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8/28 星島日報
近年,社會愈來愈重視文化保育,被活化後的古,往往吸引不少人參觀,像位於深水的雷生春就是一例。Elsie知道,剛開放的饒宗頤文化館,是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畫」首批活化項目之一。
該館前身是荔枝角醫院,建築物本身就有百年歷史,現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展開活化工作。Elsie上周就跟一對仔女到該館參觀,欣賞館內展品之餘,也可同時遊古蹟。
為了讓子女參觀時更投入,Elsie出發前,早已搜集了一些饒教授的資料,方便講解給他們知道。現年九十五歲的饒教授生於潮州,是世界知名的漢學家;他學術研究的範疇廣泛,包括上古史、甲骨學、經學、禮樂學、楚辭學、史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中國藝術史等等,至今已出版著作逾七十部,論文達九百多篇;此外,他曾在中、外多所大學任教或從事研究,期間屢獲殊榮,例如曾獲法國法蘭西學院的「漢學儒林特賞」。另外,大嶼山著名景點──心經簡林,那些木柱上的書法,也是出自饒教授手筆。
位於荔枝角山崗上的饒宗頤文化館,是一個園林式的大型建築群,內有幾座紅磚瓦頂矮屋,現時開放的部分只屬第一期,包括藝術館和保育館,兩館之間有個荷花池,名為「天光雲影」,予人優雅閒適之感。文化館展出約六十件饒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學術著作等,保育館則有展覽和互動遊戲,介紹該古在百年內,原來曾作不同的用途,從而認識香港歷史;至於預計明年開放的部分,會有多用途廳、劇場、課室、資源中心等等,屆時就可以有更多教育活動。
Elsie問過饒宗頤文化館項目總監陳鳳蓮(Linn),她說饒教授在國學上有很大成就,並認為中華文化必須要傳承,而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正以推廣中華文化為宗旨,遂設立饒宗頤文化館,作為中華文化交流的平台。
講到饒教授借出來的展品,Linn特別推介藝術館的大型畫作《荷花四屏》。「這是饒教授去年的作品,他已九十五歲,但這幾幅作品還是很大型,還可以看到饒教授用不同的手法畫荷花,值得一看。」此外,館內展出的饒教授書法亦不可錯過,Linn解釋,饒教授的書法,可說是把古文體再創作的書法,字體自成一家,故參觀時記得特別留意。
「館內又會展出饒教授的著作,當中有學術研究,也有饒教授和其他學者的對話、作品等等。」Linn透露,展品中不乏已絕版的珍藏,難得一見,而Elsie印象最深刻的,是饒教授在十八歲時,跟父親合著的《潮州藝文志》,是饒教授首本參與的學術著作,意義深遠。
饒教授是國學大師,對於其追求學問之道,相信很多人都有興趣。Linn就說,饒教授擁有強烈好奇心,是他的成功之道。「饒教授曾說過,他很有好奇心,常常發掘問題,然後去找答案。今日他的成就,都是因有好奇心,赤子心而來。」
行完藝術館,當然不能錯過旁邊的保育館。該館以「百年使命」為題,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人物專訪、互動設施等,介紹饒宗頤文化館原址的歷史。
不說不知,這座有百年歷史的建築物,原來曾有不同用途,包括在清朝時是海關關廠,其後又曾是英資公司華人被「賣珠仔」前的華工屯舍,再後來,又做過監獄、專治療傳染病的荔枝角醫院、精神病院和長期護理院等,最後在二○○四年關閉,直至今年才轉型成為文化館。
Linn說,現時饒宗頤文化館只是第一期完工,暫只於逢星期二、四、六開放,每日亦有三場公眾導賞團,為大家講解文化館的歷史故事、復修過程和藝術家的點滴等,參加導賞團則要預先報名,詳程可瀏覽網址:
http://www.jtia.hk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