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手刺繡孔雀開屏、牡丹或金魚等圖案的繡花鞋,在香港已幾近失傳。為了將這門式微的手藝承傳下去,甚至發揚光大,王景華早年決定放棄自身事業,投入先父與友人開設的繡花鞋及拖鞋店;剛於去年畢業的女兒王嘉琳亦繼承祖業,全副心機發展老店的業務。
文:鄧愷欣 圖:黃文山
1958年於彌敦道開業的先達商店,專售中國傳統室內拖鞋及繡花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拖鞋舖之一。自第一代掌舵人王榮與鍾球相繼離世,王榮的兒子王景華與孫女王嘉琳(Miru)先後接手,除保留傳統鞋款,也改良鞋款的質料,並加入新品種,甚至推出手袋及唇膏盒等飾品。
開拓年輕人市場
老店在兩年前因業主收樓,匆忙下在寶靈商場開設新店,但營業初期因位處的商場人流不多,致生意大減三、四成。幸經過兩父女齊心合力,Miru並積極開拓年輕人市場,於互聯網及社交網站開設專頁,生意已逐漸回復;去年更於山頂增設分店,吸納旅客客源。
只有23歲的Miru剛於去年畢業,就讀傳意設計的她,將學習所得應用於店舖宣傳及產品設計上,除增加軍藍、藍綠及橙色等顏色外,又加入麻布等新材料造鞋,同時新增魚咀鞋、高踭鞋與草蓆拖鞋等款式,「以前主要係做拖鞋,而家做多啲款,可以出街著。」而舊有鞋款亦加以改良,例如因應不同款式改變鞋墊及鞋楦的深淺,「可以著得舒服啲,客人亦可以因應自己腳形訂造。」
冀活化傳統手藝
只有23歲的Miru剛於去年畢業,就讀傳意設計的她,將學習所得應用於店舖宣傳及產品設計上,除增加軍藍、藍綠及橙色等顏色外,又加入麻布等新材料造鞋,同時新增魚咀鞋、高踭鞋與草蓆拖鞋等款式,「以前主要係做拖鞋,而家做多啲款,可以出街著。」而舊有鞋款亦加以改良,例如因應不同款式改變鞋墊及鞋楦的深淺,「可以著得舒服啲,客人亦可以因應自己腳形訂造。」
冀活化傳統手藝
眼見獨生女花上極多心思與時間在店舖上,曾開設廣告設計公司的王景華直言覺得「好嘥」,「佢讀咁多書,但唔出去試吓、闖吓、見識吓。」不過,業務亦因女兒接手做得有聲有色,兩人又可以日見夜見,父女感情確實增進不少。王景華道:「我當年都係見到行業逐漸式微,爸爸唔喺度,佢拍檔年紀又大,覺得唔幫手做會好可惜,加上自己有興趣,希望將呢樣傳統手藝活化啲。」
Miru亦認為,現時的工作可以學以致用,「而家將絕大部分時間花喺店舖上,設計鞋款、影相、喺網上同客人聯絡、宣傳,自己可以參與唔同工種。」她希望盡快開設網上購物店及工作坊,由師傅教授客人親手做繡花鞋,「啲師傅其實多咗嘢做,但係都無怨言,因為大家都認為依個係即將失傳嘅手藝,行業亦式微,希望可以發揚光大‥‥‥好似人手穿珠拖鞋,師傅退休喇,得番少量,即將絕版,真係好可惜。」
地址:吳松街寶靈商場1樓16-17號舖及山頂廣場1樓25號舖
電話:6623 3015
電話:6623 30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