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8 October 2012

三代皇仁仔登台慶150周年 伙中英劇團舞台劇 糅合港史校史

照片來源:明報

2012/10/17 明報


【明報專訊】建於1862年的本港首所官立學校皇仁書院,今年慶祝150周年,一班舊生與中英劇團合作舞台劇《完不了的最後一課》,糅合半世紀港史、校史,配合一家三代「皇仁仔」心路歷程,見證教育與文化變革。導演兼皇仁70年代舊生鄧樹榮說,母校是香港首所提供主流教育的非教會學校,別具歷史意義,盼透過社會時事為劇作引子,讓觀眾從嶄新角度認識皇仁。
劇作名稱中的「最後一課」有幾重意義,劇中一家三代的「皇仁仔」,分別經歷日本侵華、六七暴動及校園險遭收購而「被離校」。鄧樹榮說,首兩項為真實歷史事件,最後一項屬於虛構,他說:「事實上,1970年代末曾盛傳皇仁將遷往南區,銅鑼灣原址則發展其他用途,此劇就是希望透過幾代人對校園去留的爭議,帶出教育、保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信息。」
女性做主角添驚喜
劇作概念源自5名來自文化或戲劇界的皇仁舊生,包括鄧樹榮、陸偉雄、陳鈞潤、袁立勳及身兼演員的盧偉力。盧偉力說,劇本花了1年多才完成,11場演出共有皇仁7名舊生及9名在讀學生參與,但都是飾演配角或閒角。他解釋,若以「清一色」男性擔綱,無疑是貼近男校現實,但亦毫無驚喜;遂決定以女性為劇作主角,盼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看皇仁。
為更了解別人眼中的「皇仁仔」,5人劇本小組特別舉行了一次攜眷出席的會議,聽取女士對「和尚寺」的印象及看法,結果達成一致共識。
以鄧樹榮的太太文潔華為例,現為浸大人文學教授的她,巧合地是港島另一官立名校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舊生。鄧笑言,該校與皇仁算是「兄妹學校」,惟當年在學時與太太並未相識。
攜眷開會 聽女性對皇仁看法
鄧樹榮說:「太太們一般認為皇仁仔好勤力、讀書叻,似足校訓所講的『勤有功』。可能學生很多出身基層,特別珍惜每個學習機會。」
至於坊間有說法指「皇仁仔」是「薯嘜」,鄧笑言正解應為「踏實固執」。他表示,現今社會雖較以往講求物質享受,但縱觀一眾皇仁師弟、在讀學生,鄧認為仍然能保留勤儉特質。
借劇傳保育信息
「我不是說為了保育就要放棄發展,但我認為兩者必須要平衡﹗」這除了是《完不了的最後一課》其中一句台辭,亦是鄧樹榮盼透過劇作傳達的重要「保育」信息,他表示:「有形的校舍、歷史遺蹟固然要保護,無形的文化、教育精神同樣重要,若能令觀眾領會這意義,我們這劇便算很成功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