至十九日      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
(九月十三日休息)     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

九月二十一日至十月四日   新界沙田上禾輋路一號
              沙田政府合署地下大堂

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九日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五號
(逢星期六、日及      稅務大樓地下大堂
公眾假期休息)

發言人補充:「展覽並會於十月六、七、十三及十四日的景賢里特別開放日內舉行。」

於司徒拔道四十五號景賢里舉行的開放日須憑票入場,每個開放日分為上午兩節及下午兩節,上午兩節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及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下午兩節開放時間為下午二時至三時三十分及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五時。

四個開放日共有一萬四千四百張入場券,以先到先得的方式派發,每人限取其中一節最多四張入場券,派完即止。入場券將於九月二十二及二十三日於以下地點派發:

* 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派發入場券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 香港中區紅棉路十號香港公園茶具文物館(派發入場券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 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香港文化博物館(派發入場券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若入場券未能全數於九月二十三日派出,剩餘的入場券將於翌日(九月二十四日)起在香港文物探知館繼續派發,派完即止。香港文物探知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六(星期四除外)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有關上述巡迴展覽的詳情,請瀏覽文物保育網頁(www.heritage.gov.hk),或致電2848 6230查詢。

所有展覽地點將不設泊車設施,參觀人士請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參觀。

景賢里為法定古蹟,是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項目之一。該計劃供非牟利機構申請活化再利用歷史建築,並以社會企業的方式來營運。


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31分

半數屬中國書畫 佳作具本港特色 當代藝術獎明年藝術館展出

節錄自星島日報:

過去舉辦了十六屆的「香港藝術雙年獎」,今屆易名為「香港當代藝術獎」中國繪畫與書法氣息強烈為今屆其一特色,半數得獎作品均屬此類,有得獎作品更以傳統水墨畫反映都市人際關係。評審指,其中有兩位得獎者甚至是「三十出頭」的年輕書法家,欣喜本地書法藝術後繼有人。

賴筠婷的水墨畫作品《車廂》,她以傳統水墨畫畫出地鐵車廂內乘客眾生百態,乘客雖坐於同一排,惟各做自己的事,帶出彼此關係隔膜。

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藝術)吳家倫說,愈來愈多本地藝術家關注本地議題,不少作品都強調本土特色和社會參與,帶出市民生活環境。最後入圍的九十七件作品,將於明年第三季,即八、九月起於香港藝術館三個展覽廳展出,為期三個月。

演藝新校長倡增文化研究

2012/9/1 明報


【明報專訊】演藝學院新任校長華道賢今日正式上任,他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未來期望加強演藝學院對香港文化政策的參與。日後演藝除就本港文化政策提出意見,因應本港需要訓練人才,增辦文化管理課程外,更計劃成立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希望10年後將演藝發展成區內文化政策研究樞紐。

「港應訂文化政策框架」

華道賢指出,演藝未來可加強研究實力,例如設立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就本港以至區內文化政策提出意見。

被問及本港現時文化政策是否足夠,以及本港是否需要設立文化局,他並無正面回應,僅表示知悉本港有關討論,但認為長遠本港應制訂文化政策框架,讓演藝可按框架行事。

他同時指出演藝本身亦面對多項挑戰,包括校舍空間和宿舍嚴重不足、演藝與外界溝通不足、學院角色定位不清晰等,未來將作出改善。他舉例,日後會多與業界聯絡,了解業界實際需要,同時加強與業界以及其他本地大學合作,另外亦會透過改善校園工程增加可用空間,工程預計2014年底完工。

他補充,日後希望利用大學改行4年制的機會,提升教學質素,包括添置科技設施協助學生可越洋與其他大學生作音樂交流,研究在課程中加入商業、管理等元素,以及由演藝設立公司、增加學生實戰機會,讓學生畢業後可即時投身職場。

Tuesday, 4 September 2012

柴灣工廈變公屋 加加廁工程易

於2樓經營印刷業務的租戶李文元,於1970年代末搬入大廈,見證大廈33年歷史。他坦言現時單位租金較便宜,而且耐用,擔心未來遷出單位至九龍灣後會不適應。(尹錦恩攝)
相片來源:明報


1/9/2012 明報



【明報專訊】本港碩果僅存舊式「H」型設計的柴灣工業大廈,即將改建為公屋,明年可提供180個單位。大廈租戶遷置期限為本月底,現已十室九空,有房委會委員認為,大廈可仿照石硤尾美荷樓保育改建,但要加升降機,整體工程不難。不過原來重建地盤計劃則會擱置,放棄長遠擬建千個公屋單位方案。

為保育棄拆卸重建千伙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表示,地區對重建柴灣廠廈增加密度有意見,為保育柴灣工業大廈,決定不會拆卸,改以翻新改建形式,預料可於明年中提供180個小型公屋單位。

53年歷史 只餘10租戶

柴灣工業大廈樓高7層,於1959年落成,至今已有53年歷史。房委會早前宣布遷置限期為本月底,現時300多個單位內,只餘下約10個租戶繼續營業,主要是五金、裝修及印刷店等。大廈沒有升降機,只有樓梯及斜路上落,每層設公共洗手間及浴室。

區內地王 租客嘆浪費

於2樓經營印刷業、留守大廈33年的租戶李文元表示,大廈樑柱及間隔實用,但始終有逾50年樓齡,多處牆身已出現石屎剝落,部分更露出鋼筋,而且大廈水管老化,經常滲水。4樓另一租客認為,大廈地皮位於地鐵站旁邊,交通方便,屬區內「地王」,認為只建成180個單位未免浪費。

房委會建築小組主席林雲峰贊成將舊式房委會工廈改建為公屋。他指出,本港已有保育「H」型徙置大廈的經驗,如石硤尾美荷樓,相信改建大廈難度不大,主要是加裝升降機、翻新外牆及檢視消防設施等。但他擔心,因大廈鄰近多幢工業大廈,在城規要求上要更嚴謹,未來會確保翻新方案可順利交予城規會通過,改變作為住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